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喜范文网 >总结范文

《感动》读后感推荐8篇

读后感是对书籍的致谢和感恩之情,写读后感是我对书籍中的情感和思想的整理和总结,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感动》读后感推荐8篇,供大家参考。

《感动》读后感推荐8篇

《感动》读后感篇1

看完《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夜晚我走在小径上,又想起了那些人,抬头仰望星空,那夜空中竟有许多璀璨的明星。他们一声不响的出现在夜空,默 默无闻的照亮夜空,呵这不正是那些人吗?

啊!那是朱光亚星!他并不耀眼。但他是朱光亚的精神与他的信念为代表的一颗星星。那微弱的亮光彰显着他默默无闻、不取小利谋大利、不贪小功建大功的爱国精神。

那一颗最亮最火红!他仿佛是从阿里木烤羊肉串的炭火中蹦出来飞到天上去的。一根只赚三毛钱,但他靠着这种行善好施、乐于助人的精神,积小善而成大德。他不富有,生活简朴,但他自己明白:稻香、麦香…… 德更香。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强。如果人人都献出一份爱,那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和谐呀!

那一颗应该是最美妈妈的爱心吧!十楼落下无法迟疑。用真爱挽救生命。她折射出人性的光辉。想到最美妈妈的'一托,我仿佛变成了那个孩子。高空落下,无助、哭泣、和恐惧。突然有一双慈爱的收托住了我,让我沉浸在母爱的海洋中…… 自己却倒地不起,我茫然的看着周围的一切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她诠释着:内心温暖所以富足,真爱无价……

“ 平民英雄”“ 身边好人”……其善心壮举,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追求,昭示了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激励着广大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看着,想着,我陶醉了,耳边又响起了千百万种声音交织成的旋律: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有爱才永恒……。

《感动》读后感篇2

有一个人,他对他的孩子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门中,如果有强盗拿到进来,要捅你们的时候,的一个为你们挡刀的人,绝对是我!”

这个人,他抛下刚断奶的亲生女儿,年迈的母亲,亲爱的妻子。毅然来到这些孩子的身边。

后来,他的妻子受他的影响,也带着可爱的女儿,来到这高原地区,照顾那些他们的孩子——一百多个孤儿。

这个人,便是胡忠,他的妻子是谢晓君。他们的孩子有理由像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主日子,有理由像我们一样总是在父母面前撒娇。可是她没有,因为他是为了爸爸妈妈的“孩子”······

这一家人,他们抛弃了一切。来到了这艰苦的地方,为了那些无人顾及的,无人疼爱的,可怜的孤儿。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像他们这样的话,哪怕是一丁点样子,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独自承受一切痛苦,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不能享受他们本应该拥有的幸福与快乐。

如果他们的爱心都明泯灭了的话,那世界该会有多么悲惨啊!如果爱心泯灭了,人活着也没意义了。

就像那可怜的小悦悦,她被车撞倒了,可那没良心的司机却驾车逃走了,可怜的小悦悦便无力地瘫在冰冷的水泥路上。没有一位有爱心的人来扶扶她。最终,可怜的小悦悦离开了人世。

只要每个人有那么一点点的爱心,只要每个人愿意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个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多一份关怀。

《感动》读后感篇3

翻阅《教师感动中国》被其中每一位教师的事迹所感动。书中的他们,虽是一个个普通的乡村教师,但在灾难降临的那一刻,毅然选择把生的期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我;他们用自我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真正含义;他们感动着中国,感动着全人类。

掩卷沉思,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在我眼前浮现……

地震发生了,51岁的谭千秋教师在生命的最终关头,弓着身子,张开双臂趴在讲台上,用自我的身体死死护住4个学生,自我却没能再醒来。这个平时在学生眼里不苟言笑,一向威严的教导主任,危难时刻义无反顾、张开双臂,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用自我的身体守护了四个年少的生命,当搜救人员在坍塌的教学楼废墟中搬走压在谭教师身上最终一块水泥板时,所有抢险人员都被震撼、落泪。

被网友称为“美丽公主”的女教师袁文婷,应对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们的伤亡,她一次又一次地冲进教室,用她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教学楼轰然倒塌,水泥板压住了她柔弱的身躯,她的青春永远定格在26岁。

