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喜范文网 >方案大全

高中教案推荐7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背景和经验,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教育技术设备,报喜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高中教案推荐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教案推荐7篇

高中教案篇1

知识目标:

1、细胞增殖的方式和意义。

2、细胞周期的概念,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3、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1、养成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2、能够利用多种媒体获取生物信息。

情感目标:

1、形成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生物学思想。

2、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细胞周期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dna、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探究、讲述和讨论的方法

所需设备:教学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相信大家都非常的清楚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形成的,而一个成年人的体内大约有1014个细胞,那么这一个受精卵是怎样形成1014个细胞的呢?这就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细胞增殖问题。

究竟细胞是如何增殖的呢?它的方式又有哪些呢?以及细胞增殖对生物体而言有什么样的意思呢?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阅读教材p112页。

教师点评:

1、细胞增殖的意义

2、两个阶段

3、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方式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有丝分裂。要学习有丝分裂我们首先必须来了解下细胞周期的概念,那么什么叫细胞周期呢?

我们把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从这样的一个概念当中大家能发现一些什么问题呢?如:是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呢?细胞周期又分为这样的阶段呢?

两个阶段:

下面大家阅读这个关于细胞周期的资料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呢?

教师点评:

结论:

1、不同类型的细胞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2、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长分裂期时间短。

如果我们把细胞周期用一个圆饼状的图形把它表示出来会是这样的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练习题。

现在我们就以植物细胞为例来学习下有丝分裂的过程。

那么大家是否还记得植物细胞的结构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下。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些细胞中的重要结构会发生某些变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下分裂间期过程当中细胞内发生的变化。

特点: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的复制)

染色体复制的结果是形成姐妹了姐妹染色单体。但依然是呈现染色质的形态。大家思索一下这个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有什么特点没有呢?

这就是分裂间期的生命活动,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分裂期。

(2)分裂期

前期:大家同样先看下前期的图像,然后总结下前期有什么样的特点?

提示:

1、在前期染色质的形态出现了什么变化?

2、两极有什么样的变化?

3、染色体怎样分布?

4、核膜核仁有什么变化?

教师点评:

①染色质高度螺旋、缩短变粗形成了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

②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出现纺锤体

③核膜、核仁消失

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

中期

问题:大家来尝试描述下中期的主要变化?

我们把细胞中央这个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上赤道的位置,这个平面称之为赤道板。其实它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结构。

教师点评:

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的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最利于观察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

提问:

1、 染色体的着丝点发生什么变化?

2、染色体的位置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点评:

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

大家比较一下中后期细胞内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

末期

1、染色体、纺锤体、核膜、核仁有什么变化?

2、一个细胞最终如何分为两个细胞?

教师点评:

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 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

末期:两消两现质分离

我们已经了解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连续的过程。

(看两篇:第一篇连续放,第二篇分出各个时期)

这就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然后我们来总结一下细胞内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然后做下面的习题。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有丝分裂的意思。

(3)、 有丝分裂重要意义

1、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是dna的复制),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得子细胞得到一套与亲代细胞形态和数目完全一样的染色体。

2、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小结

一、细胞周期的概念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三、有丝分裂的意义

课堂练习:

作业:

高中教案篇2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人最常见的情绪种类;懂得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了解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带来的不同影响。

过程与方法能够理解并说明自己的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把握情绪的多样性;辨别分析不同情绪可能带来的不同后果,保持乐观心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生活、自信开朗,乐观向上、全面发展,积极地追求美好生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情绪不同,结果不同

教学难点: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歌曲《今个真高兴》)听歌曲《今个真高兴》,学生谈听了这首歌之后的心情怎样?

教师总结:高兴,笑容满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了解我们的情绪。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情绪面面观

活动一:古诗词鉴赏

(多媒体展示下面诗词内容)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漫卷诗书喜欲狂

哀民生之多艰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怒发冲冠

闻风丧胆

问题:上面古语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心理感受?

教师指出:人的情绪是丰富多样的,情绪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把情绪分成四大类:喜、怒、哀、惧。

活动二:词语接龙

(多媒体展示活动要求)把全班分成四组,各代表喜、怒、哀、惧四种情绪,看哪一组写出的这类词语多,如:喜: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等。

教师强调: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即使是同一种情绪,它的具体表现也不是千篇一律的。

总结:情绪的种类

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除了常见的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在这四种情绪的基础上,又可以组合成很多复杂的情绪,如:惊喜、悲愤、喜忧参半、悲喜交加等。

活动三:说说情绪的那些事儿

(多媒体展示活动内容)其实,大家在学习、生活中也有喜、怒、哀、惧的经历,下面请大家敞开心扉,谈谈你印象中记忆深刻的最高兴的事、最愤怒的事、最伤心的事、最害怕的事分别是什么?

