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喜范文网 >方案大全

冀教版四上科学教案8篇

教案的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提供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兴趣相关的学习内容,编写有启发性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报喜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冀教版四上科学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冀教版四上科学教案8篇

冀教版四上科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利用电流检测器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能够区分金属、石墨、食盐水、人体是导体,塑料、橡胶、陶瓷是绝缘体。

3、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

检测区分生活中常见物品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

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教具准备:

演示实验:电流检测器、常见导体和绝缘体材料、食盐、水、搅棒、人体验电球分组实验:电流检测器、常见材料实验袋、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谈话:大家先看这里。【出示简单的电路连接】见过吗?这是一个简单电路。如果我把开关按下去,灯泡就会??

2、设疑:如果我把一节导线断开,用其它物品代替这一部分导线,小灯泡还会亮吗?

二、引入课题

1、提问:我们来试试吧,请听实验要求:打开开关、接入物品、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打开开关、取出物品。

2、学生分组实验

3、设疑:奇怪,有些组的灯泡亮了,有些组的灯泡却没有亮。这是怎么回事?(实物投影分组的材料,并进行分类)

4、灯泡没有亮了,说明了什么?(生回答电流没有通过,或者这个物品不导电,或者这个物品是绝缘体)灯泡亮了,又说明了什么?(生回答电流通过了,或者这个物品导电,或者这个物品是导体)。

5、定义:通常情况下,容易导电的物品,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导体与绝缘体。(板书:导体与绝缘体)

三、制定实验步骤

1、提问:导体和绝缘体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哪些物品是导体,哪些物品是绝缘体?我们需要做实验检测。请看这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

2、谈话:既然是实验,就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实验步骤。以小组为单位,先说一说你们组的实验步骤。(学生2分钟自主探讨实验步骤,教师巡视参与)

3、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步骤,教师帮其理出顺序。(评价学生:你说的真棒!你观察得很仔细!教师态度要和善,要发自内心的去鼓励学生。)

4、评价:明德门小学的同学真棒,自己可以独立制定一套基本的实验步骤,老师把大家的实验步骤再进行完善。

教师归纳:

(1)小组进行分工;

(2)预测物品能否使小灯泡发亮;

(3)检验电流检测器是否正常工作;

(4)实际检测物品能否使小灯泡发亮;

(5)重复检验一次;

(6)记录;

(7)整理实验台;

5、小组分工:组长、管理员、检测员、记录员。

6、引导小组分工合作

谈话:

请看实验要求:

①分工明确到位

②实验小心翼翼

③交流轻言细语

④发言声音洪亮

⑤做一名倾听者

四、学生展开实验并汇报

1、教师分发材料袋,小组展开检测活动,教师巡视参与。

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

(1)组内一名同学汇报,另一名同学做助手,将小组的检测结果贴在相应的区域;

(2)在汇报时,告诉大家你们小组检测的物品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3)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3)再分类,看看导体的材料有什么特征?绝缘体的材料又有什么特征?

3、小组展开汇报,分别得出导体的材料有:金属、石墨;绝缘体的材料有:塑料、橡胶、陶瓷。

4、提问:你喜欢导体?还是喜欢绝缘体?(学生各抒己见)

5、追问:假如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是导体,会出现什么现象?都是绝缘体呢?

6、小结:这两种材料,都是生活中的必备材料,两者缺一不可。而且,导体和绝缘体一般情况下会同时出现在电工材料或电器中,就像这些材料。(播放视频)

四、探究水和人体的导电性

1、过渡:刚才我们研究的都是固定材料的导电性能,那么水导电吗?教师出示一杯水。生出现两种答案:会或不会。

2、探究水的导电性

(1)师:好!实验见分晓。师在实物投影仪下进行实验。

经过实验,灯泡没有亮,说明这杯水是绝缘体。

(3)设疑:如何改变水的导电性能,使它成为导体?

师:大家看这里。这是一些盐。倒入盐,我们试试小灯泡会不会变亮。

(4)小灯泡亮了,说一说你的想法。

(5)学生猜测,可能是盐导电。教师擦干检测头,在盐中做实验,发现小灯泡没有发亮。再把检测头放入盐水中,小灯泡又亮了。(通过这个行为,帮助学生辨析)

(6)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食盐水能使小灯泡发亮)板书:食盐水

(7)用电安全的教育

在我们生活中,只有两种水是绝缘体,一是绝对纯净的水,二是蒸馏水。而只要水中含有可溶解杂质,就能改变水的导电性能。我们的生活用水就是导体。在这里,李老师给大家强调:水和电的实验,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实验,大家千万不能去尝试。

