教师应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来提升教案的有效性和创新性,编写教案不仅是教学安排,更是我们与学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契机,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和差规律教案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和差规律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最简单的数列.
(二)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出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使学生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叙述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在认识规律的同时,并能按规律填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五)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找规律,按规律填数.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按要求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四十数到五十二.
(2)两个两个地数,从二数到二十.
(3)五个五个地数,从五数到五十.
(4)十个十个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2.在横线上填数.
(1)3连续加3,每次加得的和写在横线上.
(2)6连续加6,每次加得的和写在横线上.
(3)48连续减4,每次减得的差写在横线上.
(二)学习新课
1.谈话.
师:今天动物园里召开运动会,有7只小兔参加了一百米赛跑,它们参加比赛的号码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可是教练员点名时,发现有两只小兔迟到了,这两只小兔子的号码各是多少呢?你们能猜出来吗?(此时学生十分兴奋,都想参与猜号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列的规律,学习按规律填数.
板书课题:找规律填数
2.教学例1.
(1)出示:1 4 7 10 13 □ □
师:像这样几个数按次序排列起来的,称它为数列.
请学生跟读“数列”.
(2)探索:
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师:每相邻两个数是怎样变化的?(在投影仪上演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前面的数加上3得后面的数.
师: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几?
生: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3.
师:刚才我们从整体和相邻的两数变化看,发现了这个数列的规律,我们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表达这个数列的规律: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3.(边说边板书)
师:先听老师完整地说一遍,看哪位同学能学老师说一遍.(指名说规律)
(3)填数.
师:谁知道迟到的两只小兔子的号码是多少呢?
生:(同桌互相说说后回答)是16,19.
(4)尝试练习
找规律填数:
a.3 7 11 15 19 □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
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 ).
□里填( ).
b.15 12 9 □ □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
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 ).
□里填( ),( ).
3.教学例2.
(1)出示:按规律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
0 10 30________100
(2)探索:
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师:每相邻两数的差都一样吗?算算看.
生:每相邻两数的差是10,20,不一样.
师: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之间相差10,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之间相差20,那么第三个数与第四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
板书:
生:相差30.
师:第四个数与第五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
板书:
生:相差40.
师:从整体和相邻两数的差的变化看,这个数列的规律是: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每对相邻两数的差总比前面一对相邻两数的差多10.(边说边板书)
(3)填数.
师:现在你们知道横线上的数是多少吗?
生:是60.
师:怎样计算?
生:用它前面的数30,加上它与前面一个数相差的数30,30+30=60.
师:想一想,怎样检验?
(4)尝试练习,找规律填数.
1 2 4 7 11 □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
每一对相邻两数的差总比前一对相邻两数的差多( ).
□里填( ).
4.教师小结:
找规律填数就要先从数列的已知数中找出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按规律填上合适的数.
(三)巩固反馈
1.找规律填数:(投影片)
(1)3 5 7 9 □ 13
(2)8 11 14 □ □
(3)35 30 25 □ 15 □
(4)□ 17 15 13 □
2.你能在每朵花中写上一个数,使这些花也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吗?
3.按规律填数,使每组数列不一样.
4.游戏:把全班同学分成红、黄、绿三组,持相同颜色数字卡片的按规律排列.
红色:0 3 6 9 …
黄色:1 4 7 10 …
绿色:2 5 8 11 …
4.按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 2 3 5 8 □
(2)1 6 16 31 □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找规律填数是一节很有兴趣的课,整体设计上把握“规律”这个中心.复习准备阶段,让学生按要求数数和按规律填数,为找规律做了很好的铺垫,从故事导入新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自然地引出了数列规律的课题.
指导学生认识规律→叙述规律→运用规律→规律的概括,这种抽象的过程也完全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课堂练习形式多样,最后全班参加游戏竞赛,使全课在欢乐的高潮中结束.本课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不做教学要求.
板书设计
和差规律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物体排列的规律排序,体验同一种规律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2、能仔细地观察、分析,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小筐玩具。
2、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卡片
3、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图片、轻音乐,教师自制项链。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导入:
教师扮演火车头,有意识的将男孩女孩隔开,带领小朋友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火车的规律:男孩,女孩,男孩,女孩.......