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自由发言。

活动四:聚焦生活

(多媒体展示情景)

(1)我把自己的生日忘了,却意外收到好朋友的生日祝福。

(2)我因为睡懒觉而迟到,受到老师的批评。

(3)同伴误解我,赌气不理我了。

(4)还有许多作业要做却突然停电了。

(5)雷雨交加的夜晚,向来胆小的我独自在家。

问题:下列情境中自己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

提示:不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教师总结:情绪的影响因素

我们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

二、情绪的青春色调

观看视频材料:(癌症患者笑对生活)

问题:材料中众多癌症患者为什么比一般的癌症患者更加长寿?

提示:情绪不同,结果不同

教师讲述:情绪的作用

情绪的作用非常神奇,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它可以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也可以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

活动五:探索与发现

(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1)根据我国史书记载,伍子胥过韶关,陷入进退维谷境地,结果因极度焦虑而一夜间须发全白。

(2)《岳飞传》牛皋,大败金兀术并处死了金兀术后,激动地狂笑不止,高兴过度而死,“乐极生悲”。

(3)《儒林外史》范进多年考不中举人,直到50岁时,终于听到自己金榜提名,“喜极而疯”。

(4)《三国演义》周瑜,才华出众,机智过人。但诸葛亮利用其气量狭小的弱点,巧设计谋,气得他断送了风华正茂的性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情绪不同,结果不同。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教师讲述:长期保持积极的情绪,如宁静、愉快等,能增强人的机体免疫能力,有益于身心健康。相反,人若长期处于抑郁、紧张、焦急等情形之中,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

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保持积极的情绪,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板书设计

1、情绪面面观(喜、怒、哀、惧)

正面情绪绚烂多彩

2、情绪的青春色调

负面情绪需要经历

教学反思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因此在教学中本着“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努力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参与;激发兴趣,吸引参与;动手实践,主动参与;质疑互动,全面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高中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非纯电阻电路中的能量转化情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2.通过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的对比,提高归纳总结、对比分析的能力。

3.提高物理学习兴趣,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非纯电阻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难点】纯电阻、非纯电阻电路的区分,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提问焦耳定律讨论的是电路中怎样的能量转化情况?学生回答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的情况。

进一步提问:实际中有些电路除含有电阻外还含有其他负载,如电动机,那电动机的能量转化情况又是如何呢?进而引入新课——《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二)新课讲授

1.非纯电阻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提问:结合生活经验,电动机是将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成机械能了吗?

学生回答:电动机除了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以外,还有一部分电能转化成了内能。

小组讨论:当电动机接上电源后,会带动风扇转动,这里涉及哪些功率?功率间的关系又如何?

高中教案篇4

1.课题

填写课题名称(高中代数类课题)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发现、探究),提高......(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2)教学难点:易错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4.教学方法(一般从中选择3个就可以了)

(1)讨论法

(2)情景教学法

(3)问答法

(4)发现法

(5)讲授法

5.教学过程

(1)导入

简单叙述导入课题的方式和方法(例:复习、类比、情境导出本节课的课题)

(2)新授课程(一般分为三个小步骤)

①简单讲解本节课基础知识点(例:奇函数的定义)。

②归纳总结该课题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尤其对该注意的一些情况设置易错点,进行强调。可以设计分组讨论环节(分组判断几组函数图像是否为奇函数,并归纳奇函数图像的特点。设置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是否为奇函数的易错点)。

③拓展延伸,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题目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新授课里面一定要表下出讲课的大体流程,但是不必太过详细。)

(3)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本节课的收获。

(4)作业提高

布置作业(尽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所创新)。

6.教学板书

2.高中数学教案格式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

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

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一.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十二.教学反思:(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改进方法)

3.高中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2)账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会应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定义的理解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提高熟悉猜想和归纳的能力,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用于发现的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

我所教学的学生是我校高一(7)班的学生(平行班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是很浓,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设计思路】

1、教法

①启发引导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②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

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从0开始,将5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的数列是什么?

2、水库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单位:m)组成一个什么数列?

3、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为单利,即不把利息加入本息计算下一期的利息.按照单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按活期存入10000元钱,年利率是0.72%,那么按照单利,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单位:元)组成一个什么数列?

教师:以上三个问题中的数蕴涵着三列数.

学生:

①0,5,10,15,20,25,….

②18,15.5,13,10.5,8,5.5.

③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设置意图:从实例引入,实质是给出了等差数列的现实背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等差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由特殊到一般,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观察归纳,形成定义

①0,5,10,15,20,25,….

②18,15.5,13,10.5,8,5.5.

③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思考1上述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

思考2根据上数列的共同特点,你能给出等差数列的一般定义吗?

思考3你能将上述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三列数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让学生抓住数列的特征,归纳得出等差数列概念.

学生:分组讨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前数和后数的差符合一定规律;这些数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教师引导归纳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另外,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符号角度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使学生体会到等差数列的规律和共同特点;一开始抓住:“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为同一常数”,落实对等差数列概念的准确表达.)

三、举一反三,巩固定义

1、判定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若是,指出公差d.

