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读者对作品中情节发展和结局的个人评价和思考,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应该注意不要剧透或暴露太多情节,报喜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1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本以为这是一本难懂的哲学书。读过以后,才知道这本书非常有意思。它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写的。读着读着便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这本书记述了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从此以后,苏菲每天都会收到这类神秘的信,在信中神秘导师的指引下,她走进哲学,开始思索人生的道理,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了。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告诉我们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这部作品使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的发展。在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是人类文明的痕迹,我们就是人类文明的一个产物,一个环节,我们就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文明之中。
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我读这本书也增强了我自己的思考能力,我也在想这么多年来,我自己的生活可曾发生什么重大的变化,在这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我到底得到了些什么?其中关于宗教的内容,我非常感兴趣,我反复阅读了关于基督教和《圣经》的内容,我感到在久远的历史年代,那时以色列人就已经得到了上帝的眷顾,他们在摩西的.领导下走出非洲,来到了今天的巴勒斯坦一带,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经历了很多变迁。以色列历史上有三位伟大的君王,他们是扫罗、大卫和所罗门,他们为以色列民族争取了生存、发展的权利,但后来受到异族入侵,他们的国家破灭,人民被卖作奴隶。在后来,多年以后,他们的子孙再次回到故土。看了这一段,我简直进入了历史的场景之中,历史的变化真是令人难以捉摸。一个民族的历史尚且是这样,个人的历史更是微小之极。
我真的曾经存在过吗?怎样才能证明这一点呢?《苏菲的世界》实在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一本书。哲学给予我们智慧,你也来看看吧,《苏菲的世界》一定会给你带来深深的思考与震撼!
读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2
哲学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有好奇心的缘故。人对于活着这件事非常惊讶,因此自然而然就提出了一些哲学性的问题。所以,成为一个优秀哲学家的唯一条件就是要有好奇心。
——题记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诸如这样的问题,你们有想过吗?或许,你想过给自己换一个名字,然后对着镜子做自我介绍,却觉得这像是别人在做自我介绍;或许,你想过宇宙是如何产生的,但最终,在从无到有的这个问题上,你并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此种种,到最后,你不耐烦了,告诉自己,了解自己的小世界就好了,何必刨根问底,追根溯源,想一些根本也想不出来的问题呢?于是,你不再好奇了,开始专心研究自己的功课,久而久之,你习惯了身边的所有事物,这些问题也开始变得无人问津了。
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哲学问题啊!为何人们都只对诸如“你考试考多少分哪?”“你数学作业的最后一题怎么写的呀?”这样的问题感兴趣,而不对有关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问题感兴趣呢?难道你不觉得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却不问问有关这个这个世界的问题,这样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很不恭敬吗?
确实,我们的世界,就像是魔术师从礼帽中拉出来的一只白兔。只是这个白兔的体积极为庞大,因此这场戏法,要数十亿年才能变得出来。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非常惊奇。然而,他们年纪愈长,也就愈深入兔子毛皮,并且呆了下来。他们在那儿觉得非常安适,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顶端。可是,深入兔子的毛皮,又会有什么好处吗?不论我们研究什么事物,都需要有好奇心啊,世界很大,我们远远还没有了解完全,为何这么快,就要滑向兔毛深处呢?且不说庞大的宇宙,暂且就说地球吧,抑或是你生活的那一小块地方,你真的能拍拍胸脯说,是的,这块地方,我全部都能完完全全了解吗?如果你觉得你不能做到的话,那么很遗憾,你已经开始逐渐深入兔子的毛皮,你不是一个孩子了,但你也没有成为一名真正的哲学家。你需要一个哲学家真正的来拯救你,把你拉到兔子的顶端细毛上。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被一个哲学家拯救了。一天她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奇异的信件。当然啦,这封奇异的信件,就是那位哲学家写的。里面的内容,便是我们开篇的那两个问题。就这样,在一个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一些哲学家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由一名叫做席德的女孩的父亲所写的给席德的生日贺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她和她的老师艾伯特运用他们的哲学知识,发现在他们的生活中,有一件极其哲学性的事件在发生。他们是书里的人物,有一个人在外界操纵或是监视他们的所有行动。他们运用他们的哲学头脑逃离了监视范围,来给这个人(也就是席德的父亲)一个教训。
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故事啊,你想过其实你自己其实可能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人,而是书中人物吗?这不是很有可能,但也许是一个事实。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美好的故事,都是宇宙漫天繁星中的一粒星尘。
人生如星尘。曾经有人说过一句话:哲学加侦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观,它让人更加心胸开阔,这不正是哲学爱智最古典的定义吗?诚然如此。
所以,保持你的好奇心吧!做一个真正好奇世界、了解世界的哲学家吧!
