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喜范文网 >总结范文

《白说》读后感7篇

读后感是我对书中人物关系和互动的思考,让我更加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写读后感时,要结合自身经历和思考,将个人的情感和观点融入其中,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报喜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白说》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白说》读后感7篇

《白说》读后感篇1

?白说》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也是一本充满理性思考的书。但它又不像某些畅销书里面的鸡汤文一样。最近看过一些畅销书,不是不好,全书就是讲一个或者一些似有似无的.故事,从中提取一些鸡汤似的成分,然后塞给读者。很多故事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甚至让人找到兴奋点或者正能量。但,它是不能沉淀的。

白说,它是体现着一个新闻人的特有态度的一本书。作者的眼界见识,思想深度,现实经历都那么广泛和丰富,足以对一些事甚至一些领悟,发表自己深刻思考过的极有理性和逻辑的观点。他的文章没有华丽的包装,只有新闻似的真切。没有刻意去讲故事,但却每个章节都有故事。似乎每一个字都有他独特的新闻性的严谨和真实,字里行间更多的是理性!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情感宣泄。隐隐有一种厚重感,又是来自生活,无比真实。

相比柴静的《看见》,《白说》我似乎还没有读懂太多,但值得去读一读哦。

《白说》读后感篇2

约莫是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在某出版社到学校里摆书摊的地摊里看见了老白的《痛并快乐着》,依然清晰的记得白色封面下写着痛并快乐着几个字。翻开书,不是一上来就balabala的开讲,而是有几页十几幅照片,每幅照片下面都是一句话,或描述内容,或描述场景。深刻体会到老白是一个性情中人。果断,书买了。回家花了两个晚上读完,初次体会到在当时我看来的一种独特的思想在思考人生,从此认为老白是难得的思想隐士。

两天前,无意在书城看到老白的《白说》,果断,入手,看看在说些啥。就是这么巧,又是两晚读完,即使身体再累,熬夜,也有想要把它读完的冲动。拜托,哪里来的这么多冲动,应该说,老白在讲的事,以及困扰过他的事都是最近困扰自己的。没有标准答案,但老白以老朋友的身份,及时的'出来告诉你,这些都是要经历的,过去了,突破了,内心就平静了。太认可他的主要观点,人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追求,一旦物质上满足以后,能否寻找到信仰就成了焦虑和烦恼的源头,其实我们追求发都是内心的平静!

老白的《白说》在前半段对这些思考特别到位,尤为喜欢他讲道德经的那篇,读来之后有豁然开朗之感。白说,他说了很多,读了后很快也会忘了那些话,但留下的是曾经有过的共鸣,和寻找内心平静的另类领悟。

《白说》读后感篇3

书中有一段是关于《道德经》的阐述,觉得很有意思,说到4分之1的《道德经》可以治天下。曾经看到有人关于《论语》评价“半部论语治天下”,所以这学期有一段时间让班上的李川同学每天在黑板上写一段论语中关于修心养性的一些名句,主要想通过这种方式对班上同学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时常我会问自己,同学怎样才算发展的好?怎样才能够发展好?会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也会对自己的看法产生矛盾。好在去年我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这正好给我指明了方向。所以,就想借用经典的'儒家文化或多或少地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回到书中,下面摘录几条书中关于《道德经》的一些有趣的论述(传统翻译vs白岩松)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传统翻译:当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丑;都知道什么是善的时候,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不善。

白:当天下知道了什么是美,并以之为潮流,它有可能变成一种丑。对于女同胞而言更是如此,满大街都穿红裙子的时候,你再穿红裙子,会觉得很难堪.....同理,当天下都以为某种行为作为善的标本,模仿和雷同之下,不善就出现了。

2.有之誉之,畏之辱之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辱之”

这是对领导的评价和划分。最好的领导什么样?你不过知道有这么一个领导的存在,说明他懂得道法自然,工作条理顺畅,不用天天开会也能做到一切井然有序。还有一个版本更极致,叫“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领导是感觉不到存在的领导....排在第二的领导是被人赞扬的领导。排在第三位的领导是被人畏惧的领导。最差的领导是被人天天那嘴上骂的领导。

哈哈,当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就在想,我在同学心里是怎样一个老师。不求“下知有之”的境界,但求“被记心中,受到赞扬”。其实,这段时间,在学校上班有诸多不便,都是同学帮我做了很多事情,各种服务,让我感受到的那种温暖将会成为我永远的回忆。许多年后,当我们一起回忆往昔,对酒当歌,怎一个惬意了得。

《白说》读后感篇4

?白说》也许真的是“白说”。

读完此书是2月25日,恰逢修宪的新闻发布。

站高望远,白岩松指点江山,字里行间洋溢着的还是乐观主义情节。

“开放”、“开明”、“开心”、“自由”、“民主”、“公民”、“理性”、“信仰”,书中一遍遍提及这些词汇;白岩松是聪明的、理性的、有度的,用他书中的话说,是“既坦诚又高情商”,不失言亦不失人。

