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一篇达到满分的作文,是离不开学生们平时的多学习多观察的,下面是报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023山东卷语文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3山东卷语文作文篇1
预测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2022
阅读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作家博尔赫斯在图书馆工作,当他已经名声在外的时候,依然如故,安然的做着管理员。一天,同事在百科全书里读到“博尔赫斯”条目时,非常惊奇,捧着书兴冲冲地对他说:“百科全书里有个人,不仅跟你同名同姓,而且出生年月也完全一致。”“是吗?”他轻声应了句,仍忙着整理书籍。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60分)
高考语文作文可能考的热点话题:理想
1.理想是钥匙
理想失落,便是钥匙丢弃,一切的美好都无法打开。沿着心灵的足迹找一找,你的钥匙在吗?(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2.理想贵高远
为人类的幸福和我们的自我完善而选择,他才是最幸福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尚的人。(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傅雷先生告诫他的儿子,也是告诫所有的年轻人,要做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为能替祖囤争光的人而快乐。(《傅雷家书》)鲁迅梦在济世救国,唤醒沉醒的国民(鲁迅《呐喊》);
马克思志在领导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南帆《马克思在伦敦》);爱因斯坦志在大胆怀疑、自由思考、探求真理(爱因斯坦《自述》);无知山谷中的智慧老人志在移风易俗,变革现实(房龙《宽容》序言);布鲁诺志在坚持真理(郑文光《火刑》)。
怎样写好高考作文
作文立意方面,很多孩子都会吃很大的亏:时间紧,任务重,来不及挖掘材料背后的深层价值。所以,真正批阅过语文试卷的老师才会明白,批改作文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学生仿佛商量好了似的,一个并不高明的立意点翻来覆去的不停在重复。这不是学生心有灵犀,而是他们很默契的选择了材料里最浅层的信息,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或者换句话说,他们不会往深处挖掘。不过,这个深度挖掘的过程真的很难吗?并不是,我们看下下边的例子:
一幅很简单的漫画,寻找角度,完成一篇作文。学生写的是什么?是自私,和与之相对的无私奉献,是团结和相关的相互帮助。的确,这些角度不算跑题,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换个初中的孩子,甚至是小学的,他们一样能轻而易举的得到这些信息。我们就这样把它作为全篇的立足点,会不会太草率了?或者,我们该怎样,看的更深呢?
方法很简单:我们需要把得到的所有信息整理出来,然后进行整合:
1、首先我看到两方人原的处境。一方是相对危险的,另一方是相对安全的。但这个危险和安全不是绝对的,他们最终是安全抵达河岸,还是坠入河里,完全取决于两个袖手旁观的人的态度。所以我可以得到两个信息:1.福祸,全凭我们一念之间;2.收起冷漠,是我们安全抵达河岸的要求。
2、其次,我看到了船。船,承载着众人,可以看作集体:船体,也就是集体利益受损,我们个体又怎能独自保全?所以,我可以得出,趋吉避凶,需要以集体利益为先。
3、最后,我看到了船舱的积水。即使清理积水的人很努力,但水依然没过了膝盖。也就是说,照这样发展下去,船沉没是迟早的事,悠然自得的两人,如果再不有所行动的话,早晚会遭殃。所以我得出:趋吉避凶,我们还需要有长远的眼光,而不是鼠目寸光的盯着现在的处境。
材料信息整理完毕,事情就结束了吗?并没有哦:我们需要对所有挖掘的信息,进行整合:安、危之间的转换,可以作为我全篇的立意点。至于后边的收起冷漠、要有集体观大局观,要把目光放得长远,则是我论证的三个角度。这样,在立意方面,我们就走到了其他孩子的前面。
2写好高考作文的技巧
1.多积累好句。我比较喜欢看意林,青年文摘,百家讲坛,特别关注之类的书。里面有很多好的文章,我遇到喜欢的就会抄下来,一般都是使人看了能乐观一些的句子,然后会经常读,特别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要知道,我们高中写作文,一般主题都要健康向上的,积累这样的句子,你肯定会有所收获。