二、出示教具两条项链,发现有规律的项链。
1、师:麦思妈妈来到一家卖项链的商店,她打算买一条项链,麦思妈妈会选那一条呢?你们来帮帮她。
2、教师请幼儿自主选择并讲述。
3、师:麦思妈妈告诉我啊,她喜欢的是一条有规律的项链,那小朋友看一看那一条是有规律的`呢?(有规律的蓝色的圆形、黄色的圆形、红色的圆形),为什么他是有规律的呢?
4、师:说了这么多,你们看,这些项链是用什么形状串起来的呀。(圆形)都有些什么颜色呀,(蓝、黄、红)这两条项链都有这三种颜色的珠子,但是这一条是有规律的,整齐地排列的,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麦思妈妈喜欢这条有规律的'项链。妈妈把它买走啦。
三、出示不完整项链,请幼儿发现规律,并排列
1、师:老板又做了两条项链,可是老师发现他的项链不完整你能不能一会帮帮他?
2、出示不完整的有规律的两条项链,请幼儿观察。
3、师:你发现这两条项链和妈妈选的项链有什么不一样?(麦思妈妈项链放在一旁)
4、幼儿观察,讲述。
5、师:它们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排列的顺序呢?(方形,爱心形、三角形、圆形、方形.......)
6、师:现在小朋友胸前都有一个形状的卡片,你现在就是项链上的小珠子,请你根据自己的珠子的颜色及形状将项链拼完整。
7、师:那小朋友看一看这一条项链和前面的项链有什么不一样?(方形、方形、爱心形、三角形、圆形、方形.......)
8、请幼儿到前面黑板进行操作,完成项链。
四、幼儿探索发现这两条项链的规律。
五、教师小结
师:方形,爱心形、三角形、圆形、方形.......是有四种规律在里面,而方形、方形、爱心形、三角形、圆形、方形.......有五种规律在里面。
六、幼儿完成我的数学。
七、教师点评,总结。
和差规律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在9格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地进行排序。
2、对思维训练活动感兴趣,愿意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白板课件《找规律》、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移动白板、6组小动物图片、白板笔。
学具:幼儿人手一套9格及小动物学具。
【活动过程】
一、复习游戏,唤醒已有经验。
1、导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两位好朋友,它们在哪呢?”
2、游戏“排队”,复习abab模式。
二、学习按规律进行4格间隔排序。
1、出示2个小动物图片和两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师幼一起帮老虎和狮子分房间。
要求:横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也不一样。
三、学习按规律进行9格间隔排序。
1、出示3个小动物图片和3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按幼儿的要求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横排的房间,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们的排列顺序。
3、请幼儿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竖排的房间。
四、幼儿操作,展示作业。
1、出示操作材料。
2、提出操作要求。
(1)横排住的3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3个小动物也要不一样。
(2)谁住第一间房间自己决定。
(3)分房间时要注意小动物的排列顺序。
3、幼儿操作。
4、改错。
教师出示一个错误的操作结果请个别幼儿改错,集体检查。
5、探索发现其规律:斜着的`房间里住的小动物是一样的。
6、展示幼儿不同的排序方法。
和差规律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以及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图形若干、固体胶
2、幼儿操作纸、双面胶
活动过程:
“小朋友们!今天我收到了图形王国送来的礼物,你们想看吗?”
“好,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礼物呢?”
1、出示自制头饰,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头饰上图形的排列规律,从而激发他们自制头饰的兴趣。
(1)、老师打开第一个礼物盒:“哇!是一个漂亮的头饰。”(老师戴在头上)
“好看吗?小朋友用你智慧的眼睛观察一下,这个漂亮的头饰是用什么图形做得呢?”
小朋友:红色正方形黄色圆形红色正方形黄色圆形……
(2)、小结:图形王国送来的头饰是用图形有规律的排队的。
2、引导幼儿根据图形排队的规律接着排图形。
“奥!小朋友看看,这个大盒子里面么还有一个小盒子呢,我们要不要看看第二个盒子里的礼物呢?”
“呀!有一封信呢!写什么了呢?我给小朋友先读一下: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我们图形国王知道大家的本领很大,而且还很乐意帮助别人,现在我们这里有两个头饰没有装饰完,我们图形国王想请你们帮忙把他们装饰完!你们愿意吗?”