一篇篇演讲稿围着几大主题串联起纷繁的故事,最终讲述了他内心的忧患和信念——“中国这列火车……一定有人拦在车的'前面把它往回推,也有人在侧面瞎推……确保自己是向前推的人群中的一份子就好了”。

可又如书中评论20xx年那篇文字的“自己的读后感”——“那时候,我告诉自己‘不要急’,因为中国太大了,要有点历史眼光。可我得承认,现在与那时相比,‘有点急’”。18年过去了,不知道白岩松现在是否还会着急。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个有良知的新闻人值得敬佩,观点犀利、表述得体、逻辑清晰;可惜即便他忧国忧民,创造时代的民众却并不掌握时代的方向盘;看起来我们离彼岸乐土只差一步,可谁知这一步是否又是三个世纪的轮回?

好了,也许《白说》就是“白说”,也许是时候多读明史了。

《白说》读后感篇5

这本书蕴含了许许多多的哲理,比起一味地灌鸡汤,这会更真实,以一位中年主持人的角度向十几岁少年的我们展开叙述。

我们还小,但又不小,矛盾很多,问题很多。十几岁的心境还不成熟,可能我们无法完全理解这本书的全部,但是这个向导一般的存在就如书中所言:“阅读的作用,在于打动你引发你的共鸣,继而塑造你”

我想,这是这本书对我的意义所在。

阅读每一章每一字,总有打动我的地方。“文学停止之处,音乐开始了”对我茫然学习古典乐器的意义有了诠释,我身边没有过这样的人,但是我在书中找到了与我产生思想共鸣的人,就在那一瞬间。

我们生活在一个颇有压力的年代,向着阳光,向着未来。凌晨一点灯火未熄,或许我们对此痛苦不已,或者是麻木无感。但我觉得,未来的我一定会感谢现在的自己。也像书中所说:“人们好像最幸福的`事也往往是最痛苦的,只不过回忆起来十分美好。”

我不理解,也许未来的我给我更完美的诠释。

一本好书难得,相信这本书有与你同在思维舞台上共舞的瞬间。

《白说》读后感篇6

你“白说”,我不白看,一直觉得白岩松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事实也是如此。记得高中时语文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放白岩松主持的《感动中国》,每一次都会感动的想流泪,却总因在课堂上不好意思只能忍着,《感动中国》之所以感动,不仅仅是因为主人公们那一颗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的赤诚之心,更是因为在这个追求利益的时代,能把自己的一生都安在他人与社会之上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所以,当我们那颗躁动的心看到荧幕上的一幕幕的时候,总会感动得稀里糊涂,在感动的.同时,我们更应有些许感悟。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标题党”开始流行起来,很多的新闻媒体都会用特夸张的标题来吸引流量,然而内容却与标题相差了齐天大圣的一个跟斗,是什么催生了这种现象呢,是时代的快节奏?是同行的激烈竞争?还是作者的利益熏心?归根结底,还是与我们个人息息相关。新闻媒体,做为公民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就应秉承着务真求实的精神,所以“标题党”已经没有资格去做一名新闻人了,如果把社会比做一颗大树,那么,新闻媒体就相当于啄木鸟,应及时发现并反馈各种问题,新闻媒体已不仅仅是报道时事这么简单了,更肩负着监督社会的责任,所以,新闻媒体也是任重道远,不可儿戏。

每一个时代里,优秀的人都是独立的。白老师做为一名新闻人,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我相信很不容易,能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找个地方从头开始,有几人能做到,能在时代的激流中说别人不敢说的话,需要多大的勇气,白老师走过的路,看过的书,读过的人,赏过的风景,我相信比我吃过的盐米还多,我相信,也正是如此,白老师才会把人与社会,过去与当下乃至未来看得如此透彻。不求做一个正义的人,只求不被邪恶侵蚀。最近“江歌刘鑫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我也去了解了个大概,不细说,讲讲我的一些想法,不得不说,江歌是个好女孩,闺蜜有难,鼎力相助,谁都想要这样的朋友,可惜,命运总爱捉弄好人,也不知道那男的是怎样的丧心病狂,即使是对一个嫉恶如仇的人,我想正常人也很难去连捅十刀吧,做为好朋友好闺蜜,为什么江歌遇难刘鑫能无动于衷,是害怕,还是这人心底下天生的自私冷漠与无情,不得而知,更让人心寒的是事后的表现,背负着一条人命还能活的那么心安理得,毫无愧疚,难怪网络大军想人人伐而诛之,对于凶手渣男,网络更是发起了什么签名判死刑的活动,我也没仔细看,有好几个同学都大义凛然的签了名,我觉得,不必这样,法律自会制裁,如果渣男被判死刑,那是他罪有应得,但是就签名这个来说,此时我们是大义凛然,但仔细想想,当渣男被处决时,我们签名的每个人是不是都相当于一个凶手了,这跟真正的凶手又有什么区别,我想区别应该是他杀的是好人,我们杀的是坏人了,但都是杀人,这其中的区别又是他是直接动手,我们是间接动手。其实我们没必要打着正义的旗号去谋杀另一个人,即使那个人罪有应得,既然是罪有应得,那就交给法律制裁吧。希望法律能尽早还给江歌一个公道,也希望天底下每一个好人都平安无事,坏人早遭天谴。

