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促进成长,只有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才能让心得体会更加生动有趣,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美好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美好心得体会篇1
今年5月12日是全国第10个“防灾减灾日”,为广泛宣传和普及灾害知识、防灾减灾知识、应急避险知识,按照县政府和《xx县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实施方案》要求,xx镇通过开展集中宣传和防灾减灾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镇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综合减灾能力。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
成立以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应急办、安监办、教委、水利站、林业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细化活动方案,明确职责,落实专人,保障经费,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二、认真组织开展“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日活动。
5月12日上午,我镇在镇府前广场开展了“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日活动,分管领导和镇党政办、应急办、安监站多名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活动,现场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回答咨询问题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三、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宣传活动,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一是组织开展宣传进校园活动。在全镇中小学广泛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是组织开展宣传进企业活动。结合安全生产检查,组织企业查找灾害风险隐患和防灾减灾薄弱环节,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意识。
三是组织开展宣传进农村活动。通过广播、宣传单、标语等多种宣传渠道,开展防汛抗旱、防震减灾、有害生物防治等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宣传,增强广大村民对防灾减灾的认识,提高了防灾减灾意识。
通过组织开展“防灾救灾日”宣传活动,使我们提高了防灾减灾认识,推广普及了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进一步落实了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提高了各级综合减灾能力,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美好心得体会篇2
生活的回味生命的歌唱——读王清胜《回味如歌》有感(一)
[写在前面]
今天是我的恩师一一《哈尔滨日报》原副总编辑、《新晚报》执行总编辑王清胜先生逝世三周年的忌日。我将在五天内陆续发布九年前品读他的著作《回味如歌》的读后感:《生活的回味生命的歌唱》,以表达对先生深深的思念和诚挚的谢意。
2024年10月12日
生活的回味生命的歌唱——读王清胜《回味如歌》有感
2012年6月6日,尊敬的师长王清胜赠送我一本他的新作——《回味如歌》。
王清胜著散文集:《回味如歌》
这部书的主题和主体是回味生活,旨意和本质是歌唱生命。全书由“点燃追求”、“无尽思念”、“异域遐思”、“华夏挚爱”、“龙江情怀”五部分组成。
作者通过作品回味从事新闻事业的奋斗历程,回味《哈尔滨日报》老报人的优秀品质、优良作风和优美作品,回味社会发展进步给新闻工作者带来的心理变化、视角变化、情感变化、精神变化。体味华夏风光、异国风情、社会风气、故乡风俗、人物风貌、同仁风范、友人风格、父母风骨。
全书收录的70篇文章绝大部分发表在《新晚报》和《哈尔滨日报》,有的发表在《新闻写作》、《黑龙江老记协》报、哈尔滨日报《报中报》,还有的刊载在哈报集团老年文集《凝重的情愫》、《不老的年华》,也有个别未曾发表的佳作。
这些作品大多写在十年或者二三十年前,有的已超过半个世纪,比如:“在进京列车上”,发表于1956年11月18日《哈尔滨日报》。但是,今天读起来依然清新自然,令人回味,引人深思,催人奋进。
毫无疑问,作品的成熟源于作者的成熟,作品的成功得益于作者的成功,作品的完美取决于作者的不断进取、日益完善。