(1)1,1,1,1,1;

(2)1,0,1,0,1;

(3)2,1,0,-1,-2;

(4)4,7,10,13,16.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订正并强调求公差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公差d是每一项(第2项起)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防止把被减数与减数弄颠倒,而且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为0.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等差”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2、思考4:设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3n+1,该数列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强化等差数列的证明定义法)

四、利用定义,导出通项

1、已知等差数列:8,5,2,…,求第200项?

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如何求出它的任意项an呢?

教师出示问题,放手让学生探究,然后选择列式具有代表性的上去板演或投影展示.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评价、引导,总结推导方法,体会归纳思想以及累加求通项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尝试处理数列问题的常用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培养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学生在分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找到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要逐一点评,并及时肯定、赞扬学生善于动脑、勇于创新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五、应用通项,解决问题

1、判断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2、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31,求a1,d和an.

3、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项和第10项

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操练,教师巡视学生答题情况.

学生:教师叫学生代表总结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教师补充: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就可以求出其通项公式

(设计意图:主要是熟悉公式,使学生从中体会公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基本量法”求解等差数列问题.)

六、反馈练习:教材13页练习1

七、归纳总结:

1、一个定义: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定义表达式

2、一个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3、二个应用:

定义和通项公式的应用

教师:让学生思考整理,找几个代表发言,最后教师给出补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联想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在新的高度上去重新认识和掌握基本概念,并灵活运用基本概念.)

?设计反思】

本设计从生活中的数列模型导入,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归纳出等差数列定义,然后由定义导出通项公式,强化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教学采用启发方法,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讨解决问题为途径,以相互补充展开教学,总结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教案篇5

教学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小组间的讨论、合作表演,同时得到一种亲身体验的过程,来使学生知道一点居家的安全常识,如防火、防盗、放触电、防中毒等基本常识,增强避险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讨论、表演、体验一些情境的过程。

教学难点:

这是社会课的第一节活动课,学生虽然很喜欢表演,但容易抛开表演的实质,只顾好玩而瞎演,另外又有可能过于拘谨或照本宣科。

教学过程:

一、活动课准备:

1、匪警、火警和急救中心代表性的图标(课本大小)。

2、电话、纸盒做的电视机和门、脸盆、几把椅子、泡沫或腊做的黄瓜、一些仿真枝叶做黄瓜藤等表演用的道具。

3、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对桌围坐,腾出一些表演的空间。

二、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上(110黄、119红、120兰)三个数字 ,问学生知道是什么单位的电话号码吗?

(学生回答:匪警、火警、急救。)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和解释"匪警"的意思。

[出示三个图标]贴于黑板上,由学生判断每个图标代表什么,然后再指名让学生将其贴于相应的电挂号码前面。

3、问:这三个电话号码我们什么时候用呀?

(学生回答:遇到危险,着火了打119,有需抢救的病人打120,有坏人偷东西、杀人打110。)

4、问:什么情况打,怎么打,怎么说?如何处理一些简单问题?你们想试一试吗?

(二)、活动步骤及要求:

1、每一个情境对应一个讨论题,情境一对讨论一,情境二对讨论二,情境三对讨论三,情境四对讨论四。小组同学先根据情境内容和讨论题讨论,商量怎样演。怎样提问,怎样回答。

2、各小组表演的情景可以在原情境基础上加台词和动作,充分利用道具,注意不要背对观众,下面同学认真看,仔细听,思考表演的组提出的问题。

3、教师参加第一组的演出,“情境一”里除爸爸、妈妈、小明之外还要加一个消防队的工作人员。教师演妈妈,把与消防队要说的话留给同学们。向同学们提问题:小明妈妈应怎样与消防队取得联系?

4、其他组参考第一组表演并提问,教师给与相应的补充。

要说明的是:情境四学生很容易将敲门人认准是小偷或杀人犯,所以限制了他们的思路,总是离不开报警这个办法,因此教师要跟同学讲清楚:坏人脸上不写字,不能马上断定是坏人,要用脑子判断。

5、表演完后,各组讨论5、6两个问题。

处理方法:

1)拨打匪警、火警、急救电话要注意讲清出事地点,及简单情况,并注意不能随便拨打这些电话。

2)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关掉开关,切断电源。还可用干燥的木棒、竹竿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带电金属,千万不要用手去拉触电的人,以免自己触电。

6、如有时间将每个情境,按学生已讨论的结果继续演下去。

7、最后评出"最佳表演组"和解决问题的“智多星”。教师给与相应的奖励。

8、歌谣结束本课:

独自在家要注意,

防火防盗防煤气,

遇事别慌想注意,

有火情拨119,

遇匪徒打110,

危重病人120,

还有邻居能帮你,

胆大心细没问题。

三、板书:

居家安全:110—— (图标)匪警

119—— (图标) 火警

120—— (图标) 急救中心

高中教案篇6

?目的要求】

1、了解课文涉及的古代思想政治观点:贾谊的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观点,这种观点同西汉初期提倡“与民休息”政策的关系。