2.积累素材,多看书。这里所说的书,既指语文课本,也指课外读物。语文书的很多课文里的故事我们都可以运用在作文里。引用课外读物上的例子能让人耳目一新。
3.注意标题和文章的结构。我写作文最怕写题目和头尾。我记得老师说过,拿到一份作文题目,首先想到的是标题,太普通的不要用,因为你想到的,一般大家都想得到,不是迫不得已,不要用。不新颖的题材,老师很难打高分。
4.多看时政新闻。就不停地看头条。我喜欢看时事新闻,也爱中华文化。所以,我写起议论文来特别得心应手。根据考纲,我们练的一直是任务驱动性作文。所以我经常看头条,让我得到了莫大的好处。在这里,你能看到很多热点实事,更为关键的,是下面的评论,它们可以成为你写作的观点,你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很多信息。
2023山东卷语文作文篇2
走在这条小路上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夜晚独自回家,漫步在门前的小路,这条路布满了我的足迹,唯独今夜是那么幽静、安详。微风中的行道树摆动着优美的身躯,如风姿卓越的少女起舞于天台,伴着路灯的照耀,风影移动,射在地上的光斑,犹如忽明忽灭的萤火。
五彩的霓虹中,轻柔的微风下,我享受着独自漫步的美好。
我并不孤独,因为虫鸣伴随着我。迷人的深夜,草丛的音乐家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它们疯狂地演奏、歌唱,沉浸在这自然的乐谱中,他们似乎看到了跳动的音符,和着细微却铿锵有力的歌声,如痴如醉。
我的灵魂早已不在我的驱壳内,抑或与虫儿歌舞,抑或拥抱天上的繁星。
记忆,记忆是一种美妙的感受。这微风,这行道树,这虫鸣,萦绕在身边,让人难以忘怀,黑暗里,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随着梦幻般的感受,我似乎回到了从前。
十年前,我家就在小城的边缘。而这条小路的南边表白是一片麦田,麦田中零星的夹杂着几棵枣树,虽然其貌不扬,但挺起遒劲的枝干,扬起高傲的头颅向着天空咆哮。
儿时的小路,充满了快乐的记忆。这里我曾经练习过骑自行车,平坦的小路上,受着微风的轻拂,四周的麦香占据了整个的世界。有时会看到蓝天中飞过的喜鹊,会停靠在树枝上休憩。即使是寂寥的秋天,小路上依旧不乏生机,我的心也依旧豁朗。
有人说这里会建一座大型超市。
我这才如梦初醒。不粗,打开地图,曾经偏僻的小路竟变成小城的中心。麦田也早已消失多年,枣树还是向外伸展着枝干,却早已失去了往日的活力,我只看到仅留的枯枝摇摇欲坠,一触即落。
或许,十年后,我在从这条小路上经过时,却很难再次找到儿时的感觉。那时候各式各样的广告灯会不会侵占行道树下闪烁不定的光斑?商店里的音响会不会代替草地里的虫鸣?城市的灯红酒绿会不会取代自然的安逸?
清晨,第一辆车呼啸而过,接着就开始了人们的嘈杂。汽车骄傲的喷着气,鸣着笛,不一会儿路上车水马龙。一个美妙的梦境就这样破碎。
用一片绿色,换来川流不息的车辆,用寂静换来喧闹,小路会开心吗?
2021山东高考语文题的作文5
汪曾祺先生写过《葡萄月令》,似乎只要缀上“月令”一词,便可以附庸先生的风雅,也能智慧一回。昨天是芒种,蚕老麦黄一伏时。庄稼人是要有智慧的,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得有讲究,乱不得。
惊蛰了。
“惊蛰”怎么看都是欣欣向荣的一个词。庄稼人要抽出时间“松土”,憋了一个冬天的黑土地,已经等不及了,急着出来透透气。春耕开始了(也有春分的说法)。
从清明到端午,庄稼人就一直忙。浸稻芽,做秧畦,收油菜,育蚕种,讲究的就是一个“次序”。这是历朝历代传下来的规矩,几千年耕作经验的积淀与升华。村中,要每家每户地仔细叮嘱。
“芒种”这个词真好听。
大约在六月份,草莓地里会莫名其妙地生出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子。这种发现,谈不上智慧,只是一种经验之谈。不要着急,也不必时不时去看。待到乌猪子过江了,躲的、藏的,虫们都会溜出来。用纸盒子小心翼翼地收好,放到远远的一处荒田里去。
踩死它?哪能呢!庄稼人讲求佛性,相信生死来去自然,打扰不得。奶奶年纪大了,却不忌惮生死。“七十二,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耕作了一辈子,奶奶竟有些看淡生死的大智慧了。
小孩自然没有这般境界。从桑叶腋间坠出的桑树果子,一大把一大把的,由青雪雪、黄澄澄、红扑扑、紫莹莹,变得晶莹透亮,乌紫乌紫的,像黑玉。桑叶伸伸展展,桑葚清清凉凉在底下荫着凉着偷乐。小孩真馋!一个孩子像猫一样攀上树,吊弯树枝,底下的小孩便忙着摘桑葚。吃到嘴唇发紫,被妈妈拖着去河边洗。小孩也不忘显摆自己的聪明。
夏至来了。
田里要浸水。不大会儿,蚯蚓摇头晃脑地爬上田埂。又不大会儿,你再回来看看,田埂就满了。这些蚯蚓也聪明得紧呢,这是一种本能。水汽泱泱。
庄稼人将脚探入水中,凉丝丝的。田里有些许零星青白色的碎瓷片,也不要紧,庄稼人脚底的老茧厚着呢。还有水蛙,我们这里称“蚂蝗”,不再多提。傍晚,晚霞像火红的枫林漫天舒卷。
这是怎样的景象!
