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喜范文网 >方案大全

四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8篇

教案的编写过程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安排课堂的辅助教具和资源使用时间,提高教学效果,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规划和安排的工具,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报喜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四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8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认5个一类生字,3个二类生字。

2.过程和方法:通过学习名人幽默,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幽默和识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体会课文的幽默。

基础知识:

生字:

需:(上下,雨,6)

1.需要:(1)应该有或必须有,(2)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

2.需用的东西:军需。

组词:需要、需用、需求、需索。区分:须要:一定要。

铅:(左右,金,5)金属元素,铅字铅印铅笔铅粉铅球

废:(半包围,广,5)1.不再使用,不再继续,半途而废,2.没有用的或失去了原来的作用的,废话。

篓:(上下,竹、9)纸篓、鱼篓、竹篓

意思:盛东西的器具,用竹、荆条等编成。

误:(左右,言,7)(1)错误:误解,(2)耽误:误点,(3)使受损害:误人子弟,(4)不是故意,误伤。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知道文章所表达的意思。

2.学习一类生字,认识二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了两篇名人的文章,你对名人的幽默有什么样的印象呢?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两篇和名人有关的'幽默。

二、学习生字,扫清障碍。

三、巩固练习:1.给生字进行扩词。2.听写练习。

四、作业:写生字,组2个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文人的幽默所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认读生字卡片。2.扩词练习。

二、教学新课,学习《特殊需要》

1.自由练习读,你认为什么地方最幽默,说一说。

2.指生读。了解爱因斯坦和秘书的一次对话,表现了科学家的智慧和幽默。

3.读幽默。体会幽默所在之处。4.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5.体会这种语言形式简洁夸张,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三、课外延伸。请同学讲讲你所知道的名人幽默故事。

四、作业设计:小练笔:自己试着改写一则幽默故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处理书后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写出几个带有“娄”的字:篓、蒌、数、屡

二、游戏:18猜

(一)方法:

1.由甲同学心里想一位名人,大家猜。

2.这位名人可以是真人,也可以是作品中的人物,可以是在世的,也可以是去世的。

3.把所想的名人悄悄地告诉给同学乙,证明所想名人是谁。

4.小组其他同学提问题,可以问18次,或者小组同学自定次数。

5.小组同学如果没有猜对,学生甲获,反之为败。

游戏规则:

一次一个同学只许问一个问题,学生甲只能回答“是”或“否”。

(二)请一组同学做一遍游戏。

(三)小组内同学进行游戏。

三、作业设计:

回家后同爸爸、妈妈一起玩18猜的游戏。

四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板书设计:

颜色配合?

精巧的诗 身段大小 适宜?

16、 白鹭 (实在)是 觅食 (钓鱼图)

?赞美之情〉 韵味无穷的诗 栖息 (瞭望图)

飞行 (低飞图)

作业设计:

课内:1、描红、临写生字。2、抄写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外:1、背诵课文。2、积累杜牧写白鹭的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随笔

一、谈话揭题?

1、出示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学生说说对名言的理解。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去发现语文课本中的美。

2、你们还记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句吗?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背一背)。说说从诗句中发现美了吗?谁见过白鹭?指名说说(出示图片)让学生边观察边听介绍:白鹭,体长约54厘米,全身羽毛雪白,繁殖期间头部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以后消失。主要生长在我国的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物。

3、出示杜牧的诗句:霜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让学生自由读读,读完后说说自己对白鹭的认识。)

4、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白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想想白鹭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3、指读生字词:(1)白鹤 蓑毛 长喙(镶)嵌 玻璃框 嗜好

(2) 配合 适宜 寻常 美中不足?

瞭望 孤独 安稳 韵味无穷

4、齐读词语?

