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喜范文网 >报告大全

蚕和蝉教案反思6篇

一个成功的教案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报喜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蚕和蝉教案反思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蚕和蝉教案反思6篇

蚕和蝉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感知萝卜的基础上能表述萝卜的特征及用途,并能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

3、幼儿乐于探索,能大胆表达,在活动中感受萝卜的有趣,从而产生爱萝卜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萝卜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主要通过小组商量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意识到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通过集体评价,使幼儿的分类经验得到整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信号音乐;小兔绒玩具一只;实物萝卜、空篮子、萝卜食品每桌一份;教师小结用的萝卜一份;课件“萝卜的生长过程”;萝卜食品每桌一套,萝卜小制作2—3件。

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对《粉刷匠》旋律有所熟悉。

空间准备:幼儿座位呈框字型摆放,操作台呈半圆形放置于幼儿视线前面。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情境:小兔带来萝卜丰收的喜讯)

1、师利用小兔绒玩具宣布小兔带来的喜讯。

2、简单介绍观察萝卜的要求。

(二)自由探索

(情节:看小兔的萝卜)

1、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探索萝卜的特征。

2、围绕问题交流发现:你看到的萝卜长得是怎样的呢?

3、拓展幼儿对品种的认识。

4、利用准备好的各种萝卜小结萝卜的有趣。

(三)操作分类

(情节:帮小兔分萝卜)

1、要求:小兔收了那么多萝卜,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一分。

(小朋友按萝卜的特征来分一分、说一说)。

2、操作指导:允许幼儿尝试错误,自觉纠正,并用语言表达分的过程。

3、评价:小组代表介绍,集体评价,然后把萝卜送到小兔家。

(四)游戏体验

(情节:幼儿扮演萝卜生长)

1、商量讨论:萝卜是怎么长大的呢?

2、结合课件:“萝卜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萝卜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

3、利用《粉刷匠》旋律,欣赏编好的《萝卜歌》,再通过唱一唱、演一演体验萝卜生长的乐趣,用身体的形态、动作创造一个个可爱的萝卜形象。

(五)品尝交流

(情节:小兔请大家吃萝卜食品)

1、联系实际讲讲萝卜的用途(吃法及营养)。

2、幼儿品尝萝卜食品:边吃边讲萝卜的味道及加工法等。

(六)活动延伸

(情境:看萝卜制成的玩具)

用萝卜制成的玩具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制玩具。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萝卜的趣味性、多样性,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获得感知。在第二次操作活动中我们就鼓励幼儿分萝卜,引导幼儿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商量、合作、尝试着不同的分法。本次活动中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萝卜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对萝卜生长有全新的认识。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我就引入了幼儿喜欢的兔子形象,结合秋收,引发幼儿融入到看萝卜、分萝卜、品尝萝卜的情境中,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蚕和蝉教案反思篇2

本课导入的设计,我进行了三四次的设计。一是采取师生问话的形式,“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体现少年儿童聪明智慧的故事?”“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事后发现学生回答的问题要么是学生太熟悉的,老掉牙!要么是学生根本没有听过的,如果让一位学生讲下来,可能导入的部分就要五六分钟,从时间上不划算,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二是老师直接导入,“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今天也来了解这样一位儿童——陈元方。”事后想到这既然是堂公开课,怎样让学生和听课老师迅速进入状态,还是让老师讲个故事好些(谭君的建议)。这样决定下来,我在一个班就以“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导入,结果发现我的故事还刚讲一半,学生就把最终的情节说出来了,搞得老师讲故事有点尴尬。在赛课的前两天,陈君告诉我有个好故事,陈元方十一岁时也有个巧妙应答的故事,与本课元方七岁时的故事,有种水天相接的感觉,最终敲定教师讲《元方善对》的故事。

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文言字词的积累,如“期、舍、去、顾、尊君、家君”,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目的,我当初设计了几个成语让说意思,如“不期而遇、舍近求远、瞻前顾后”。有几个班我是分为两大版块来进行的,先积累后运用,结果发现这种模式不灵活,说成语意思有点费时间,干脆直接就“就字论字”还好些,积累一个词语,运用一个词语,课堂显得更紧凑。另外老师还补充了一个表尊称与谦称词语的知识,“家大舍小令外人”(谦称一家人中比自己大的用“家”字,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尊称别人用“令”字),小知识,宽天地,学生受益匪浅。

