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优秀的书籍是值得我们写读后感来记录的,很多人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是可以让自己加强对书籍的印象的,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林徽因的笑的读后感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林徽因的笑的读后感篇1
她是中国的建筑学家和作家,她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也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就是林徽因。
有人说,想起林徽因,总是在人间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种鲜妍的美。也有人说林徽因被季节尘封在四月天,窗外的柳絮做了萍客,梁间的燕子做了邻伴,梦中的白莲做了知己。
杭州,这座被世人赞誉为天堂的千年古城,是许多人魂梦所系之地。这里有闻名天下的西湖,有恍如梦境的烟雨小巷,有月上柳梢的深深庭院,更有难以言说的梦里情怀。林徽因有幸地,在一百多年前,在那个莲开的季节,降生生于杭州。
一九二零年,十六岁的林徽因跟随其父去伦敦读书。在康桥,徐志摩认识了林徽因。多年后,徐志摩写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一九五五年四月一日,五十一岁过的林徽病逝。她死在了挚爱了一生的人间四月天,就在某个春风沉醉的夜晚,静静地停止了呼吸。林徽因的一生可以说是“生如夏花一样绚烂,死若秋叶一样静美”。
林徽因是温和的。她没有张爱玲的凌厉,也没有陆小曼的决绝,亦没有三毛的放逐。金岳霖为林徽因送去了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贴切的挽联表达了林徽因诗意美丽的一生。
林徽因的笑的读后感篇2
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江南已是烟雨迷离。院子里温润的青苔在雨中纯净生长。这个季节,许多人都在打听关于莲荷的消息,以及茉莉在黄昏浮动的神秘幽香。不知多少人会记得有个女子,曾经走过人间四月天,又与莲开的夏季有过相濡以沫的约定。
她叫林徽因,是许多人梦中期待的白莲。她在雨雾之都伦敦,有过一场空前绝后的爱恋。她爱过三个男子。爱得清醒,也爱得平静。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地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悔守候一生。
想起林徽因,总在人间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种轻灵和鲜妍的美丽。明净的眼眸、秀丽的面容、优雅的姿态、斐然的才情,使她众人公认的美丽女神。有些人的美丽是与生俱来的,有些人则需要蜕变的过程。林徽因属于前者,仿佛任何时候她带给人的感觉,永远都是那么清新如一,而她的诗,亦如此。
"这是秋天,秋天/风还该是温软/太阳仍笑着那微笑/闪着金银,夸耀/他实在无多了的/最奢侈的早晚!……这叶落了的秋天/听风扯紧了弦索自歌挽/这夜,这夜,这惨的变换!”
1933年的秋天,那个如白莲般圣洁的女子写了这首著名的长诗《秋天,这秋天》。多少人被这首诗深深感动,纵是这萧瑟之季,亦没有秋风秋雨煞人的悲伤。在林徽因的内心深处,哪怕是怀念一个逝去的故人也是温软而柔情的。在她眼里,秋天是一场华丽的宴席,秋天有骄傲的果实,有走过庄周梦的蝴蝶。然而秋天也是一首挽歌,是一场离合梦幻的交变。对于季节交替,随意更迭,林徽因始终怀着感恩之心。她不肯做那悲情女子,不愿对过往低头,所以她喜欢怀旧,却不会沉迷。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也许我们应该留她更多的祝福。无论她飘至人世间的哪个角落,都希望她可以日日平安,岁岁逢春。