5、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指导读顺句子。

6、指读课文,评价读书情况。

7、交流初读后的收获:谈谈白鹭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不求说得全面,只要能说到一些就行)

8、质疑:读了课文后有什么疑问吗?(针对字词或句子进行提问)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2、在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作上记号,写写你的理解。

3、指读第一、第十自然段,读完后谈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4、讨论:说说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从诗的短小、精练、节奏感强、富有意境等方面去猜测白鹭的特点,理解作者把白鹭比作诗的写作特色。

5、朗读1、10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再次朗读,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四、作业

1、认清生字的形,相互提醒易错的部件。

2、描红、临写生字。

3、抄写词语。

4、课外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读1、10自然段,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再读,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分组读,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2、试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二、读讲课文

1、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赞美它呢?默读课文,想想原因,找找课文中与之相对应的段落来,可以四人小组商量一下。

2、讨论交流:指名读找到的课文,说说从中体会到了白鹭的什么特点?还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出示有关的段落和图片)(第2节的概括、第3节的比较、第5节的具体描述中,写出了白鹭的精巧,也能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3、结合进行板书: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适宜

4、指导朗读有关的段落(练读,指读或范读,评读,齐读)

5、小结过渡:因为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所以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那说它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又是为什么呢?

6、交流:指读有关的段落(随机出示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给画面取个好听的名称。(结合板书:觅食、栖息、飞行;钓鱼图、瞭望图、飞行图)

7、(第6节中重点抓住 “站着钓鱼”、“成了一副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体会拟人、比喻的写法,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第7节中抓住“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引导学生想象白鹭到底是在干什么?体会白鹭栖息时的悠闲姿态;第8节中抓住“偶尔”、“悠然”、“一大乐事”等词语,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第9节中抓住“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这句反问句,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8、你们喜欢这样的画面吗?能否通过朗读来表达你的喜爱之情?(选择一、两个画面,再练习朗读)

9、交流读书,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画面,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10、小结:不管是早晨、白天,还是黄昏,不管是白鹭觅食、栖息,还是飞行,白鹭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虽然它不会唱歌,但它那么美,本身就是一首无声的歌,怪不得作者那么喜欢白鹭,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它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11、让我们借用作者的语言,再一次来赞美一下白鹭,齐读1、10节。

12、你还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它?(学生说话训练)

13、再次出示杜牧的诗,让学生读读,体会白鹭的美。

14、不管是杜甫也好,杜牧也罢,还是郭沫若,他们都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白鹭,让我们把他们的精彩语言复制到自己的头脑里去。(自由选择内容,练习背诵)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试背杜牧的那首诗。

四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篇3

知识与能力

1、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

2、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读读背背12个词语,在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

3、通过阅读图画,“看图说成语”,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朗读中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培养识字及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教学难点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课备搜集图片谜语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同桌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4.教师引导、小结:这些词语中,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那个字是右边那个字的声旁,左边那个字加上部首就成了右边那个字。

5.齐读词语,积累词语。

6.拓展练习:你能找出也具有这种规律的词语吗?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4、齐读词语。

二、日积月累

教你学一招

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根据汇报情况,引导渗透“的”“地”“得”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4、补充练习,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

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学生完成补充练习。

三、读读背背1.借助拼音读词语,要求读准确。

2.用自己熟悉的词语练习说话。

3.哪些词语是你不懂的,提出质疑。

4.你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说什么的?

5.读读背背这些词语,看谁记得多,记得快。1、学生自读词语。2、用自己熟悉的词语练习说话。3、学生对不明白的词语提出质疑。4、读读背背

四、看图说成语

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再收集一些画迷来互问互猜。根据成语,画出图画

四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篇4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

⒉过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依据自学提纲,学第三节(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读课文;2、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桂林山的特点;3、说说桂林的山与泰山、香山有什么不同;有感情的朗读。)

⒈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山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

⒉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

⑵分层:二层

⑶写法:

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形

色彩明丽――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势

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引读。

⑷有感情地朗读。

⑸汇报交流学习方法: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⑹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

三、略读第三段,再进行汇报交流

⒈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⒉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⒊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⒋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

⒈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让我们齐读课文

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培养能力

1、课后练习二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2、背诵课文比赛

课后反思: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通过课前和课上的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不是难事。但如果在课前没有预习,在课上的朗读就会出错,费时自然就多。因此,在第一课时就要让学生读熟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清楚段落。

四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篇5

一、直接切入,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引导学生明确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和遇冷凝结。而后指导朗读,提醒在朗读的时候特别关注一下这两个条件。

师(小结):这句话在这个自然段的开头,是一个总起句,课文接下来就是具体介绍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雾凇的过程。