3、探究人体的导电性。

(1)提问:了解了这么多的导体和绝缘体,我相信大家一定很关心,我们人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2)这里有一个人体验电球,它能检测我们人体的导电性能。但是,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就由老师来完成这个实验。老师一手捏住其中一端,另一只手捏住另外一端。如果验电球亮了,说明人体是导体;如果验电球没有亮,说明人体是绝缘体。

(3)实验:教师实验,验电球亮了。检测出人体也是导体。

(4)安全教育:通过实验,检测出人体也是导体,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能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电源,以免发生意外。下面一些做法,请你做出判断。

a)检查电器时,必须断开电源。

b)发现电线掉在地上用手去捡,或用湿木棍去挑。

c)用东西去捅交流电插孔。

d)发现有人触电赶快用手去拉。

五、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1、通过这节课,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2、今天的课堂上我们认识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那么下节课我们将对安全用电做更多的探索,请同学们回家查找关于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我们下节课一起交流探讨。

六、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

人体食盐水金属石墨塑料橡胶陶瓷

不锈钢勺子笔芯塑料尺子橡皮筋陶瓷勺子

不锈钢尺子塑料梳子橡皮

回形针塑料勺子透明胶带

铁夹子

钥匙

七、教学反思

今天我授课的内容是《导体与绝缘体》,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与磁》的第二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课内容“简单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将各种物体放到电路中去检验其导电性能,从而完善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知。针对这节课的特点,我尝试让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在小组探究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本节课,我有的放矢的根据学生特点,调整课程容量,使师生共融于课堂当中。就这节课来说,我认为亮点有以下几个:

第一,以旧引新,层层深入,教学思路清晰

本节课教学内容较多,如何将这么多的教学内容流畅的开展下来,是一个难题。我按照学生认知的一般顺序和科学研究的一般顺序来设计课堂教学。首先,从学生认知顺序来讲,从固体的导电性入手,再到液体和人体的导电性,从简单到复杂,从熟悉到陌生,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步认识新事物,这样,有助于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建立。

第二,因材施教,针对性强,科学探究有效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导体与绝缘体有一定初步的认识,他们知道金属是导体,塑料等物体是绝缘体,甚至有学生知道干燥木头遇到水后会变成导体。可是,越熟悉的东西孩子们越缺乏深入了解的动力,所以,我将这堂课的知识概念目标确定为:让学生亲历导体和绝缘体的探究过程,在常见的生活物品中寻找规律。

但是,并不是所有环节都是让学生一一动手探究。考虑到电的危险性,固体材料我制定为分组实验,学生参与动手探究;水和人体的导电性我采取了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探究。

第三、规范示范,科学激发,培养科学素养

本课以检测一件生活常见物品作为研究的开始,教师演示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这件物品,这组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老师规范的演示,引导学生了解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对实验成功的影响是重大的,尤其是在电与磁单元,这种规范、严谨的演示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帮助很大,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切实之举。

第四,以生为本,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科学实验中,操作的规范化程度往往决定着科学实验成功的系数,关系着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准备无误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小学科学课中的科学实验是最基本、最简单的科学实验,所以更需要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在学生实验之前,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步骤的制定当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而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第五,立足教材,精心选材,让科学和生活密切相连

冀教版四上科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教学重点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

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有了水热胀冷缩实验的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让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观察点,理清实验的思路。)

5、归纳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小结: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拓展:出示一瓶水、饮料。去超市买饮料,本想挑选一瓶装满的饮料。但是却发现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

(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加深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

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醋受热体积膨胀热??

果汁

酱油受冷体积缩小冷缩

牛奶

液体热胀冷缩

冀教版四上科学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2、能认识我们身边的导体和绝缘体。

3、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的重点为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并总结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难点为判断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材料是否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三、教学准备

课件、电路检测器、20种以上的材料、检测记录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出示未连接好的电路检测器,问学生这是什么?

2、学生汇报。

3、让一名学生连接好电路检测器,使小灯泡发光。

4、教师介绍电路检测器,并把电线的两端包着塑料的地方连接起来,问学生小灯泡为什么不亮?学生回答。

5、教师出示一根铁棒,把它接到电路检测器中,看小灯泡是否会亮,这个实验让一名学生来做。但这个实验在另一个有问题的电路检测器中来做,小灯泡肯定不会亮,这时让学生推测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再连接到完好的电路检测器中。学生推测。

6、教师小结:研究中预先测试检测工具是否有问题,是实验前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

(二)新课呈现

1、教师出示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2、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20种材料来检测它们是否导电,但检测之前我们首先来制定一个“我们的研究计划”,(教师提醒同学们今天的研究计划不用手写,小组讨论后口述一下,研究计划就是我们怎样来检测,以及具体的人员分工。)

3、学生小组讨论研究计划,并汇报。

4、教师提醒检测的方法:预测——检测——再检测——判断,并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再次检测,指名学生回答。

5、小组开始检测20种材料否导电,并做好检测记录单。

6、如果学生做的比较快,鼓励他们检测身边的材料是否导电。

7、检测完后,学生汇报检测结果,其他小组有质疑的随时提

问。其他小组汇报时说他们和汇报了的小组不一样的地方。

8、教师提问:有的小组检测了手指,小灯泡不亮,有问题吗?