(1)、出示第一个头饰:蓝花红花黄花蓝花红花黄花……
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再补充后面的规律,小朋友边说教师边操作。操作完之后,让幼儿说说这一规律。
(2)、出示第二个头饰:黄圆形绿三角形绿三角形黄圆形绿三角形绿三角形
请幼儿观察,然后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操作,并说说这一规律。
(3)、教师小结:原来图形王国的头饰是用图形有规律的排队来装饰的,所以很漂亮。
3、操作活动:(装饰头饰)幼儿按照规律,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给图形排序。
“我们看看还有没有盒子了,呀!还有一个呢!我们来看看第三个盒子里面的礼物是什么?(一张请柬)上面写得什么呢?我来读一下。小朋友们,你们太聪明了,为了奖赏你们,我们图形国王邀请你们去参加一个舞会,但是你们要打扮一下自己奥,每个小朋友要戴上一个漂亮的头饰,而且头饰上面的图形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序,戴上头饰的小朋友才能进去参加舞会。”
4、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5、操作评价
(1)、老师展示个别幼儿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么做得。
(2)、表扬做得好的幼儿。
6、带幼儿一起去参加舞会,放音乐,师幼舞蹈。(也可让幼儿邀请下面的老师)
拓展延伸:
带孩子进教室,在区域活动中,让孩子运用多种材料,用多种方法进行排序。如:按照长短、大小、高矮、形状、用途等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有难易程度不一的排序活动。
和差规律教案篇5
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15-116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循环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过程中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
cai课件 、学具(贴贴画)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有关规律的知识。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这不,聪聪和明明这两个小朋友就运用规律的知识来装饰自己的房间。
课件出示聪聪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仔细观察,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可能有:
生1:窗帘的颜色排列有规律。(蓝长条和白长条一组,重复出现);
生2:灯笼排列有规律。(两个红的一个蓝的一组,重复出现);
生3:桌布的颜色排列有规律。
师给予表扬和肯定。
师:聪聪的房间已经参观过了,现在我们和聪聪一起去参观一下明明的房间。
课件出示明明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聪聪找出规律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们就来帮助聪聪“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学生在参观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观察、发现阶段,体现数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同时还可以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旧知)
二、 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 找出墙面的规律
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墙面图案的规律。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有些什么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生生互动,激发思维。师参与其中。
组织汇报,并根据学生汇报点击课件演示。
师:哪个小组把自己发现的规律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
生1: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
生2:横着看,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图形都向前移了一格;
生3:竖着看,前面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最下面,就变成了后面一排的图案。
师激发提问:同学们斜着看,从上往下看,从左往右看,都发现了规律,我们再换一换方法,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点名回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发现规律。
师:这种规律就像我们所学的一种什么现象引发的规律?
生:平移现象。(板书:平移)
师:如果按照这个规律再变化一次的话,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和差规律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让幼儿发现重复出现的物体排序,体验不同的排列方法,初步感知,数学中规律美,并能清楚的说出发现的规律,培养幼儿的多样多样性思维。
二、活动准备:
准备两组排列有序的彩旗,彩球和两组排列没有规律的`彩球。
三、活动过程:
老师分别出示一组排列有序的彩旗和一组排列没有规律的彩旗,让学生直观的观察有什么不同,哪一组更加好看,学生回答出有序的好看,分别出示一组排列有序的和排练没有规律的彩球,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地方,然后教师,为什么那一组,更加好看,是因为,它们排列得有规律,指出什么是规律,当一组图片按顺序重复的出现就叫做有规律。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那小朋友帮老师摆放一下,布置一下教室,我们用买来的彩球彩旗帮老师按规律摆放一下,让学生实际操作,规律的方法排列彩球彩旗。让学生分组或者个别的上黑板演示一下,排列的顺序,老师可以先给出一个例子,让个列的顺序,老师可以先给出一个例子,让个别学生上台演示来看掌握了没有?
四、活动延伸:
让学生思考一下,我们生活中见到的观察到的哪些物体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哪些图形啊图案或物体的摆放是有规律的,再说一下,想一下。
和差规律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9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
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时间:
4课时
课题一 找规律(图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88~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
课件,主题图,学具。
教学过程:
今天,数学王国的小精灵想邀请我们到数学一定去游玩,可是我们没有通行证,去不了,怎么办呢?别着急,小精灵说:只要我们能通过他们的考验,就可以得到通行证。同学们有信心拿到通行证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出示课件)考考你的记忆力
1、出示: (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演示验证)
(接着出示两面白色的小旗)你知道这两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的吗?为什么?