二、读书交流,感悟雾凇的奇特美丽

总体感知:雾凇的形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读读第2自然段剩余的部分,边读边想。

具体交流:你是从哪些词看出雾气很多的?要求学生从“涌向”“笼罩”“淹没”这些词语来体会。用同样的方法,说说从哪些词看出雾凇凝结十分缓慢?主要从“镀”“慢慢地”“一层又一层”以及“银线、银条、银松雪柳”这些词语谈具体看法。学生回答时相机点拨,作者用“最初、逐渐、最后”这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把这个缓慢的过程描写了出来。

引导背诵:出示填空式的句段,引导学生背诵。

三、口语训练,说说雾凇形成的过程

师:雾凇的形成真是一大奇观。你会简单说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

分析案例得出此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有感隋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感悟雾凇的奇特美丽。(3)用自己的话说说雾凇形成的过程。短短20分钟,要完成这样三个教学目标,可能多了一些,难了一点。而且,教学内容的确定没有从文本特点出发,贪多求全,从而导致生拉硬拽、读不熟练、说不到位的课堂效果。因此,课后议课时,我们把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即“教什么”和“为什么教”。

教什么?概括地讲,主要是教学生不懂的、发现不了的、意识不到的东西;教学生容易回生、出错的地方;教学习的方法、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打好基础,形成能力,学会学习。怎么教?这是教师需要特别在意的问题,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即掌握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规律,形成学习的能力等。

所以,我们针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谈了一些修改建议。第一,微型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单一、纯粹,要么引导感悟朗读,要么指导说话并内化,要么练习背诵积累,要能让学生一课一得;第二,微型课的教学方法一定要简明、可操作,要提供一些抓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练习的过程中真切掌握学习方法,真正习得语文能力。据此,我们实行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其一,认真研读教学内容;其二,用心研究教学对象。

我们发现,与课文第1、3自然段相比,第2自然段的内容显得说理性较强,只是理性地告诉雾凇形成过程的相关知识,不宜作为感悟雾凇奇观的内容。而且,从课后练习5看出,编者显然是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简要说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这是一个近似于复述的练习,必须在第2自然段的教学中完成。我们还发现,抓关键词感悟“雾气多、雾凇形成慢的特点”对四年级学生而言也是简单易行的,因此不宜作为本文本自然段的训练点,不过,“抓关键词”却可以作为说话训练的一大抓手。

在真正掌握详实的资料之后,我们把教学目标调整为: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抓住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说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要求说明白、说简洁、说得有条理。这样,目标单一,要求明确,训练点突出。在第二次的教学中,课堂果然呈现了不一样的精彩。请看教学中的几个教学片段(略去快速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以及总体感知雾凇的形成留下的印象:雾气很多、雾凇凝结十分缓慢):

一、尝试练说,注意“抓要点”

师:这饱和的水汽是怎么来的?课文是这样介绍的(出示相关语段),请你认真读一读,再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丰满水库里的水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流经市区的时候,江面上就弥漫着阵阵雾气。

师:你抓住了表示地点和水温的词语。如果你能关注表示时间的词,一定能说得更清楚。

生: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从发电站排出的丰满水库里的水在4摄氏度左右,流经市区的时候,不结冰,变成了弥漫着的阵阵雾气。

生: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丰满水库”里的水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流经市区的时候,江面上就弥漫着阵阵雾气。

师:你抓住时间、地点、温度这些要点,把松花江上过于饱和的水汽是怎么来的说明白了。

以上教学片段,因为有了“抓要点”这一真实可感的抓手,有了“抓要点”这一具体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就变得轻松、容易了。

二、由悟到说,注意“有选择”

(略去引导学生简单感悟“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雾气多”这一环节)

师:“涌向、笼罩、淹没”这几个词语都是介绍雾气的多,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选择一两个词语把雾气多这个特点说明白吗?

生: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慢慢涌向两岸,笼罩十里长堤,把树木也淹没了。

师:你真会学习,抓住了时间和温度这样的要点。挑战一下,能否有选择地用一两个词把特点说明白。

生: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就涌向两岸,把树木也淹没了。

生:夜晚,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随风飘荡的雾气笼罩着十里长堤。

师:真聪明

四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

2.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把握主要内容,把其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文插图)

2.在这张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分享)

3.这张图片的主人公叫青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解决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雪屑”——“屑”的读音。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

三、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对作者的认知,教师再补充。

2.你能用简短的语言为每部分拟写小标题吗?