事业上的成就让更多人对林徽因刮目相看。她不是一个只会风花雪月的娇柔女子,她深谙民间百态,懂得人情冷暖。这位秀外慧中的民国才女,总是以她非凡的魅力让人一见倾心——她是许多男子梦中的红莲,没有让自己活到鸡皮鹤发,更没有让自己被流光收拾得七零八落。仿佛在任何时候,她都拥有那份出尘的美,又安然在世俗深处,和我们一起共度流年。于是这个美好的女子被装帧在人间四月,岁月早已泛黄,而她却苍翠依旧。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相约同行的人,一起走过雨季,度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在某个渡口分离。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白雪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如果可以,请让我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哪怕将来某一天加倍偿还。雨季,何时开始,何时停歇,无从知晓。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的笑的读后感篇3
冬夜,鼻涕,肚饿,寒冷,发热,乏力。都在夜晚一起而来。是在没有睡意,硬要躺在床上修养。就看起这本不费脑子尽情让自己遨游享受的人间四月天。
初读是在高一的冬天。那时候借书是熟络感情最好的联系。看完之后分享感受和讨论情节人物是同学关系进一步的升温剂。我是懂的。纸质书,有墨香味,班长是个女生。传过给初恋的男生。之后一起讨论书中故事。细节是有点忘记。那份过程中的情怀拿起便是满江扑来。
我想我是属于诗意的。沉迷于词藻美句是享受的。整本书用词造句相当具有诗情画意,读书像是在和一位诗的女子交谈。温婉贤淑,可人从容。第一遍是认知林徽因的一生,残留的仍旧是情怀诗意。和一段难以忘怀的初恋时期。这次看书大部分是半夜,因为睡不着,肚子稍有空腹感。怕是药的效力太过,消化得迅速。想起感冒印象深刻的一次感冒是在高一,也是冬天。实在难受。只得那次便记住该吃什么药对症,和运动出一身汗绝对是最好的恢复活动。羽毛球永远是不二选择。而如今,一切都物是人非。班长已经失去联系。落榜之后没有联系。初恋在分开重新有女朋友之后再无瓜葛。周六早放学的我经常绕路到初恋家附近转悠,总以为会在下一个转角遇见相逢。可一次也没有。眼巴巴着路过楼下和店铺,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该在想也许老天是在是想让断绝这份情。
缘分就是这样奇巧。前段时间回家,和高二同班男同学搭上同一辆回家的车。事先没有约好。记忆之门缓缓像我打开,开始想起过去的得与失,还有我那不堪回首的几年岁月。落榜的痛苦,直接将我隔离开诗情情怀,更可怕的是同学朋友一夜之间的消失,我从此过上了一个人的孤独生活。我是孤独的。从小就学会一个人自己和自己玩,一袋沙子也能玩一上午玩一下午。真是安静。近年来,我变得沉默,变得稳重,变得理性,变得现实。生活推着我走向烟火。就这样开始二十岁。活到如今,越发决绝,理性思维始终占据主导。知道清楚在做什么和了解对方的意图。这是生活给我的淬炼。谁不想受到委屈向他人倾诉?得到安慰?
书名林徽因传。大概讲述一生事业爱情诗意,笔墨甚是柔美娓娓道来,如沐春风。淡淡的思考回顾一生,开始用理性思维去辨别其中的深意。三个男人,纠葛爱情。没有俗套的情节,是明白道德与人们底线的冷静。书中大部分是三连句的排比,是相当规范的排比句式,气势磅礴工整之美,也就是这点让有点凑足数字之嫌。因为一次两次是漂亮,堆砌便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可能是我理性了,风花雪月的故事和词语已经不能将我的心泛起一阵涟漪。这是成长吧。作为美的熏陶就看看。若是了解也可以看看。其中也有一点深意。
夜深了,高一的一本书,又将结束,这本是要归到故人传里去。晚安。对了今夜没有晚安。就在这里说句晚安。晚安。鼓楼也有晚安。我们在体验爱情。是的。体验。甚至于拿出理性来看,是错误的维系。我没有办法像林一样决绝。转身即天涯。可是哦,林和徐是真的爱过啊。可我们的现在算什么?压根就没有现在。无奈。
晚安。鼓楼里也有晚安。
林徽因的笑的读后感篇4
看完了白落梅写的《林徽因传》,感叹于林徽因爱情与事业的传奇经历,尤其佩服于她对待情感上的果敢和淡定。
我总认为经受了大痛大难的人,才可能对人生的感悟更深刻。当有人说我已不敢付出真爱时,是多么的难受和无奈啊。其实你付出的就是假爱,也日久生情,难以割舍。
可林徽因一个十六岁的少女在情窦初开时,遇见了极具浪漫气质的徐志摩,相拥在康桥。徐志摩愿为她抛妻离子,证明他们当时是已经多么的激情四溢。然而她却果断地离开了徐志摩。当印度诗人泰戈尔来中国时他们两人又作陪、又演戏,相聚在一起。难道林徽因一点儿也不留恋他们之间的感情吗?决不可能!
当那种情感像潮水般呼啸而来时,两人却不在一起,心应该就像刀割一样,都在流血。如果是冲动的人,早已不顾一切了,所以我们的历史上才留下这么多缠绵而悲壮的爱情故事。就是一般的人也很难控制住这种相思之苦。况且他们还有这么多的时间在一起,和梁思成当时其实还没有真正在一起。林徽因真是个奇女子!