2、学习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运用历史资料,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

3、重点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领并培养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4、掌握本课的文言实词。

5、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

?要点难点】

1、本文选自《新书》,个别字句从《史记》和萧统《文选》。《过秦论》是贾谊的议论文的代表作。原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文章气势磅礴,笔力雄浑。大量运用对比、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秦兴秦亡波澜起伏,那力透纸背的说理,那援引史实的分析,那酣畅淋漓的铺张渲染,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作者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少时即以博学能文称于郡中,二十余岁召为博士,曾做太中大夫。他主张政治改革,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他的改革主张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打击、诬陷,死时仅33岁。贾谊的文章气势雄伟,畅达,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为最。政论文以《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文章脍炙人口。后人编纂了他的政论文集《新书》十卷。

3、本文结构特点采用逐层推进法。在用占全文大半的四段篇幅叙述秦国由弱而盛,又由盛而亡的史实后,在篇末点明论点。论点的出现不仅水到渠成,势成必然,而且在以上史实的对比中更加清晰,突出。

4、本文基础知识点:

⑴注意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的正确理解。特别是第五自然段对比分析处应认真理解。其几项力量的对比是:陈胜

⑵注意到一词多义词的正确理解。特别是:亡、制、兵、策。

⑶掌握以下词类活用的词:席、囊、弱等。

?写作背景】

汉文帝时期,是封建时代的所谓“盛世”,即旧史家艳称的“文景之治”的前期。这时,由于秦末衰敝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相对安定,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统治阶级中“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卖田宅,鬻子孙”(晁错《论贵栗疏》),以至“易子而咬其骨”(贾谊《论积贮疏》)。同时,刑罚苛重,民不聊生。汉文帝“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资治通鉴》卷十五),表面上废除肉刑,实际上只是改换一些杀人的名目而己。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而汉文帝周围一些权贵却对此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说什么国家“已安已治”。这使得怀有改革时政抱负的贾谊深为不安。为了向汉文帝说明政治形势的严重性,他从关乎汉王朝兴亡的角度,写了著名的《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从正面论析时势,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同时还写了《过秦论》,通过论史讽喻,委婉地批评当时的政治,用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振聋发聩(kuì愧),以引起汉文帝及上层统治者的警觉。

?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汉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河南郡洛阳人。十八岁便以饱读《诗》《书》、善写文章名扬郡中,为郡守吴公召于门下,后荐于汉文帝,任博士,年仅二十余。参与朝政议论,见识超群,一年间越级升为太中大夫。因建议改定制度法令及命列侯就国,遭到守旧派周勃,灌婴等人谗害,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抑郁悲愤,写出著名的《吊屈原赋》和《鹏鸟赋》。数年后召回长安,任梁怀王太傅。先后多次上疏,提出重农业、行仁政、削弱诸侯势力、制服匈奴侵扰等重要政见和具体措施。后梁怀王堕马死,谊忧伤哭泣年余,亦死,年仅三十三岁。

贾谊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能洞察隐微,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能抓住当前社会主要问题、预见未来隐患,作出精辟分析,提出有效对策。如《过秦论》《治安策》(又名《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名文都显示出他卓越的政治见解和对国家大事极其关切的激情。故刘向把他比为古之伊尹、管仲。在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主张国家应以民为本,施行仁政,重视礼乐,严明等级;同时也杂有法家运用法术势,力主中央集权,削弱诸侯权势和道家的貌似旷达实为消极等思想。这些反映到他的政治主张上是积极进步,富有进取精神的,而在对待个人不幸遭遇方面则表现为悲观失望。贾谊散文开两汉政论风气之先,扣紧时代脉搏,篇篇针砭时弊,说理透辟晓畅,深刻犀利,言词激切,理足气盛,如《论积贮疏》《治安策》等是;而《过秦论》更以铺张扬厉,排比渲染、词采绚丽见长。影响所及,非但两汉,下及唐宋奏议,骈文莫不受其遗泽。故鲁迅评为:“惟谊尤有文采,而沈实则稍逊,如其《治安策》《过秦论》……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汉文学史纲要》)贾谊政论见《新书》,原五十八篇,今本五十六篇。清王耕心《贾子次诂》和《贾谊集》(上海人民出版社)搜集贾谊散文,赋作较完备。

?段落大意】

依课文分为五段:

第一段,交代秦的地理优势,政治雄心;概述商鞅变法与张仪连横的情况以反西河之战

首告大捷的情况:总的是写秦孝公的功业,他为秦的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段,主要是写秦惠文王、秦武王与秦昭襄王的功业。

第三段,总写秦始皇帝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

第四段,总写陈涉起义的情况及其亡秦的结果。

第五段,归纳作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主题思想】

望汉王朝借鉴秦亡教训:

贾谊在这篇文章里论述了秦朝兴衰的原因。他这样做,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蹈秦朝的复辙。这是贾谊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为他们谋画“长治久安”之道,事实上只能是一种幻想。但是这篇文章表现出贾谊对农民起义的力量和意义有所认识,写出了他反对统治者施暴政于人民。这些地方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写作特点】

1、叙事铺陈对比:

用叙事来说理,可以说是本篇最大的特点。作者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从秦孝公到秦亡国这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概括地说明了秦之由盛而衰的全过程和主要现象,同时还贯穿了作者本人的观点来说明其所以兴衰的关键所在。这就帮助我们对这一段历史事实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因此我感到,要想写好说理文,必须在善于叙事的基础上来说理才行。所谓在说理文中的善于叙事,还同一般叙事文不一样,要善于概括事实,善于描写事物的大的、总的、突出的方面,善于勾勒整个历史发展的轮廊等等。只有这样,只有通过这种叙事的特定手法,以此为说理的基础,才可能有把握说服读者。我们说,写好说理文,主要是靠“论”和“断”。“论”不能是空论,必须要根据事实立论,即所谓“摆事实,讲道理”,道理是根据事实来讲清的。“断”也不能是武断,必须从大量事实中抽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来,才是精确的判断。《过秦论》就恰好有这个特点。他把大量事实摆出来,结果道理可以不讲而自明,或少讲而大明。

2、本篇所具有的另一特点:贾谊在用写赋的手法来写说理散文。写赋是需要铺张和夸大的,贾谊写这篇文章可以说通篇都采用了这种手法。比如第一段“有席卷天下”四句,“席卷”、“包举”、“囊括”、“并吞”等词,基本上都同义;“天下”、“宇内”、“四海”和“八荒”,也都是同一个意思。同一个意思而一连写上好几句,既有排比又有对仗,这就是写赋的夸张手法。下面第二、第四、第五等段中,都有类似的句子;不胜枚举。所谓铺张扬厉,主要就是指的这一类句子。这样,气势自然就充沛了,自然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笔锋锐不可当,咄咄逼人,读起来有劲头,有说服力,而且有欲罢不能之感。

3、这篇文章所具有的第三个特点,即作者用全篇对比到底的手法写出了他的论点。对比手法并没有什么希奇,而本篇精采处却在于作者用了四个方面的对比:即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秦与六国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六国的对比。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自然宏伟,气势也自然磅礴,话也显得更有分量了。主客观形势的不同,强弱盛衰难易的不同,都从几方面的对比中显现出来。

?作业练习】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一、字词

1、下列加黑字注音不全对的一组是()

a、召滑(shào)鞭笞(chī)藩篱(fān)

b、墨翟(dí)谪戍(zhé)絜(xié)

c、铦(xiān)隳(huī)逡巡(quān)

d、牖(yǒu)棘矜(qín)锋镝(dí)

2、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a、度长契大嬴粮景从云集响应

b、瓮牖绳枢同年而语价值连城

c、鉏耰棘矜摄足行伍緼袍敝衣

d、足肤皲裂崛起阡阳门廷若市

3、选出“因”字用法相同的两项()

a、……蒙故业,因遗策

b、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廉颇……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e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二、语言运用

1、对下列名词状语的分类、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席卷天下②云集响应

③船载以入④西举巴??

⑤内立法度⑥斗折蛇行

⑦日积月累⑧吾得兄事之

⑨良庖岁更刀⑩相如廷叱之

a、①②⑥⑧句表比喻,讲成“像……那样”。

b、④⑤⑩句表处所,译为“在……”。

c、⑦⑨是时间名词作状语,译为“日日”、“月月”、“每年”。

d、③表工具,译为“用……”,也表工具,译为“乘船”。

2、下列各句中加黑的词属于以下哪种词类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b、名词作状语。

c、使动用法。

d、意动用法。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②履至尊而制六合()

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④赢粮而景从()

⑤外连衡而斗诸侯()

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选出下面译文正确的项: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a、不吝惜珍奇的祭器、贵重的宝物以及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士人。

b、不爱惜珍贵的器具、贵重的财宝及肥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士人

c、不爱惜珍贵的祭器、贵重的宝物以及肥沃富饶的土地,因而招致了天下有才之士。

d、不吝惜珍奇贵重的器物和宝物以及肥沃富绕的土地,因而招来了天下的士人。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契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a、试着让山东的国家与陈涉比比长短,较量一下权势和军力,简直不能同日而语。

b、假使让肴山以东的国家与陈涉的军队比比长短,较量一下权势和军力,简直不能同日而语。

c、假使让山东诸国与陈涉比比长度,较量权力的大小,就不可以同日而语了。

d、尝试着让肴山以东的国家同陈涉的军队比比权势和军力的大小,简直不能相提并论。

4、找出不是判断句的一句()

a、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b、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c、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d、刘备天下枭雄

三、文学、文化常识

1、下面是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和作者的称谓,请回答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a、司马谏议杜工部贾太傅庖丁()

b、欧阳文忠范文正左忠毅王忠肃()

c、王临川韩昌黎柳柳州沛公()

d、苏子瞻诸葛孔明方望溪李太白()