第一部分:青铜一家做了一百零一双鞋

第二部分:青铜冒雪去卖鞋

第三部分:青铜卖鞋给城里人

第四部分:青铜准备卖掉自己的鞋

3.结合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冬季快要来了,青铜和妹妹葵花去采芦花,他们一家子为了生计,要做一百双芦花鞋来卖钱。有一天下着鹅毛大雪,青铜为了家里生计,冒雪到镇上去卖鞋。幸运的是,有几个城里人把剩下的十双芦花鞋全部买去了。最后青铜甚至连自己脚上的鞋子也要卖出去……

四、品读文本。

四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篇7

一、看图揭题

1.(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飞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湿的洞里,是哺乳动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

(雷达可以使飞机安全航行;雷达可以搜索敌机;雷达可以观测天气情况……)

过渡: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贴蝙蝠图片)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贴雷达图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小结并质疑。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可能提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

4.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这些问题老师都明白,那么是老师告诉你们呢?还是——

(自己读书自己解决。)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你们对蝙蝠有什么认识?(了不起、本领大、飞行灵巧……)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夜间”“还能”“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极细”等)。

3.指导朗读。

①从我们刚才找到的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蝙蝠夜行的本领可真够大的!我们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敬佩、佩服)

②提示:重点词语朗读时要加重语气。

过渡:是呀,蝙蝠究竟是靠什么来探路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也来当回科学家,做一做试验。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快速阅读4、5两个自然段,看看需做几次试验(三次)

2.分组试验。

第一组:负责试验场地的布置莫

第二组:负责第一次试验

第三组:负责第二次试验

第四组:负责第三次试验

各组都要填写好试验报告

附试验报告:

试验次数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试验证明

1蒙眼睛

铃铛一个也没响

不靠眼睛

2塞耳朵

铃铛响个不停

靠耳朵

3封嘴巴

铃铛响个不停

靠嘴巴

(楷体字由学生填)

3.学生读书、讨论、填写报告。

4.每组选一个代表上台介绍试验情况,同时展示试验报告所要填写的内容。

5.理解“配合起来”。

第二次试验证明蝙蝠靠耳朵探路,第三次试验证明蝙蝠靠嘴巴探路。到底是靠耳朵,还是靠嘴巴呢?小结:对!这就是我们三次试验所得出的结论。

6.屏示、齐读。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质疑过渡:对这个结论你们满意了吗?产生“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疑问。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第六自然段。

2.读懂了吗?谁能把这四张卡片:嘴巴、耳朵、发出超声波、反射回来”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3.指名贴卡片。

4.能看着这个示意图讲述蝙蝠是怎样探路的吗?

5.拓宽知识。

蝙蝠的眼睛虽然不行,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却特别的敏锐。我在一本书中看到:蝙蝠能在1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组回声,而且它能把昆虫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其他树木、房子等反射回来的信号准确地区分开来,分辨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多么神奇呀!

6.让我们一起用佩服的语气再读第六自然段。

过渡: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六、自学第七自然段

1.自读第七自然段。

2.仿照前面把四张卡片“天线、荧光屏、发出无线电波,反射回来”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3.比较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①指名进行比较。

②师生评议、补充。

③各自进行比较。

七、编演童话故事

1.创设情境。

一天晚上,蝙蝠飞出来找吃的,突然它,发现了一架飞机在空中飞翔,非常奇怪,仔细观察原来是雷达帮助飞机夜间飞行。他是如何帮助飞机安全飞行的呢?蝙蝠决定去拜访雷达。见面时,他们俩会说些什么呢?(讨论准备)

2.学生表演。

八、总结

其实,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飞机——鸟,潜水艇——鱼,降落伞——松鼠尾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物界的不断认识,还有更多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明、去创造。希望同学们从小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

四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篇8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我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我会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学习重点:

按课文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知识链接:

1、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游记,节选自《小记十篇》一书,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金华的双龙洞是浙江金华的名胜。因为洞内的洞顶有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所以叫“双龙洞”。

2、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相同。

预习任务:

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2、按游览顺序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课文,说一说金华的双龙洞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闯关练习:

一、看拼写词语。

hé shì hūn àn guān shǎng kǒng xì

( ) ( ) ( ) ( )

míng yàn dù juān é jiǎo jíshǐ

( ) ( ) ( ) (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

学习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

收集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二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精选8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篇

浙美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5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5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质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8篇

四年级语文《白鹅》教案8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8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参考8篇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精选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929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