试问芸芸众生,能有几人能做到。
爱真是个双刃剑。当爱来时,轰轰烈烈、甜甜蜜蜜,时间过得飞快。如果有一方稍有怠慢,就很伤心、痛苦,天昏地暗,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甚是艰难。当真的长时间在一起时,又会被无情的岁月打磨的卿卿我我成了传说。有的更是反目成仇。问青天:情为何物?
“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爱情可能是你最大的拥有,也可能是你最大的伤害,可以让你疯狂,可以置你于死地。
学一点林徽因吧,更何况我们都是平常人,承受不了爱得迷离和疯狂。不轻易言情,不轻易去爱。爱情像一杯浓烈而甘醇的美酒,能让你意乱情迷,神魂颠倒,但酒醉后的难受向谁诉说!
我很欣赏林徽因的这种性格,但我做不到,永远。
林徽因的笑的读后感篇5
作为一名低年级包班老师,白天是没有时间,只有晚上才有时间捧起自己喜欢读的书,历时近一个月,终于将《林徽因传》读完了,也许时间长些,但是阅读的过程却使我无比沉醉其中。人物临摹似的描写,景物身临其境般的描述,充满作者灵犀、生动的叙述独白,字里行间充满了浪漫、悲感、激愤、灵动,还有充满学术性的记载和专业知识性的词汇,更多的是对林徽因这样一个让人千古留恋的一代才女,伟大的母亲的一种怜惜,让人为她对艺术,对文学,对建筑学的奉献精神和那种痴狂而敬重。虽然这两个星期每天只读很短的一段,但是这个过程仿佛让我身临其中,体会并感受着其中的一点一滴……
本书主要对林微因进行了大量的描述,林徽因:民族:汉,福建闽候人,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出身于官宦世家。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丈夫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馀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此外,1949年以後,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
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未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後,与世长辞,年仅51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林徽因的英语,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登台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她流利的英语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艺界留下深刻印象。
读《林徽因传》的初衷并不是很明确,毕竟刚刚开始对这个人不是很了解,只是通过一个比较要好的同事介绍才开始关注她的,没想到这一读,便迷上了这个30年代的大才女。她的感情经历也让人印象深刻,她的诚恳,真实,率性,让这个女子变得那么的刚烈又温情。难怪徐志摩对她不舍,金岳霖(哲学家)更是用一生未娶来表达对她的迷恋。她的经历更是曲折万分,困难险阻重重,但是她的坚强,她刚韧的意志让她压制严重的病魔(肺结核)一直走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就是这样一个女子,也许在光华的背后有很多我们并不了解的真实,但是我们只要记住这样一个她,其他的又如何呢?
我想,现代的网络世界带给了我们许多东西,可是同时也让我们失去很多东西,这其中也包括我们读书越来越少了,学校让我们写读书心得也就是希望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因为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老师,它会给你带来许多东西。同时我们自己在读好书的时候也应该是用来彼此分享的。我之所以选择《林微因传》作为读后感来写,也就是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本好书,也希望大家多多彼此分享好书!
林徽因的笑的读后感篇6
林徽因,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她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家和作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在上世纪以前掀起极大的轰动,被许多男子当做那朵梦中期盼的白莲。而她更是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也让金岳霖默默记挂了一生。而我们在惊叹的.同时,也不禁发问:林徽因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能让徐志摩等这些才子被深深折服呢?