大暑前三天后四天不能浇粪。
有人瞧不起庄稼人的愚钝,我却不这么想。二十四节气,吃桑葚的孩子,还有我的奶奶,都是有些智慧的,就连大自然里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又何尝没有智慧?
真愿意做个庄稼人。
2021山东高考语文题的作文
2023山东卷语文作文篇3
孔子说:“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假如我是一名作家,我会把我的作品当作和读者沟通的桥梁,在平等的对话中创造更加诗意的生活,为我们共同的家园增添力所能及的爱和美好。我想,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这就是“仁”的境界了吧。
作家心里应该装着读者,但除了读者还要有真实的自己。心里只有读者,即使再真诚,作品自然免不了“媚俗”;心里只有自己,哪怕再真实,其结果只能是“孤陋”。现实中有一些作家,读者喜欢什么就写什么,或者什么卖钱就写什么,写出了很多格调很低的作品。还有一些人,他们号称不为读者写作,美其名曰“孤芳自赏”。实际上形影相吊,苦不堪言。更有甚者沽名钓誉,欺世盗名。在文艺作品市场化的今天,前者虽为潮流,但更要警惕;后者精神可嘉,却过于极端。
因此,一个作家对待他的读者应该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我所说的“以文会友”,就是要把自己的真实生活创造成美好的作品献给读者,作为新时代的作家,更应该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在中国梦的诗意田园中构筑精神的长城。作为读者的朋友,不能一味满足于个人的小情小调,更不能在悲悲切切和彷徨失意的情绪中沉沦。要做路遥那样的作家,虽然描写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却永远给他的读者奋斗的信心、自强的勇气和对生命的热爱。作家不能代圣人立言,不是高高在上的俯视者,更不是上帝。正如领袖所期待的那样,作家应该“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有了这份情怀,才是把读者当作真正的朋友。
我所说的“以友辅仁”,就是在与读者的对话中释放更为广博的爱,和读者一起创造一个诗意的精神家园。孔子说:“仁者爱人。”韩愈则说:“博爱谓之仁。”作家要尊重读者的体验、感受和批评,更重要的是在写作中树立读者意识,在作品中传递爱,呼唤爱,让读者学会爱,创造爱,升华爱。作家不能坐而论“仁”,也不能文以载“仁”,而必须“以友辅仁”。作家和读者共同努力营造爱的世界,创造爱的家园。屈原传递给读者的爱是爱祖国,杜甫传递给读者的爱是爱人民,艾青传递给读者的爱是爱土地。无论是创造和谐生活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需要爱,需要作家传递出人类共同的爱!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政治家这
2023山东卷语文作文篇4
志,乃要有所作为的决心;成,是为有所成就。凡学业、事业,小至应试中第、谋取官职,大到江山社稷、民族兴旺,能有所成就者,无不有志之人。
“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一定可以做到!”这不是一句一时冲动的豪言壮语,这是被歧视的中国人民的“志”,它让童第周、詹天佑在世界人面前表达了中国人民的骄傲。
骨头最硬的中国现代作家鲁迅,在风云变幻,灾难深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极其尖锐、复杂的年代,义无反顾地揭反封建之旗帜而起,用无比犀利的笔去唤醒沉睡的民众而成为现代最伟大的作家、思想家。当初,热衷于自然科学的青年鲁迅,觉醒到即使体格如何健壮的中国民众若也只能做枪毙示众的材料,或当麻木的观众,这对于中国的社会改革是毫无意义的,于是他拿起了笔,愿“我以我血荐轩辕”了。如此刻骨的选择,如此坚定的志向,让鲁迅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一座昆仑。
俯首皆拾的桩桩事例无不说明了“志”对于“成”的重要。无志之人犹如置身于茫茫荒漠看不到绿洲而唯有汗竭而亡。
五岁即可“指物作诗立就”的仲永只因其父贪利,“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使其丧“志”最后“泯然众人矣”。更有无“志”而“江郎才尽”者,比比皆是。若“仲永”“江郎”者因其才而立志,我们的祖先也许就有太多的“爱迪生”了。
然而立志易,成就难。西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二僧皆有去南海之志,然,富者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而贫者一瓶一钵至矣。为何?只为富者只“欲”未动,而贫者不懈努力。如此,富者只是空想,即所立之志毫无付诸行动,这般纸上谈兵,与无志者有何两样?