学生讨论回答。

9、教师讲解人体和大地以及湿抹布都是导体,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10、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1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教室或身边哪些材料是导体,哪些材料是绝缘体。

(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1、下列物体是导体的是()

a、橡皮b、铁片c、纸片d、木棒

2、下列物体是绝缘体的是()

a、铜丝b、铁片c、钥匙d、塑料

3、钳子的外面包了一层厚塑料是为了()

a、看起来漂亮b、可以经久耐用

c、绝缘和防止触电

判断题

1、电路中开关制作的材料都是导电材料。()

2、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只要检测一次()

3、铁是一种常见的导体。()

4、电器都是用电的器具,不需要用绝缘的材料。()

5、人体和大地都是导体。()

冀教版四上科学教案篇4

第一课时

问题引申通过什么现象,可以判断两种物质混合后有新的物质产生?

第二课时

教 学 过 程教学反思

讨论为什么燃烧很旺的炭火越扇越旺,而燃烧的蜡烛一扇就灭?

结论:炭火由于燃烧猛烈,当扇子扇它时,把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扇走,带给它更多新鲜的氧气,因而越扇越旺;而蜡烛由于火力较弱,扇子扇它的时候,虽然能给它带来更多的氧气,但同时也把它的热量带走,使蜡烛的温度降低,低于燃烧所需的温度,所以蜡烛会熄灭。

拓展让木炭燃烧得更旺:

1.讨论:判断人们是通过控制燃烧的哪些条件进行灭火的?

2.复习:物质的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3. 我们在灭火时往往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4.提问:是不是所有物质燃烧都可以采用同种方法灭火呢?

5. 结论:b-p24

(1)油桶着火,应迅速移走其他油桶,以防引起爆炸,利用的是搬开或隔离可燃物的办法(草原或森林着火时,往往都要开辟一个隔火带)。

(2)电路引起着火,应先切断电源,然后盖上沙子隔绝氧气(如果直接用水浇,就容易引起短路、触电)。

(3)用灭火器灭火,灭火器产生的泡沬或二氧化碳能隔绝氧气,大部分的火灾都可以用它来灭火。

(4)消防队员用水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以实现灭火。

网上学1.常用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

2.认识一些燃烧爆炸有关的标志。

3.小学生如何防止火灾?sb-p25

冀教版四上科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预测,并说出依据;

2、能设计验证性的实验方案并学会研究记录;

3、能够在电路中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检验;

4、能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性的总结。

科学知识: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交流与合作在研究中的价值;

2、体会到学习可以为生活服务,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3、愿意投入到问题的研究之中;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并能联系实际辨认电器、电料、工具等。

教学准备:

铁片、木片,铅笔芯、橡皮、钥匙、塑料尺、回形针、纸张、胶带、组装电路的材料及相关工具。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导入:

接通一个简单的电路(一节电池、一颗灯泡),提问:灯泡为什么会亮?

师:你认为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有什么样的条件?

师拉开导线,提问:如果要在他们之间加一段东西,使灯泡仍然能亮起来,你会加入什么?

2、初步了解一些能够导电的物体

师:加入一些别的小物品连接导线两端,灯泡会亮吗?

师:让我们列出的`身边的小物品,(自由罗列)预测一下,把哪些小物品放入电路中,能够让电路通畅?

分组试验验证,要求学生:

①记录预测结果;

②两人一组合作验证;

③填写完成纪录;

④汇报试验的结果。

3、体验“导电”

师小结:我们把像铁钉、钢皮尺之类的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橡皮、木头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作绝缘体。

师:要测量物体是否导电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

展示“验电球”,并说明其用处和使用方法。

用手连接验电球的两端,灯亮了,这说明了什么?

你们能导电吗?我们来做一个游戏验证一下。(全班活动,手拉手)

看课本34页的例子:感应开关和电笔。

4、各种各样的水的导电性能

师:各种各样的水能够导电吗?你想到了哪些水?

怎样设计水是否能导电的实验?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总结研究水的导电性的实验步骤。

四人为一组,分组验证两种水的导电性能。

第二课时

5.了解安全用电:

师:电力给我们带来了能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如果我们不能够合理的使用,就会被电击伤。看书本,说一说,这些行为错在哪里?

电线杆上不晾衣衫;高压电线下不放风筝;不用湿手触摸电灯泡;不将大量的用电器插在一个接线板上;注意触电的标志。

6.了解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师:通过刚才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各种物体的导电性能,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做了一个分类,让我们看书了解一下:33页。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物体材料,其导电性能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叫做“半导体”。半导体技术已经深入千家万户,比如我们听的收音机里面的核心元件就是半导体。

师:你能说出哪些和电打交道的工具?