2、出示: (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你记住图上有什么了吗?(生答后,演示验证)
如果要接着往下摆,该摆什么了?你怎么知道的?
3、出示: (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这次你记住了吗?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演示验证)
接着往下摆,你会吗?
4、同时出示三组图:
大家都能很快记住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图形,并且能接着往下摆;可是第三组却不那么好记了,而且对于往下该怎样摆,同学们的意见也很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师演示:
二、学习例题
1、把彩旗有规律地排列起来,可以布置教室,小朋友们还用小花和灯笼来布置教室呢!(出示88页主题图)
(1)仔细看图,你发现有规律地排列了吗?小组间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2)独立完成书上例题1的练习。
投影演示订正,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选?
2、春天来了,我们校园里的树木发芽了、小草坪也绿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美丽的校园(出示校园图),你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了吗?
同学们发现了校园里这么多有规律的排列,这些有规律地排列把我们的.校园装扮得多么漂亮!同学们,当我们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保护它,不随意踩踏小草、不随手扔纸片和垃圾、看到垃圾主动把它捡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天天欣赏到学校的美景了!
三、联系实际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看看小精灵对我们说了什么?(出示小精灵的话:小朋友,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排列。想一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有规律的排列?)指名读一读。
1、我发现今天同学们坐得就很有规律。你发现了吗?可以站起来看一看。
谁发现了?
2、你观察得真仔细!大家一起表扬他!
我从同学们表扬的掌声中出听出规律来了,你听出来了吗?
你还会有规律地拍手吗?
3、想一想:你的身边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有选择地让学生说一说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4、老师也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排列,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出示图片)谁来说一说它们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
小精灵悄悄地对我说:同学们的表现太出色了!只要大家能通过“智力闯关”,就能得到数学王国的通行证了。这个关我们闯不闯?(出示题目)
1、小龟上山
看一看小龟走的路线,猜一猜小龟要到哪个山头上?你是怎么想的?
2、花束
看一看每一束花的排列,想一想:下一束花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3、穿珠
想一想:下面该穿几个珠子了?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闯关成功!看一看小精灵给同学们拿来了什么?(出示通行证,每个学习小组发一张“数学王国通行证”。)
五、深化拓展
数学王国的数学博士看到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他也出了一道题来考大家。
出示:
小组合作,用学具有规律地摆一摆。演示并说一说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找规律(图形)
排列
课后小记:
课题二 找规律(数字)
教学内容:
教科书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
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
小棒、正方形卡片、灰兔、白兔。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找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学习,自学例6,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图形的规律、数字的规律)
(1)学生小组活动。
(2)汇报交流。
2、动手创造:
(1)利用你自己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摆出有规律的图形,注意图形和数字的规律。
(2)学生活动。
(3)小组交流。
(4)选派小组全班汇报交流。
三、练习:
完成做一做。
四、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找规律(数字)
课后小记:
课题三 找规律(数字)
教学内容:
教科书9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
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不仅探索了有关图形的规律,而且还探索了有关数字的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7。
(1)小组合作学习例7,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2)学生小组活动。
(3)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1,第2组都是加2,第三组也是加2。
2、学习例8。
(1)小组合作学习例7,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2)学生小组活动。
(3)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5,第2组都是加3。
三、完成做一做。
四、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其他有规律的数字排列。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找规律(数字)
课后小记:
课题四 练习
教学内容:
92页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完成练习十六的练习:
1、第1题:圈出合适的图形。
(1)学生明确题意。
(2)根据规律圈出相应的图形。
(3)汇报交流。
2、第2题:涂色。
(1)先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再根据规律涂色。
(2)学生活动。
(3)汇报交流。
3、第3题:摆出下一组图形。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4、第4题:找规律填数。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2,第2组都是减2,第3祖是加2。
5、思考题:摆一摆,算一算。
(1)学生根据要求摆圆片,然后填数。
(2)汇报交流,发现规律。
1 3 6 10 (15)
2 3 4 5
三、总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找规律
1 3 6 10 (15)
2 3 4 5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高中教案推荐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