因为有志,小溪汇成了大海;因为有志,枯枝盼到春的绿叶;因为有志,人类助长了山峰的高度。让我们站在地平线上,构筑我们的梦想吧,因为我们有志,并会为梦想拼搏的,我们将会是大海、绿叶,站在山顶的那个就会是我们。
2023山东卷语文作文篇5
2022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一:崇尚英雄才会诞生英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3月31日下午,救火队员遇突发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平均年龄仅为25.5岁。国家评定这30名牺牲人员为国家英烈,授一等功。《人民网》
209月30日上映的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中国机长》连上热搜。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成为网红,网民纷纷为英雄机长点赞。《搜狐网》
2月10日书记视频连线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线,他说,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只要同志们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我们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近期以来,还有全国各地超过26000人奔赴武汉抗疫前线,与湖北人民一道共同谱写了一支支战疫抗疫的英雄交响曲,这些英勇事迹都将载入史册,也必将受到党和国家的大力表彰和褒奖。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2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二:联防联控,积极抗疫”的倡议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武汉疫情发生后,网络上舆情汹涌。有的人在高喊“武汉加油”,有的人积极给大家提供防疫措施。联防联控,积极抗疫,这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态度。但是,有的人一听到自己身边有来自武汉的人,就立马变脸,恶语相加;还有的人,家里有来自武汉的人,却隐瞒情况不上报。类似情况还有很多。
请你化名李华,以网民或来自武汉的人的身份在《温暖周刊》写一封倡议书,针对上述情况,谈谈你的看法和态度。注意:观点明确,语言得体,不少于800字。
2022高考语文复习的方法
一、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进入高三以后,有两种状态是常见的,也是我们最需要警惕的,一就是根本就紧张不起来,进入不了状态,这样导致的就是学习效率很低,学习成绩下滑或处于低迷状态;二就是紧张过度,老是担心最后的结果,但是没有行动,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永远被现实和想象中的结果困扰着,最后成绩也是不断下滑。
在人生的过程中,在现实操作中我们应该把目标分解,给自己设计发展的阶梯,按部就班的完成我们该完成的任务,这样说来高三应该“活在当下”,走好每一步,也就是说认真对待每一个月、每一个星期、每一天,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道题,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做好每一个“一”),每一步都走好了,最后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
二、夯实基础、扬长补短
我们一直强调要落实基础,对于高考来说,基础知识多牢都不为过,借用一句广告词,没有最扎实、只有更扎实。
学科发展一定要均衡,要有优势科目,但绝对不能有劣势科目。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除了把优势学科学得更好之外,更主要的任务是把劣势学科给补上来,有的学生总是说自己不适合学哪个学科,我看不是,第一是心里暗示的结果,仗还没打呢就认输了可不最后就得输;还有就是对自己太温柔了,得狠一点,只要狠下决心猛下功夫,成绩就能上去,想做就能做好。
三、计划性、条理性
对于高三的复习来说特别忌讳打无准备之仗,不能无计划做事情,脚踏西瓜皮溜到哪儿算哪儿就好比是无头的苍蝇瞎撞。计划的制定要科学、实际、有效,要符合高三的规律和特征,也得符合自己的基本情况。
计划再好也只是计划,不落实没有实际价值,执行力非常关键。做口头上的巨人很容易,但是做行动上的巨人太难了。高三的计划要做到宏观和微观的辨证统一,既要有大计划,每一个阶段都有计划,同时也要把任务分化到每一个星期每一天,小计划的学习内容要具体到位,而且争取每个星期和每个阶段结束后都有总结,从计划的可行性、执行力、效率和效果等多个角度分析,为下一阶段提出可操作性的措施。
四、从容应对备考