本堂课上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学生主宰课堂。从开始的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读,读准通假字,小组合作学习,疏通大意,学生质疑,到学生分角色读,学生表演,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在知识的.掌握方面由易到难,到课内到课外,在能力的训练方面由浅入深,由动口到动手,由朗读到辩论,在情感价值观的体验方面由诚信到宽容,由做人到处世……回想起谭局长(玉兰)的一句话“课堂要让学生‘乱’起来”!真是无不道理。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正襟危坐”,这样的课事倍功半。

本堂课也有不足之处:一是学生齐读后,老师的掌声有点突兀的感觉;二是学生精彩的表演后,教师评价不到位,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分角色朗读不自然;三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仍然是个迷。

蚕和蝉教案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及其作用。

2、了解使用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的具体情况 。

3、具备初步的自救意识。

重点:知道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及其作用

难点:具体使用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1.写有“110”、“119”、“120”、“114”等电话号码的图片。

2.画有警察和警车、医生与救护车、消防队员与消防车的图片若干,电话或手机1部。 幼儿用书:《紧急电话》。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提问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电话):小朋友,你知道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吗?我们用这部电话打给爸爸妈妈好吗?

请幼儿现场打电话给家里熟悉的人。

教师:有一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它们是很有用的,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幼儿自由讲述)

2.教师指导幼儿认识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知道它们的用途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师出示写有“110”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号码,它与我们家的电话号码有什么不一样,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这个电话号码呢?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帮助呢?打了这个电话什么车子会出现?谁会出现?他们会做什么?

依次出示“120”、“119”等电话号码的图片,指导幼儿了解它们的作用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及其活动,并知道这些人员的活动与人们关系。

请幼儿看幼儿用书进一步了解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

3.游戏“怎么办,做什么”。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看谁说得好。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看看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可以打什么电话帮助他们解决呢?谁出现了?他们来做什么?(游戏可进行多次)

幼儿分别扮演需要帮助的人及警察、医生、接线员等,进一步熟悉几种特殊电话号码及其相关人员的活动。

蚕和蝉教案反思篇4

活动意图:

帽子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品,并且对它都很熟悉,无论从它的造型还是它的颜色都各具特点。开展此次活动《漂亮的帽子》。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并喜欢参与艺术活动。在互动中体验到装饰的快乐,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用彩色纸片或纸团装饰帽子。

2、体验创造的乐趣与成功的快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漂亮帽子图片。

2、范帽一个。

3、大碗方便面纸筒做帽筒,圆形纸壳做帽沿,将大碗面桶插入扣好的圆形纸壳中。

4、每组2个盛好胶水的塑料小盘,擦手毛巾或海绵等。

5、适合时装表演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欣赏漂亮帽子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图片中帽子的各种样式、颜色及图案,选择自己喜欢的帽子图片。

2、展示漂亮的帽子,激发宝宝的制作兴趣。

家长戴一顶提前制作好的漂亮帽子展示给宝宝。“我的帽子好看吗?也给宝宝戴戴看。”“帽子太少了,不够分的,我们也来做一顶漂亮的帽子吧!”

3、家长示范,指导宝宝制作漂亮的帽子。

家长示范,选择彩色纸片或小纸团蘸胶水粘在帽筒或帽檐上进行装饰。宝宝选择材料制作,家长进行指导。

“小纸团粘粘牢,压一会儿”“小纸团不要粘在一起,有点距离才好看。”

戴上帽子和宝宝一起展示,表演。

宝宝戴自己制作的帽子,随音乐自由表演。

活动反思:

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手工制作的基本规律,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蚕和蝉教案反思篇5

本课是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利用邻近的整十数进行两位数的估算。

2、能利用估算估计计算结果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

3、能利用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着重对全体学生强调: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上这堂课时,我先利用在一年级时学过的知识“邻近的整十数”,他们利用数射线会做“进到下一个整十数”,“退到上一个整十数”的题。现在可以利用这一知识进行估算。这里的估算主要是利用邻近的整十数渗透凑整的思想。而凑整又有三种方法:“进到下一个整十数”(进一法),“退到上一个整十数”(去尾法)“进到或退到邻近的整十数”(四舍五入或五舍六入法)。

教学时,利用课本之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学习估算的兴趣,并考虑进行估算的方法。“生活即教育”。这句话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的。也说明了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根据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学理论,在上课时,通过几组学生去超市买物品的练习,