2、下面的成语典故与哪一组人物有关

完璧归赵脱颖而出游刃有余碧血丹心

a、蔺相如平原君伯乐窦娥

b、蔺相如毛遂庖丁关汉卿

c、蔺相如毛遂庖丁邹衍

d、蔺相如毛遂庖丁苌弘

3、对下列文章篇名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①《过秦论》②《出师表》③《察今》④《送东阳马生序》⑤《〈指南录〉后序》⑥《论积贮疏》⑦《答司马谏议书》⑧《左忠毅公逸事》⑨《石钟山记》⑩《师说》

a、除①③⑧外,篇名中均含文体名称,如“表”、“序”、“疏”等。b、⑤中的“序”是书序,“后序”是附在《指南录》书后的一篇序文。④中的“序”则是赠序,相当于现代的临别赠言。

c、“表”、“疏”是臣下写给皇帝的奏章。

d、“说”是议论文;“记”则可记事、写景、抒情、议论;“书”,指书信体。

四、阅读思考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召忽曾与管仲一起事公子纠

──《史记•管宴列传》

1、给未加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

2、为下面句中加黑的词,选出正确的义项:

⑴鲍叔遂进管仲()

a、进献

b、进??

c、靠近

d、举荐

⑵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a、不像

b、不才

c、不孝敬

d、不好

3、与句中加黑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⑴及小白立为桓公()

a、立土动及百尺

b、今其智乃仅不能及

c、及至始皇

d、战、守、迁皆不及施

⑵天下人不多管仲之贤()

a、尝与鲍叔贾,分钱财多自与

b、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

c、多见其不知量也

d、是以古之人易财,非仁也,财多也

⑶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a、所识穷乏者德我欤

b、而心目耳力俱穷

c、固将愁苦而终穷

d、穷凶极恶

4、与“知我不羞小节”中的“羞”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b、吾从而师之

c、鲍叔终善遇之

d、孟尝君客我

5、与“三仕三见逐于君”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管仲囚焉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冀君实或见恕也

d、吾幽囚受辱

6、下列两句的译文正确的项是

⑴召忽死之()

a、召忽也死在这件事上

b、召忽为公子纠而死

c、召忽因公子纠失败而自??

d、召忽因公子纠失败而被杀身死

⑵以身下之()

a、把自己放在下边

b、自己(鲍叔)甘居管仲之下

c、(鲍叔)能亲身礼贤下士

d、(鲍叔)就此退下,不再参政

7、文中说“管仲贫困,常欺鲍叔”在文中具体指哪件事?

8、这段文字的中心是?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一、字词

1、c(“逡”读qūn)

2、b

3、b、e

二、语言运用

1、a、

2、①c②a③a④b⑤c⑥d

3、①a②b

2、a

三、文学、文化常识

1、a、官

b、谥号

c、籍贯

d、字

2、d

3、b

四、阅读思考

1、曰:“时,贾,与,贪,也。困,愚,也。君,肖,也。走,怯,也。败,之,辱,耻,也。母,也。”

2、①d②b

3、①c②b③c

4、c

5、c

6、①c②b

7、尝与鲍叔贾,分钱财多自与

8、赞扬鲍叔牙能知人

高中教案篇7

Ⅰ. 不定式句法功能

1. 作主语:the cat said, “to take roller coaster” is terrible.

不定式短语作主语时,可以直接放在句首,但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在疑问句和感叹句中,往往放在谓语之后,而用先行代词it作形式主语。

→ the cat said, “it’s terrible to take roller coaster.”

how long did it take you to take roller coaster?

how terrible it is to take roller coaster?

不定式作主语常见句型:

a) it is + adj. (easy, important, difficult…) + 不定式

b) it is + n. (a pity, a pleasure, one’s duty, a shame) + 不定式

eg. it’s my duty to teach you how to be a student of no.3 middle school.

c) it takes/needs/requires + some time (hours, months, days, patience…) + 不定式

eg. it requires patience to be a good teacher.

2. 作表语:当句子的主语是aim, idea, policy, question, suggestion, wish, task, duty, job, purpose等或者主语是what引导的名词性从句时,后面可以用不定式做表语,用以说明主语所包含内容。

eg. our most important task now is to make a plan.

注:作表语的不定式都带to,但当主语部分有实义动词do时,to可以省略。

eg. the only thing we can do now is wait and see.

3.作宾语

the cat said “remember not to take it next time!”.

a) 可以直接用不定式作宾语的动词很多,常见的有:agree, afford, tend, ask, decide, determine, expect, fail, hope, learn, intend, manage, offer, plan, promise, refuse, want, wish等

天津卷12题:i don’t want _____ like i’m speaking ill of anybody, but the manager’s plan is unfair.

a. to sound b. to be sounded c. sounding d. to have sounded

当不定式短语比宾补长时,往往将不定式放到宾补后,而用先行代词it作形式宾语,常用动词有feel, think, find, believe, consider, make等。

the cat felt it terrible to take roller coaster.

b) 不定式一般不作介词的宾语,只有少数介词如but, except等后面可以跟不定式作宾语。一般情况下作介词宾语的不定式都带to,如果but或except所在句子里的谓语动词都是实义动词do, does, did时,通常省略to。

eg. we have no choice but to wait.

cf. we can do nothing but wait.