对于高三来说,考试是一个常态,提醒大家对待考试要有从容的心态,不要总是充满焦虑。对此有几点对同学们的建议。第一,不要过于在意与他人的竞争,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是必须有的,但是我们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激励,我们应该和同学多交流,取他人之长为我所用,但更重要的还是认真做好自己的复习。第二,如果出现情绪波动这是很正常的,但是要及时调整,争取整体上做到保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始终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始终充满信心的按照计划稳步推进。
2023山东卷语文作文篇6
老子曾经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正像苍天的大树总是始于一种一根一样,巨大的建筑总是始于一石一木一样,成功与辉煌的一生往往始于开始的一步。
一步虽小,却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一生虽大,却必须有最开始的一步。而这最开始的一步,就是基础。在人生的旅途中,没有基础,或者基础不牢固,是不可能有什么建树的,因为基础是根本,是出发点,没有基础就没有起点,没有起点就没有过程,更谈不上有终点了。
鲁迅曾说:“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不做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自幼刻苦学习,着手于这些“零碎事”,打下了坚定的基础,从而获得了成功。
回首中华历史五千余载,像鲁迅一样把基础、把最开始的一步看得格外重要的伟人还有很多。一步是孔子重复弹奏《文王操》数十天,一生是孔子在后来教育事业的大有作为;一步是齐白石磨石成泥,一生是齐白石的篆刻艺术达到了庐火纯青的地步;一步是梅兰芳苦练技艺,一生是梅兰芳成为了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这些伟人的成功都与他们最开始的勤奋与持之以恒有关。正如荀子在《劝学》中的名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成功与辉煌的一生往往始于最开始的一步,第一步的成功就是未来成功的奠基石。注重基础不仅成就了中国的伟人,同样使外国名人获得了成功。
古希腊卓越的演讲家德摩斯梯尼口含石子,迎着大风,向着波涛诵读《伯罗奔撒战争史》,年复一年,终于成为了的演讲家和政治家。
佛罗基奥让达芬奇从不同的角度练习画鸡蛋,锻炼达芬奇眼力,使达芬奇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杰出的画家。
历的名人亦是如此,而平平凡凡的我们更应该注重基础。简简单单的细节,扎扎实实的基本功,都是我们在读书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都是我们通往成功彼岸的罗盘。
当我们迈出生活中的一小步时,也许我们的生活会发生转折,我们的未来会发生变化。只有这生活中的一小步走好,基础打牢,成功才能指日可待。由此可见,成功与辉煌的一生总是始于那最开始的一步。
2023山东卷语文作文篇7
我是一头牛,确切的说,我曾经是一头牛。不过到最后我也站在了这里,和大家一起。我曾天真得以为,自己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可没想到结局都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不同。
像我旁边平躺着的那片米,应该是曾经的那片米,它们是我一犁一犁耕出来的,它们忍受着苦难,承受着风吹日晒雨打的洗礼,痛苦而又努力的生长。我经常走在田地旁的小路上,所以能清楚的看到它们由矮变高,由绿变黄,直到成熟。最后又被我拉到院子里暴晒,原本一身泥土气的它们被加工再加工,最后竟然香气扑鼻。
它们来的比我早,所以我应该是闻到过它们的香味。
而那片正在发酵的应该是隔壁山上种的果子,我没到过山上,我只知道她们曾经是红色的,白天它们是青翠山上的一抹艳丽,傍晚,它们被夕阳照耀的无比动人,一个个昏昏欲睡的模样。我曾经一直渴望到山上去,低处的风景太狭窄了。即使是登到我们地里的石头上,也看不清田地那头的牛是公是母。
所以我渴望到高处去,欣羡那大片的果子实在是幸福,在这么个小山沟沟里,啥都能看的一清二楚。除了不能随意走动以外,真的没有什么可遗憾的。曾经的我最喜欢在田间走了,有的时候家里的小儿子还骑在我背上,让我载着他,如若不是我老实又被绳子拴着跑不动,早就把他甩到地里了。
想想这些,心里的委屈也仿佛升温发酵了,可叹我一生任劳任怨,耕地我平,拉粮食我干,放弃去远方的梦想,一心为主人俯首尽瘁,辛苦忙碌,付出了所有。可是,最终等待我的是什么呢?
那天家里主人把我拉到院子里,我没想太多。依稀回想起那天火红的夕阳,那是我见过最美的画面。随即,我的耳畔就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有节奏的轰鸣,然后,所有的一切就在我合上眼的那一刻烟消云散了。我还记的我初来这里的时候,一脸天真,不懂世事,只知道认真干活,为主人尽心尽力,不求回报。可是你看吧,不论是风吹日晒的大米,还是站在山上的果子,还是我,到最后都难逃这样的一个下场。是宿命的安排还是上帝的玩笑?而那外面世界的人们,又该如何评价我们的一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