地震发生时,吴忠洪教师正在四楼第一间教室上课,应对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在生死关头,他选择留下,去营救逃生掉队的学生,而他,却被无情地埋在了废墟之下……像这样用生命守护学生的教师,在地震中又何止这些。当我获悉教师们的这些英雄壮举时,就会感叹他们生命的最终一程走得如此光辉灿烂,而生命又是如此的脆弱,就像那夜空中耀眼的流星,完美地划出一道道弧线后,转瞬间又消失了。他们的故事是那么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很多人会问,是什么原因促使教师们做出这样的壮举?在地震来临的那一刻在剧烈的晃动中,尽管他们都明白等待着自我的是可怕的危险,尽管他们已隐约感觉到死神正无情地拽住他们的手。可他们没有走,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留下,无怨无悔,这是为什么?为救20多位小学生,头、颅、脸严重受伤,缝合9针的敏教师是这么说的:“我和孩子们相处十分和谐,关键时刻冲上去救他们是我应当做的!我也只是尽了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哦,我赫然明白,因为他们是教师,保护孩子是教师的职责。地震发生后,很多教师都是这样,在与家人失去联系的情景下,尽管内心倍受煎熬,却仍全力投入营救学生。他们坚守岗位,不停地鼓励学生;不停地用手刨砖块;不停地用塑料盆往外边运沙土,他们没有被失

去亲人的伤痛击倒,反而是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组织开展营救学生的工作。灾难面前,他们牢记自我是一名人民教师。

在这场可怕的灾难中,无数师生倒下了,无数生命不在了,但我越发清晰地感觉到,有一种东西,一种平凡日子里似乎感觉不明显的东西,一种灵魂深处的东西,一种刻骨铭心的东西,正在我们人民教师的心中顽强地、蓬勃地生长着,那就是“师爱”,沉甸甸的师爱,就像学校里奇迹般屹立着迎风招展的红旗一样,大灾中巍然挺立,大灾中更显亮丽!

灾难无情地夺走了英雄教师们爱人的权利,相比之下,我是多么幸运,亲爱的教师们,当你有机会爱你的学生时,千万不要吝啬表达你的“爱”。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问候、……在孩子看来,那都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幸福。是的,师爱的付出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其实就是如此的简单,但对于孩子、对于家长,师爱就像沙漠里的一泓清泉、就像寒冬里的一束阳光,温暖着孩子,净化着我们自我,让我们无悔地付出吧!

《感动》读后感篇4

在有着新的一个美好的梦想寄托的20xx年,过去的世事就像是一个个里程碑。过去的岁月,我们对身边的世事了解太少,然而,“感动”这个词,只形容在一刹那,可是,又有多少人才能被用感动这个词所形容。 在教师这个神圣的名义上,你可能会忽略,教师那么多的职责,他(她)们也有自己额外的功课—批作业。然而,对胡忠、谢晓君这两名西藏孤儿的教师而言,他们就是学生的父母亲。 每天早上,胡忠要走几公里的山路来到学校,叫醒孩子们做早操,还要为孩子们做早饭。每当听到有孤儿时,胡忠就会骑摩托车把孩子接来。但是,胡忠知道,学校里已经有了122名学生了。过了几年,谢晓君带着女儿一起来到了西藏。虽然是一家子,但是却分三个地方居住,一家子很少能在一起。可是,胡忠、谢晓君最挂念的还是家里的外婆和老母亲。

在世界上,除了最无私的母爱外,还有一种爱无时不刻在你身边交替着,那就是师爱。 20xx的春天,无数的雷锋在成长,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寄托着祖国的期望……

《感动》读后感篇5

?感动中国》是一个不一样的节目,它能让我们知道那些英雄故事,每一篇故事都催人泪下,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斌强。

陈斌强,是一位平凡的初中老师,平时教学工作比较忙。五年前,他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不但生活不能自理,而且会因为乱走而丢失。做为儿子的他,没有因为这样而嫌弃妈妈,也没有因为这样而放弃照顾妈妈。为了更好的照顾妈妈,他五年如一日,“绑着妈妈”去上课。每天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喂饭,擦身、带着妈妈晒太阳……,做到工作和照顾妈妈两不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孝子”的真正内涵。