?林徽因传》这本书生动的描述了林徽因传奇的一生,从她的出生,到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男子的邂逅及去世,让我们自由地穿梭在历史之间,与那些历史人物倾心交流,互诉心声。而作者优美的文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综观林徽因的一生,虽然传奇,却也平淡,这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并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太大的风浪,她始终是大海中的一朵美丽的浪花,无需雄伟的气势,也无需宽广的胸怀,只愿做那一朵小小的浪花,只要能够禁得起风浪,安详的飘荡在大海中,便足矣。我有时会想:如果林徽因并没有随父离开那个江南小镇,也许她的人生将会从此改写,没有徐志摩,没有梁思成,亦没有金岳霖,也许她会生活在一栋古宅里,守着一树一树的花开,与凡夫一齐平淡的日子,也许他并不是她的最爱,但他会在她冷时给她一个温暖的怀抱,会在她悲哀时给她一个坚实的肩膀,她会与他一齐在夏日的树荫下乘凉,在夜空下数着满天的繁星,而他的目光则一向追随着她,不离不弃。但是上天注定不会给林徽因一个单调的人生,不会让她绝美的容颜淹没在尘埃里,所以林徽因注定不会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必定会有一个波折的人生,她必将在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
林徽因一生中爱了三个男子,爱得深沉,也爱得平静。徐志摩为了她多次在康桥上徘徊,只为能见她一面;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风雨人生;金岳霖为了她终生不娶。这足已说明林徽因的魅力之大。其实当时在许多人看来,徐志摩与林徽因才是最配的一对,印度大文学家泰戈尔当年到访中国最欣赏的就是徐志摩与林徽因,他曾多次想为徐志摩与林徽因牵线,但都被林徽因婉拒,其实林徽因又何尝不明白自己最爱的是徐志摩,可徐志摩却给不起她想要的生活。选取徐志摩,意味着过诗情画意的日子;选取梁思成,意味着过细水流长的日子。林徽因要的终是安稳的日子,所以她注定与徐志摩擦肩。琴棋书画诗酒花再完美,也比不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安稳,林徽因是个现实的女子,所以她明白梁思成虽然不是她最爱的,却是最适合她的。对于徐志摩,她只能默默的祝福他能找到更适合他的女子。林徽因没有错,她并没有义务,也没有职责对徐志摩负责,她只是想让自己过得美满,幸福,这并没有错。
有人说,她是个理智的女子,不管面临怎样的诱惑,最后都能够全身而退;也有人说,她是个冰洁的女子,所以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她都有着美丽的容颜。
几场梅雨,几阵荷风,江南又在烟雨中变得迷离。撑一把油纸伞,穿一袭白衣,行走在青石小巷,江南还是当年的江南,可当年那个白莲一般的女子却不知去向。她去了哪儿呢?我也不明白,但我明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的笑的读后感篇7
花了两天的时间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通读了一遍。我一直觉得这是本极好的书。于我而言这本传记是一本绝美的哲理性散文。文笔如此美妙е皇且恢辈唤猹喜欢读诗书的女子为什么总是多愁善感呢。一直想将许多美文背诵下来,只可惜自己十分忙碌,没有那个时间。而现在我又遇到一本自己甚是喜爱的书,再也不敢奢望将其背诵下来,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诵读。
其实林徽因也仅仅是一个平凡的女子而已。只是,时势造英雄,恰恰在那样一个年代,她恰恰有着那样的背景与对诗文的喜爱。哪个男儿不喜欢才女,更何况是像林徽因这样的才女。许多人也想做像林徽因那样的女子,袭一身素装,青梅煮茗,读一本小书,看庭前花开花落。恐怕在这样一个时代,这些都只能是一种奢求吧,内心的安静无关乎身处的环境无关乎周围的一切。许多人在潜移默化的时光里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熟悉又陌生,陌生又熟悉。
最喜欢其中的一句话“我一直觉得身体只是个装饰,灵魂才是自己的,死后也不必受别人安排。”落入红尘的饮食男女
终究是逃脱不了为这副躯壳奔走的宿命。现在突然很能理解林黛玉,她深爱着贾宝玉,无关乎名利,无关乎财富,只为自己内心深处的选择,为的是自己的心,因此,她从来不会逼迫宝玉为仕途而奔波。想想,在如今,这样的女子又能有几个呢。
这个世间有太多的变数,有谁还能记得自己的初衷呢。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让生活的轨迹与既定的方向有太大的出入已实属不易了。
仔细回想,人生真的奇妙,好像一切未知,又似乎冥冥之中在我们诞生之前就有了既定的轨迹。我们来到世间,只是将那些已被安排好的故事一一演绎一番,完成使命而已。若是这样,紧走慢走,前程只有许多路,我们又何必如此辛苦自己呢。只是回忆过去的往事又如梦一般。现在却又恍如隔世,而这一路走来,冷暖自知。我是如此喜欢古典文化,多么希望他能发扬光大。可是作为一名医学院的理科生,只能苦笑,恐怕我写下的这些文字都词不达意,贻笑大方了,更别说自己小小的愿望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或坎坷,或平坦,或艰辛,或愉悦,愿只愿世间所有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