如:(1)篮球足球(2)苹果香蕉(3)笔袋书包

18元37元14元25元12元21元

然后要求学生回答出,买每一组物品,大约要带多少钱?你是怎么想的?他们的回答很踊跃。虽然他们人小,但他们基本上都去过超市,有过买东西的经历。因此对这样的学习很感兴趣。从学生的回答中,我发现个位是5的数,个别学生有些困难,因为“5”在1~10的中间,没有最接近的整十数,所以有的学生把它进到下一个整十数,有的学生把它退到上一个整十数,这时我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当个位的数是1~4时,退到上一个整十数,当个位上数是5~9时,就进到下一个整十数。在这堂课里,学生都投身于自己探究知识的活动中,发现知识,领悟学习方法,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使我体会到,以往教科书上枯燥的例题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现在,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在生活中想要发现些什么。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将学习和学生们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兴趣盎然。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了。这堂课的教学,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因此培养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蚕和蝉教案反思篇6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分工合作,绘画四季的树,体验合作的乐趣。

2、学会用深浅搭配的点彩法进行绘画。

3、能表现出四季树的特征,提高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大白纸、水粉颜色(深绿色、浅绿色、黄色、橙色、红色)、水粉笔、电子大书《秋天的树》、春夏秋冬树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春夏秋冬树图片,感受四季中树叶的变化和美。

——师:小朋友,你知道春夏秋冬四季中树是怎样变化的吗?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四季中树叶的变化,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吧。

二、谈话交流四季中树的变化及主要特征。

——师:春天的树是怎样的?叶子发芽的时候是什么颜色的?长大一些的叶子又是什么颜色的?树叶是稀疏的还是茂密的?

小结: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树上的叶子都开始发芽了,刚发芽的叶子是嫩绿的,长大一些的叶子是深绿色的,叶子也比较稀疏。

——师:夏天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夏天是树生长相对旺盛的季节,许多树的叶子都很茂密,叶子有些是深绿的,有些是浅绿的。

——师:秋天的树叶色彩最特别,最多彩,你看树叶都变成了什么颜色?

小结:秋天的树,有的树的叶子有黄色的,也有橙色的,有的树的叶子有橙色的,也有红色,还有的是半黄半绿的,美极了。

——师:冬天,有的树叶子都掉光了,变得光秃秃的,也有的树叶子不但是绿色的而且积满了雪。

三、学习用深浅搭配的点彩法进行绘画。

——师:大自然的色彩是非常丰富的,例如,夏天的树,虽然是绿色的,但每棵树上的叶子都有深绿色的也有浅绿色的。秋天的树,有的树的叶子有黄色的也有橙色的。我们怎样才能在一棵树上表现出这些不同的色彩呢?

——师:今天我们学习用深浅搭配的点彩法画出四季的树吧,例如,先画出树干和树枝,然后用深绿色点出树叶,然后在深绿色的树叶之间的空白处点上浅绿色的叶子。

四、幼儿合作绘画。

幼儿自由结伴,四人一组,每人画一个季节的树。教师巡回指导,提示画出不同季节的树的特征,并提示幼儿用完的画笔放回同颜色的罐子里。

五、交流分享。

活动应变

也可以让幼儿独自完成四个季节的树:将大画纸折成四格,每格画一个季节的树。

活动延伸

教师组织一次园内展览活动。

区角活动

美工区:提供其他材料让幼儿表现四季的树:例如深浅搭配的颜色的皱纸粒拼贴、用印泥手指印画等。

环境创设

将四季的树拼贴在一起,在主题墙上展示。

或者同一个季节的树拼在一起,组成树林,做成吊饰。

家园共育

提供水粉颜料,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随机教育

日常鼓励幼儿观察周围植物四季的变化和主要特征。

相关链接

欣赏歌曲《四季歌谣》。

教学反思

在设计学生学习方案时,我们是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以问题体系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抓住"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这条研读主线,读中悟,悟中读;读中说,说中议;从读中习得语感,发展语言。同时,又以生字教学为重点,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儿歌中所涉及到的"谷穗弯弯"不太容易理解,最好结合实物进行教学,直观明了;理解"鞠着躬""大肚子一挺"等动作和表演相结合,既有趣有生动,符合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这样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另外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不久,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要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清楚,有序地表达,学会认真倾听,学会正确评价,保证课堂教学有序,有效地进行,而对孩子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表现能力一定要给予保护和鼓励。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读的对教案反思6篇

小班爬教案及反思推荐6篇

哭中班教案反思精选6篇

中班教案及反思6篇

池上教案反思通用6篇

草小班教案反思精选6篇

美术教案反思6篇

中班雾教案反思精选6篇

莲教案反思推荐6篇

池上教案反思参考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044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