展示:电笔、黑胶布、插头、插座、开关、闸刀等,辨认名称。

师:它们是由哪些材料构成的?分析一下这些材料的导电性能?想一想,一种工具,为什么要用两种材料去制造呢?

分析电线杆上的导体和绝缘体。

6、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对导体和绝缘体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知道了它们在生活中的用处,这些知识可以保护我们不受电的危害。切记:一定要安全用电!

冀教版四上科学教案篇6

1、教师引导:不仅仅鸟的喙是适应生存、适应自然的一种结果,鸟的足也是一样,同样也是适应自然,适应生存的'结果。

2、出示课本第10页下面的四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四幅图片上鸟的足各有什么特点?并猜测一下,这些鸟适宜在什么环境中生存?

预设:

第一幅图,脚上有蹼,脚掌宽大,适宜在水中游泳,生活在湿地湖泊一带。

第二幅图,鸟的爪子强壮有力,并且在脚趾的顶端有强有力的钩子,适宜抓取一些小动物,一般生活在山地、丘陵地区。

第三幅图,鸟的脚比较粗壮有力,而且比较长,适宜奔跑,适合在空旷的草原上生存。

第四幅图,鸟的脚细长,适宜在浅水中行走,主要生活在湿地一带。

3、师分别出示麻雀的脚和啄木鸟的脚,引导学生看一看,对比一下,这两种鸟的脚有什么不一样?

麻雀的足为鸟足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三趾向前,一趾向后。这种足功能多样,即可以紧紧抓住树枝,也可以在地面快速移动,符合麻雀多样的栖息地和生活习性。

啄木鸟的足为对趾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这令啄木鸟可以轻松攀附、抓牢树干,以便啄木鸟啄取树皮下的昆虫、幼虫。鹦鹉、杜鹃等树栖鸟类的足同样是这种形态。

4、师小结:不管是什么样的足,都是鸟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一种需要。

活动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鸟类,知道鸟也是脊椎动物,并且通过探究鸽子的羽毛,探究各种鸟的喙和足的特点,明白鸟的羽毛、喙、足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是鸟适应自然、适应生存的一种结果。

?板书设计】

3、鸟类

鸟类的共同特点

研究鸽子的羽毛

观察鸟的喙

观察鸟的足

冀教版四上科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鸟类,了解鸟类的共同特点,知道鸟类也属于脊椎动物。

2、通过实验探究鸽子羽毛的特点,懂得羽毛的这些特点对鸽子所起的作用。

3、观察各种鸟的鸟喙,看一看各种鸟的喙有什么不同,它们各自适合吃什么样的食物。

4、观察各种鸟的足,了解这些鸟足的特点,并想一想这些不同的足适合在什么环境下生存。

5、通过探究,懂得鸟各部位的特点,与它生存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是适应环境生存的需要。

?教学重点】

分别探究鸽子的羽毛、各种鸟的喙和足,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探究鸽子羽毛的特点及作用。

探究各种鸟的喙和足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适合在什么环境下生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鸟的图片、鸽子的羽毛、剪刀、滴管、水、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各种各样的鸟

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鸟,他们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会飞,有的不会飞。大家知道哪些鸟类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鸟的名称,并说一说这些鸟的特点。

2、出示课本第8页上面7种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这些鸟的名称。

3、刚刚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鸟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预设:

鸟身上长着羽毛,有翅膀,大多数鸟都会飞。

鸟都是卵生的。

鸟有鸟喙,但是没有牙齿。

4、出示课本第8页下面的三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三幅插图中分别是什么动物?

预设:

这三幅插图中的分别是企鹅、鸭子、母鸡。

5、教师引导:企鹅生活在南极,鸭子和母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动物。其实,企鹅也好,鸭子和母鸡也好,它们都属于鸟类,并且都是脊椎动物。

冀教版四上科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 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

教师自己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学生自己准备: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学生看一些拱桥的图片。问为什么桥要做成拱形,特别是在古代,材料还不是很多,强度也不是很好的年代。其原因在那里?同学们原意和老师一起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谜吗?

二、拱形承受压测试

1、实验: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压力吗?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3、要求:测试纸拱能承受多大压力。观察纸拱随着压力的增强,形状有什么变化。

4、 分组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三、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1、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提示: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3、学生组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变的。

四、长寿的石拱桥

通过资料让学生感受我国历史上丰富多彩和发达的造桥工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四上科学教学计划最新5篇

小学科学四上工作总结通用7篇

小学科学四上工作总结最新5篇

小学科学四上工作总结参考7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8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参考8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8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篇

四上平行四边形教案参考8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0711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