读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3
如果学院不安排,我想我是不会阅读《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的。但是,在速读了以后,却忽然之间有了太多看法。
在苏菲的世界里,书中的主角苏菲主要思考了两个问题,“我是谁?”“我来自哪里?”他们只是存在于书中的人物,那么如果放到现实中呢?如果我在现实中问这个问题就会显得非常可笑。但是我们需要思考一下,我们来自于哪里呢?
宇宙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而我们是其中非常微乎其微的一部分,我们的快乐、烦恼、忧愁就更不值得一提了,最终不过是化作一捧尘土,消失在世间万物之中。如此短暂、脆弱的人生,我们难道要在负面情绪的操控下过完一生吗?那些衣服、首饰、化妆品最终会化作一缕尘埃,消失在茫茫宇宙。一切都不过是身外之物,最后留下的只有你乐观的精神。我们的生活要想过得幸福,需要外界的和平的环境和自身的乐观的态度来热爱这个世界的。外界的环境是不可控制的,但是我们能通过大家的努力,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美丽的'家园。而态度则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出发,保持乐观,每天开心,看到世界上美丽与积极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沮丧、埋怨。
爱这个世界,就要学会珍惜和感恩,珍惜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每一个幸福的时刻。感恩这个世界给你生命,给你机会去享受,适应消极的,着重注意积极的方面。
现代社会中,人总是关注一些不好的,关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消极的以不好的方面概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而,忽略了人间的真善美,这样的人会渐渐的失去最简单的快乐。对路边的花朵微笑,你会收获美丽与芬芳;对着太阳微笑,你会收获温暖与光明;对手机微笑,你会收获便捷与享受;对着社会主义制度微笑,你会收获安心与稳定......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值得我们欢喜吗?
我认为,幸福来自于一个人的选择,选择积极,就会收获幸福,选择消极,就是在放弃幸福,选择走向毁灭。生存与毁灭,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面向未来。
读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4
最近阅读《苏菲的世界》一书,对书中提到的柏拉图的学说深感兴趣,作者热情的赞颂“哲学家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热门话题,而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 '真' 永远 '善' 永远 '美'的事物上”,即永恒的真善美,柏拉图却是做到了,他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千年之后当我读到他关于理型世界的.学说时,我彻底地为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所折服,他当之无愧为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至今影响世人,为人们思考世界,观察世界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论。
理性世界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不完美的,万物都是理型世界投影到现实世界的影子,是万物的模型,所以世界上没有50块一模一样的姜饼,但可以有50块近似的姜饼,这些近似的姜饼都是由一个模型所制造出来的,这个模型就是理型世界。
那么我们推而广之,人呢?人是否也是理性世界的投影?如果是的话,就可以解释人为什么是不完美的,因为投影下的人类和万物一样,都是有缺陷的,但是人有和其他动植物不一样,他可以通过主观的能动性,比如,读书,学习,法律等手段使自己变得完美,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总结为,人总是需要朝着完美的自我发展,追求理型世界中的自我。
而柏拉图又言道,人除了有变化的身体外,还有不朽的灵魂,灵魂在回归,或者是回忆起理型世界一切的过程即释放灵魂的过程,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释放灵魂或者都会释放灵魂,只有真正释放了灵魂的人才能回归到理型世界中。
那么怎么能释放灵魂呢?苏菲的世界中并没有详细介绍,我们是应该按照朱熹所提倡的“明德至善 格物致知”还是说应该学习阳明先生的“心学”,达到“知行合一”呢?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不断的让自己进步,把所学的和所知的相结合。
读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5