《白说》读后感篇7

?万历十五年》改变我了对于道德至上的看法,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考方向,《白说》巩固了这个想法,支持了我个人的一些陋见。这种内心的踏实真的很棒,足以让我牺牲睡眠时间来记录下这些想法,可见一斑。

白岩松说到这样一点,如何区分骗子和理想主义者,关键点在于方向和方法,只有方向没有方法,则只能被称为骗子,而理想主义者不一样,他们谈方向,也谈方法。这么一想,一直以来我大概就是个骗子,不管是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是我微弱的社会责任感,我永远都在画饼,永远都在谈方向,但我从来没有提出过方法,更别说有所作为了。想来惭愧,但骗子和理想主义者之间,至少已经有一条明确的路可以走了,那么我也不至于是无头苍蝇,就这一点来说,我还挺骄傲自己作为骗子的身份呢。

?白说》有一篇文章是谈医疗,医生,医院,医患关系。他说,医生为不完善的医疗体制背了黑锅。我突然想起来我曾经发过一个朋友圈,没有资格地不知廉耻地为军人这个群体发声,又想起来在课堂上向学生否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歌颂。在一个做过正确的事,坚持着自己的新闻工作者的文字里,找到自己坚持的点,我的内心有莫大的感动。

医生,军人,教师。这个社会给了这几个群体太多的社会绑架,医生救死扶伤,军人保家卫国,教师教书育人。唯一两个加“德”的职业,“师德”,“医德”。没错,职业特殊性,社会需求,给了这几个群体特殊的奉献需求。当我们作为群体中的一员,当我们选择这份职业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想清楚,我们就应该有心理准备,从此病人,人民,学生的'利益,就应该高于一切,我们应当学会奉献和牺牲,我们甚至应该满怀感情之情去接受这份奉献和牺牲。

可是,一个个体,也许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接受我们所选择的职业带来的特殊性。但一个群体不能!如果一个群体都需要做出牺牲,那么将来,谁还愿意进入这个行业,成为这个群体的一员?我们不能把这个社会最需要的职业,放在一个需要用道德来支撑的位置!没有那么多人,能在自己的生活需求被满足之前,就想着为他人的幸福而奋斗了。不然何以每个舍小家为大家的人都被歌颂被传承呢?不就是少吗?

我很赞成《白说》的这一观点,不是一味地去要求国人将道德,有道德,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健全的机制,讲理的社会,让国人的道德有地方安放。就像我第一次发现,像海瑞这样的先天下,自己清贫一生的“好官”竟然应该是被谴责的。因为他的清贫,被歌颂,被赞扬,让后世想要做官的人,都有着这样一种自己生活无法被保障的畏惧,那么这些重要的位置,需要有人作为的事,谁又来做呢?

人性本来就是自私的,在我看来,也应该是自私的。白说也提到,改革开放就是尊重了人性的选择,在大公之前,先满足个人的小私,社会在真的走在进步的路上。我觉得也是概括得非常精辟了。我一直觉得,人应该首先爱自己,等你学会爱自己了,再去谈什么爱家庭,爱工作,爱社会。不要道德绑架,尊重人最基本的需求。我一直很赞成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就像白岩松举例说的“贫贱夫妻百事哀”,再相爱的两个人,基本生活没办法满足,怎么幸福?从人生来看,生理和安全需求都没满足,能去追求自我实现价值吗?换句话说,我吃都没吃饱,你就让我去为别人送粥送肉了,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白岩松在演讲中为医生群体的发声,我觉得相当在理,延伸到军人教师层面我觉得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要给这些职业道德绑架,请给我们需要的社会保障,让每个在位者,和后来者,都能满怀热情和感激的走到这么一个社会需要的岗位上。估计到我能写出这么有说服力的一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不是一单纯的骗子了,现在就全当是骗子的练手吧。而我想,不管骗子能不能晋级为理想主义者,我可能都做不了一个好的职员,因为我的生活将永远地大于工作,不谈奉献,先爱自己,拒绝道德绑架。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灰尘的读后感7篇

感悟人生读后感7篇

《水手》读后感7篇

观察感读后感7篇

看家书读后感7篇

爱生命读后感精选7篇

《童年》300读后感通用7篇

作文读后感600字精选7篇

读本的读后感7篇

病毒的读后感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1382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