作者在回味中用心歌唱,在歌唱中延伸回味。从文字层面阅读,篇篇作品是回味;透过文字深层思考,不难看出作者在歌颂伟大祖国,赞美自然风光,感谢亲友家人。歌唱新闻事业,歌唱真、善、美,歌唱改革开放,歌唱社会进步,歌唱自然与人的和谐,歌唱自然与社会的和谐。
通读全书,我真切体会到:深情回味“点燃追求”的艰难历程,高唱的是理想奋斗之歌;笔端追忆“无尽思念”的挚友同仁,轻吟的是悼念哀挽之歌;集中散在“异域遐思”的精彩华章,生发的是抒怀情感之歌;倾情奔放“华厦挚爱”的动人诗篇,表达的是奉献颂扬之歌;深情厚意“龙江情怀”的心灵铭记,体现的是情操赞美之歌。
这些歌唱汇集成回味生活、感受自然、敬重事业、敬畏生命的交响乐章。
2012年6月2日,我在北京接到清胜从哈尔滨打来的电话,告之他的新作《回味如歌》出版了。我当时没有详细询问具体内容和有关情况,自以为是已经出版的《哈报集团·报业史》的续集。
我与清胜通话后,觉得简短的祝贺没有完全表达心情。第二天,特意给他写了一条信息。内容如下:“清胜:欣闻你的新作出版,我和伊霞由衷祝贺。你年届八旬,仍然辛勤笔耕,令人格外敬佩。你用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尤其是亲历亲为,书写了21万字《哈尔滨日报》艰难的创业史,坎坷的变化史,不凡的壮大史,辉煌的发展史。
我觉得,书本身对哈报具有填补空白的史料作用和抢救性价值。书之外体现出你对新闻工作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可以说这是社会意义,对整个新闻界是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是弘扬传统的优良作风,是用辛勤汗水奉献的劳动成果。
由此,我想到数十年来,你始终有一种坚定不移视职业为事业的强烈责任;始终有一种坚持不懈视写作为生活组成部分的旺盛意志;始终有一种坚韧不拔说到做到视勤奋为大智的实践精神。其实,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具有顽强毅力,勤于躬身践行这三条,是大凡成功人士的根本所在,也是你突出优长和提供给朋友们的宝贵经验。特别感谢长期以来你用言行对我的鼓励和勉励,还有用自身成果对我的激励。你是引领我从事新闻事业的启蒙师长,生活道路上、生命历程中的好兄长、好老师、好榜样。”6月3日17时04分,我把这条信息发给清胜。
没过几天,他把书寄给我们共同的朋友汤宝华。看到书的内容与想象的有所区别,我准备重新写信说明情况。但是,当读完《回味如歌》后,对回味含义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对清胜师长人品和作品的感悟又加深一层,情不自禁回味起与他交往的如歌岁月。因此,改变了主意,开始撰写《回味如歌》的读后感。
我的成长进步得益于清胜精心培养,悉心指导,用心帮助。每当翻看当年在《哈尔滨日报》学习期间的剪报本时,每当阅读清胜赠送的著作时,每当回想起自己成长的历程时,王清胜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面前,与他朝夕相处的往事历历在目,他语重心长的教诲在耳畔回响。联想依稀记得的陈年旧事,透过往来书信的字里行间,追忆飞速流逝的岁月年华,我想起在他细心辅导下,撰写哈尔滨轴承厂民兵女炮班事迹通讯的过程;想起与他思想交流、感情沟通获得的教益;想起得到他的帮助和启发,受到积极向上、不懈追求影响而取得的工作成果和思想收获……
(未完待续)
王清胜简介:
王清胜,1934年8月生于哈尔滨市。1950年起在《哈尔滨日报》从事新闻工作,先后任记者、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新晚报》执行总编,高级编辑,报社新闻龄50年。著有散文集《银河的星》《回味如歌》。
?回味如歌》充满感情色彩,有记者生涯的回顾,有报人风范的回忆,有秀美山川的赞颂,有高尚品德的歌唱。作者还著有《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报业史》,是哈报历史上第一部报史专著,展现了哈报事业发展的不凡里程。
王清胜的经典语录:“五十年来,我只进了一个家门,这就是哈尔滨日报。五十年来,我只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在哈尔滨日报办报。五十年来,我经常唱的只有一首歌,这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美好心得体会篇3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一切靠劳动,生活才美好。我最近也通过自己的劳动做了一盘土豆饼,让我们一起看看是怎么做的吧!
我先准备好了面粉、水、胡萝卜、土豆、葱等材料。土豆切块蒸熟再压成泥,胡萝卜和葱切成米粒般大小,然后把面粉、土豆泥、胡萝卜丁、葱加水和调料用筷子搅拌,我还偷偷加了一点牛奶呢,搅啊搅啊,一直到搅拌均匀,可不能偷懒呢。这时候平底锅迫不及待地要上场了,开上小火,倒入一点点油,混匀好的土豆泥一小块一小块地放入锅中,等到底部微微泛黄的时候就逐个翻个面,等两面都变成金黄色的时候,土豆饼就可以成功地出炉啦!
我把这盘土豆饼端上了桌,怀着忐忑又期盼的心情邀请了爸爸、妈妈和奶奶一起品尝。干脆的爸爸说,“不错,能吃!”温柔的妈妈夸我能干,不但朝我竖起了大拇指,还搂着我亲了亲我油腻的脸颊。慈祥的奶奶笑眯眯地说:“哎呀,我都能吃到我孙子做的土豆饼了,我孙子真是长大了!”
听了爸爸、妈妈和奶奶的话,望着一家人因喜悦爬满了皱纹而绽放出幸福的笑脸,我从未像此刻这么开心满足过,我因他们的幸福而更加感到幸福,这就是劳动的力量吧!