4. 宾语补足语

在svoc句型中,许多动词都可以按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

a) 通常作宾语补语的不定式要带to,常用于以下动词之后:ask, tell, advise, allow, enable, expect, force, get, like, order, teach, want, invite, wish, beg等

you should get them to help you.

但在谓语动词believe, find, think, feel, consider, suppose, imagine, prove等后面跟to be…作宾补,不跟to do…

eg. they believe him to be honest.

b) 以下两类动词后跟不定式作宾补时不能带to

①一些表示“致使”意义的动词,如:let, have, make等

②一些表示感觉的动词,如:hear, feel, see, watch, notice等

don’t let the children trouble you.

i heard someone open the door.

但当这两类动词为被动态时,不定式就成了主补。作主补的不定式必须加上to

his father made him go to bed early.

→he was made to go to bed early by his father.

5. 作定语

不定式可以在句子充当后置定语,修饰名词。

以下几类情况常用不定式作定语:

①能带不定式作宾语的动词,其同源名词可以带不定式作定语。常见的有attempt, decision, promise, plan等

eg. he hasn’t kept his promise to write to his parents regularly.

②常与不定式搭配的形容词,其同源名词一般可以用不定式作定语。常见的有ability, determination, anxiety, eagerness等

eg. his eagerness to finish his homework was quite clear.

③序数词形容词最高级或被only, last, next等修饰的名词可以用不定式作定语:

she was the only person to survive after the earthquake.

tips: 不定式在作定语时,有时与被修饰的名词有意义上的主谓关系、同位关系、动宾关系,如果该不定式是不及物动词,它后面需要加上适当介词。

eg. he’s always the first to come and the last to leave. 主谓关系

i’ve no time to listen to your excuse. 同位关系

she has a meeting to attend. (动宾关系=attend a meeting)

there’s nothing to worry about. (动宾关系=worry about nothing)

6. 作状语

不定式可以作状语,表示目的、结果、原因、条件等。

①to…, in order to …, so as to …(不能放在句首)作目的状语

20辽宁卷22题:all these gifts must be mailed immediately _____ in time for christmas.

a. in order to have received b. in order to receive c. so as to be received d. so as to be receiving

②在so…as to, such….as to, only to …结构中不定式作结果状语,其中only to…用于表示意想不到的结果。

he hurried to the station only to find the train had gone.

③enough to, too…to结构

eg. the boy isn’t old enough to go to school.

= the boy is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

④形容词(happy, glad, lucky, fortunate, surprised, angry, anxious, ready, quick, slow, cruel, clever等)+ 不定式结构

eg. i’m glad to meet you.

the question is different to answer.

he is hard to get along with.

7. 作插入语,用来说明说话人的态度、看法、对整个句子进行解释,如to be frank(坦白地说),to be sure(确实)等。

eg. to tell you the truth, i hate you.

8. 作同位语

eg. the order to start the general attack soon came.

不定式的复合结构,以it为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引导的复合结构,如果其前的形容词是指行为的性质就用:for sb. to do sth.这种复合结构在句中可作主语、表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it is necessary for me to learn english well.

如果该形容词是指行为的性质,同时又指行为的人,则用of sb. to do sth.。这种句式中的常用形容词有:right, wrong, brave, careful, careless, clever, wise, stupid, cruel, foolish, good, honest, kind, nice, silly等。

eg. it’s very kind of you to come to see me.

连接代(副)词+不定式(包括whether, what, which, whom, where, when, how, 不包括why),在句中起名词的作用,通常跟在诸如tell, know, show, decide, learn, wonder, explain等动词后作宾、主语或表语。

eg. no one can tell me where to find john.

when to the exam is still unknown.

the problem is how to get enough money.

不定式的进行式、完成式和被动式

①不定式的进行式由to be + v-ing构成,用来表示谓语动词动作发生时,不定式的动作正在进行。

eg. some students pretended to be reading english when the teacher came in.

②不定式完成式由to have + v-ed构成,用来表示动作发生在谓语动作之前。

eg. 年江苏卷no.25

--- is bob still performing?

--- i’m afraid not. he is said _______ the stage already as he has become an official.

a. to have left b. to leave c. to have been d. to be left

答案是a

③不定式的被动式分为一般式被动to be v-ing和完成式被动to have been v-ed。当不定式的逻辑主语是不定式所表示的动作的承受者时,不定式要用被动语态。

eg. it is an honour for me to be invited to the party.

the book is said to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languages.