刚才谈到了灵魂,或者换一种方法说——精神,一千个人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感知到的世界,信息是不一样的。
这里不得不说到祁克果和个人主义,从个人的角度说,我很愿意探讨关于个人主义的问题。我常把社会,或者说世界比喻为一个巨大的气泡,人类是这个气泡里的一个气泡,再跟进一步来想,每个人都被一个气泡笼罩着。之所以是气泡,是因为无色无味,依然不依附于任何物质的存在而存在。个体不脱离群体,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独立。彼此交换信息(语言,神情,肢体)时,气泡的一部分可以融合,相互感知彼此。
然而一旦离开这些方式,人依然是作为个体而行动,不论是亲人,朋友,恋人。都无法完全的将气泡融合在一起。比方说,一对恋人,很多时候语言是无力的,大多时候都只能是希望对方成为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可是到底对方怎样想,无从得知。如果爱情没有了幻想,那么爱情就变得毫无意义。所以,文学点来讲,每一个人身体内部都存在一部分别人无法触及的地方,不被动摇的核心。因为无法触及,必定是孤独的,那是自我的居住地,不受任何外界因素而影响的,潜伏着巨大能量的地方。这是对自我存在的感知和认同。正如祁克果认为真正重要的真理都是属于个人的一样。只有这些真理“对我而言是真的。”
读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6
哲学,作为人类精神的象征,从古至今都披着神圣的面纱。人们只能满怀敬仰之心,却无缘见哲学之庐山真面目。因为它博大精深,融人类千年之史,汇世界百家之言。祖先赐予的精神遗产随着岁月的积淀愈发深不可测。无数哲人前赴后继著书立传,试图为世界展现一幅壮丽雄浑的哲学全景图。可是百家争鸣,丰富了哲学的内涵,却为勾勒全景图又增添了新的难题。于是,千百年来,哲学似雪球般前进、壮大,而人类只得管中窥豹似地欣赏奇峰一角。
我在寻觅,寻觅一种载体、一种形式能令人毫无倦怠之感地穿梭于哲学的长廊之中。我想一部书恐怕难以担此重任,因为记录哲学、见证历史的文献题材作品对于寻常百姓而言,无疑是味同嚼蜡的。但是,有困难才有奇迹,人的智慧与力量在劳作与发展中,常常释放出超常的能量。一位从教多年的作家完全采用侦探小说的构思,却将整部哲学史清晰地、丝丝入扣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它不是来自欧洲哲学的源头希腊,也不是东方龙的传人,更不是好莱坞的天才剧作家。他的家乡在遥远而恬静的北欧——挪威。令人难以置信,在几乎没有任何哲学底蕴的冰天雪地,却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哲学作家。当然还有他那部震颤了哲学界的里程碑式的文学作品。
如果你是一位书迷,那么至此你肯定猜到了。是乔斯坦贾德带着我们走进《苏菲的世界》探究高深的哲学。作家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年少的苏菲跟随着一封封神秘的来信,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她的哲学课。我们也仿佛如苏菲一样沿着历史的足迹浏览历代哲人的精辟论述。而正当我们略显疲惫之时,本书的副线却又使人精神为之一振。我们沿着苏菲的足迹寻找神秘的老师和从未谋面的席德。主线与副线自然交织,浑然天成,足见作家艺术修养之高。但更令我们叹为观止的则是:作家灵活而娴熟的运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述哲学家的故事、分析哲人的观点、探究哲学的真谛。《苏菲的世界》是将艺术与学术完美结合,通过我们熟悉的载体传达我们陌生的信息。
读者仿佛又回到了古希腊,聆听苏格拉底的教诲;犹如置身于中世纪的`古堡,见证黎明前的黑暗。我们尽情沐浴文艺复兴的和煦阳光,沉醉于巴洛克强烈反差的艺术氛围之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只觉真理的伟大和艺术的魅力。随后,穿梭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硝烟中,体味现代哲学的曙光。面对笛卡儿、史宾诺沙、洛克、休姆、柏克莱等一连串现代哲学的开山鼻祖,我们还来不及抒发心中的崇敬之情,启蒙运动的先驱便闯进了历史的大舞台。飞速发展的工业推动着历史的车轮驶入了崭新的轨道;时代的更替造就了更多的哲学巨人。黑格尔、康德秉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兰西人的浪漫发挥到了及至。而后马克思的《资本论》、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三位伟人、三部巨著掀起了三个领域的革命巨浪,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先人把一个又一个不解的哲学命题留给了后人,把一部又一部经典的传世佳品赐予我们。哲人用艺术的口吻教导生灵,文人用理性的笔触感染灵魂。我们的祖先在遗留宝贵精神财富的同时,更把弥足珍贵的鉴赏之道传授于世。贾德是继承者,而不是始作者,但《苏菲的世界》的的确确是崭新的世界。那是智慧的世界、梦幻想的世界、敬仰的世界、感叹的世界。贾德使我们有幸一睹哲学之貌,愿他的后人能见哲学的精髓!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