“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热爱劳动是做人、立身、安家、立邦的根本,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劳动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学校里,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这对我们都是很好的锻炼。总之,劳动,可以锻炼人的体质;劳动,可以使人快乐;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生活!
美好心得体会篇4
军训?因为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参加,所以当我看到通知书的第一秒起,就对这军训充满了各种美好的幻想。回想起电视剧《加油吧,实习生》军训的场景又是穿整套军装,又是夜里紧急集合,还有下山找特务、玩打枪,啊!这一定是一次美妙而神奇的历程。
学校军训的报到却让我大跌眼镜,本该是酷酷的迷彩服却是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纯白色t恤与一顶类似旅行社的橘色鸭舌帽,晚上也不可以睡在学校,与平时上学一样,七点半到校,下午四点半回家,这让我原本无比高涨的情绪立刻减了大半。
随着一位女教官的.到来,军训就不可避免地迎着我们走来了。坐在教室里的我们望着窗外那炎炎的烈日,不断地发出牢骚,“那么大的太阳也要去军训,就不怕我们中暑?”“多涂点儿防晒霜吧”“好希望天公作美,快点下雨吧”。不管我们议论地多么响,那军官好像一点儿也听不见,依旧组织着同学们排队。
到了毫无遮蔽的大操场上,大家也许是不敢再言论,也许是觉得已挽回不了什么了,因此本来就安静地儿也只能听见大家的呼吸声了。这时,不知是哪一位同学动了一下,那些军官立马给了我们“当头一棒”罚下蹲。
火辣辣的阳光使头皮阵阵发烫,酷暑无风的天气摧下我们一粒粒豆大的汗珠,长时间的下蹲让我已经感觉不到自己脚的存在,同学们纷纷咬牙切齿,纷纷换脚,甚至旁边的同学见我疼痛,用眼神提醒我换脚,而我却陷入一两难的境地阵阵的麻意与始终等不到头的时间燃起我心中有了换脚的念头,而表现自己与锻炼自己想法也似水一般不断地浇灭我那自认为不好的念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始终没有换,我战胜了自己。当教官说“起立”时,有人立刻坐下,有人的脚马上抽筋,而我强装着镇定。这时,我尝到了教官的威严,也尝到了坚持的滋味。
军训是漫长而又短暂的,六天的军训已经接近了尾声,最后一天的展示与评比过程中,没有了故意捣乱与开小差的各个“马小跳”(教官把乱动的人统称为马小跳),原本有气无力的喊声变得那么洪亮,懒散的步伐也变得坚定而有力,动作几乎整齐划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第八营地获得了一等奖,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让我尝到了团结的快乐。
几天的军训生活可谓苦中有笑,笑中有泪,原来这杯苦咖啡背后是一丝淡淡的清甜。
美好心得体会篇5
在刚刚过去的劳动周中,我想我们都是收获颇丰。我们先后学习了天门冬的移植与仙人掌和蟹瓜兰的嫁接,让我们体会了自己做园艺的经历,而后,我们又到学校中植树,其过程更是令人难忘。
天门冬的移植过程相对简单,只需要铺好土,浇些水,一盘天门冬便能够在精心养护下长出一株开外。可是仙人掌与蟹瓜兰的嫁接过程却并不顺利。仙人掌上的刺被劳技教师仔细清理过,却还是有些漏网之鱼,在用园艺剪刀进行剪枝时,不细心将园艺教师刺到,可是,很快有同学帮教师清理了伤口,教师之即继续教我们修剪蟹瓜兰以便插入仙人掌的断口处。而在修剪口教师又不慎划伤,却依然在教我们。在教师的看护下,我们完成了一盆又一盆的成品,历经这些,我们也更清楚了,哪怕只是一盆盆栽也需要很多的时间与精力这个道理。
而之后的植树过程更加让我们体会到了在我们享受一片春绿时那背后的辛苦。我们按照教师的安排先由男生挖坑,再运来树苗,后由男女生一起打水、培土、浇木,几十棵树,一棵树四桶水,我们的足迹来来回回地走在水龙头的树从一之间。我们之间互帮互助,不分你我,在劳动中促进了友谊,使同学之间的距离更近。看着自己亲手种下的树苗,我们心中充斥着喜悦与成就感,同时也深深了解了种植树木的不易。为我们以后爱护自然种下了种子,渐渐开出环保之花。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