2005年辽宁卷no.22

all these gifts must be mailed immediately _____ in time for christmas.

a. in order to have received b. in order to receive c. so as to be received d. so as to be receiving

动名词

1. 动名词的句法功能:动名词由动词加ing构成,与现在分词的形式相同。动名词主要起名词作用,在句中担任主语、表语、宾语和定语。

①作主语,可以直接放在句首,也可以用先行代词it作为形式主语,而把动名词后置。

eg. seeing is believing. (眼见为实)

saying is easier than doing.

collecting stamps is a good hobby. (单个动名词短语作主语时,动词用单数)

动名词作主语还有以下两个习惯表答法:

it is no use (good) + 动名词:做某事没有用

eg. 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 (覆水难收)

there is no + 动名词 (= it is impossible to do sth.)

eg. there is no knowing what may happen.(未来的事无法知道)

②作表语:通常是说明主语的内容,注意它与谓语动词进行时的区别

eg. his hobby is collecting stamps. (此句为svc结构) 可改为:collecting stamps is his hobby.

cf. he is collecting stamps. (is collecting是谓语动词进行时,此句为svo结构)

不能改为:collecting stamps is he.

③作宾语

a. 作及物动词 的宾语(enjoy, mind, finish, appreciate, avoid, consider, delay, escape, pratise, suggest, keep(on), miss)

eg. 2005年上海卷no.32

he got well-prepared for the job interview, for he couldn’t risk _____ the good opportunity.

a. to lose b. losing c. to be lost d. being lost

答案为b

有些动词(attempt, begin, continue, hate, like, love)后面既可以接不定式作宾语,也可以接动名词作宾语,意义差别不大。通常认为用动名词泛指一般的倾向性,用不定式则表示特定或具体某一种动作。

eg. i like swimming but i don’t like to swim in winter.

动词prefer后面接不定式作宾语时,句子结构与按动名词作宾语是不一样。

eg. i prefer to drive rather than to be driven.

i prefer driving to riding.

有些动词,如forget, remember, regret等,后面接动名词表示的动作先于谓语动词动作,不定式表示的动作后于谓语动词。

eg. 2005年北京卷no.30

when asked by police, he said that he remembered _____ at he party, but not ______.

a. to arrive, leaving b. to arrive, to leave c. arriving, leaving d. arriving, to leave

在下列句型中动名词作真正宾语:

动词+it(形式宾语)+宾补+动名词(真正宾语)

eg. i think it no use telling them.

we think it no good inviting to him.

b. 作介词的宾语

eg. 2005年浙江卷no.3

the president spoke at the business meeting for nearly an hour ______ his notes.

a. bringing up b. referring to c. looking for d. trying on

be used to doing 习惯于做;look forward to doing 盼望做;devote one’s life to doing 致力于做;spent time (in) doing 花时间做;be fond of doing 喜爱做;be good at doing 擅长做;be proud of doing 为做…而自豪;be tired of doing 对做…感到厌倦;feel like doing 欲想做; go on doing 继续做(原来的事);keep on doing 不停地做;what about doing 做…怎么样;think of doing 考虑做;be interested in doing 对做…感兴趣;have some difficulty/trouble (in) doing 做某事有困难;be busy (in) doing 忙于做;instead of doing 做…而不做…

eg. 2005年江苏卷no.23

everybody in the village likes jack because he is good at telling and ______ jokes.

a. turning up b. putting up c. making up d. showing up

答案为c

④作定语

动名词可作前置定语,表示所修饰的词的用途或目的,可用for改写;而现在分词作定语时,可用定语从句改写。

swimming pool waiting room walking stick

a sleeping car=a car for sleeping a sleeping child= a child who is sleeping

⑤作同位语

eg. that’s the queen’s full-time job, laying eggs. 这就是蚁后的专职工作--产卵。

2.动名词的逻辑主语

①人称代词做逻辑主语时应用所有格,即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eg. do you minding my smoking here?

②逻辑主语是不定代词或指示代词时,很少用所有格,而用普通格。

eg. he was awakened by someone knocking the door.

there’s no need for that being done.

③逻辑主语是名词时,用所有格,但是如果名词为无生命物体时,则用普通格。

eg. mary’s laughing made tom angry.

there is no hoping of the factory making profit.

④在口语中,动名词如果不在句首,可以用名词普通格或人称代词宾格作逻辑主语。

eg. 2005年安徽卷no.34

i really can’t understand _____ her like that.

a. you treat b. you to treat c. why treat d. you treating

3. 动名词的完成式、一般式被动和完成式被动。

eg. after having finish his work, he went home.

he attended the meeting without being asked.

she never told me about her having been interviewed by the police.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申请高中助学金申请书范文推荐6篇

高中体育足球教案6篇

高中生物教案8篇

物理高中教案模板8篇

高中教案精选8篇

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案6篇

高中学生安全教育教案5篇

高中鉴赏美术教案6篇

高中物理教案范文8篇

高中运动课教案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796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