古话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比路长,子女对父母的爱只有筷子长。但是陈斌强老师对母亲的爱,有天空那么大,那么长。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陈斌强老师的孝行感动了全中国。陈斌强,做到了。

孝是儿女向善向上的动力,是成功的阶梯。我被陈斌强老师的事迹深深感动!他做了应该做的事,平凡而稀有,不愧为老师!身教胜于言教!看了他的视频我感动的流泪了,感动的不仅是他对母亲的'一时关爱,而是他对母亲的坚持,这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这就是一种信念,一种使命感。有了这种使命感,虽然辛苦,但他内心是幸福的!快乐的!

《感动》读后感篇6

我从《感动中国》这本书里知道了中国有许多令人感到的事迹,也了解了许多英雄人物,像张海迪、陈晓兰、孟祥斌等。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张海迪1岁患小儿麻痹症,童年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在多舛的命运里,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还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后义务深入内外100多个学校、企业、社区和监狱开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听众达10万余人次;帮助近百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数十名中学生戒除网瘾,为近万名学生树立自信。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被人们誉为“感恩天使”、“湖南的张海迪”、“中国的海伦·凯勒”。

在《感动中国》这本书里,我从张海迪那里懂得了人要有一个坚强的意志力;从陈晓兰那里懂得了无论我们工作的是什么工作都要服务周全,尤其作为医生更要注意服务时一定要健康的药物;从孟祥斌那里懂得了我们要有一种舍己救人的精神……他们都是祖国的“金子”,祖国无论把我放到哪里,我都要闪闪发光,为祖国做一位有用的人。像张海迪学习做一位“感恩天使”。

《感动》读后感篇7

在2月27日晚,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它讲述了9个人,两个团队用自己的力量,做出了各自利于祖国,利于人民,感动中国的光荣事迹。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援非医疗队”、“陇海大院”和好心人“炎黄。”

先来说说“炎黄”吧!我觉得张纪清爷爷(‘炎黄’)是一位非常善良,朴素,无私奉献的人,还有,虽然张纪清爷爷一个月的收入只有500多元,但是他却以坚强的毅力坚持捐款,更可贵的是这个“炎黄”,张纪清爷爷捐款时从不留名,总是匿名为“炎黄”,曾经全城动员寻找“炎黄”,但始终没有找到。张纪清爷爷的品质正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明天!

再来说说“援非医疗队”吧,提到这个,不得不提的就是2014年新“登场”的害人病毒——埃博拉。它使人闻之色变,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爆发,许多人染上此病,不治身亡。其他国家可能为了自己国民的生命安全,把驻扎在那里的医生都调回了。有人退缩,自然有人冲锋,中国派遣的“援非医疗队”便是冲锋阵营之一,即使设备不算精良,但他们全力以赴,把许许多多的人从死神那里抢了回来,他们在别的领域上展开白衣天使的翅膀,救死扶伤。我认为他们能够与其他人不一样,这是非常值得赞扬的一点,别人正在往回撤,远离死亡线,而他们则不同,就像与死神抗争的勇士,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死亡线里拉了回来,自己就算受到死亡的威胁也全然不顾,这种舍己救人的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最后,“陇海大院”这个500多人的集体成为了焦点,是啊,一人高位截瘫(高新海),全院照顾他,这真像一个温暖的小社会,处处充满真善美,处处都有欢笑,高新海是不行的,但是他还是感到幸福,因为在他的背后,有着陇海大院五百多人的坚守与支持……“陇海大院”应该是我看过《感动中国》最感动的一次了,我都巴不得搬到陇海大院去,感受那里的幸福,因为它告诉我们世界总有真善美,世界总有这样的人……

总而言之,感动中国每次都能给我新的感动,给我新的道理,重要的不是这个节目,而是这些感动中国的人怎么想,怎么做。

《感动》读后感篇8

读了《感动中国》这本书后,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三章中的第二项《用感恩之心敲幸福之门》。其中有一个故事,我印象最深,故事的名字叫《知恩图报的13位农民》,讲的是:13位农民支援雪灾的事。因为唐山大地震得到各方支援,社会上的好心人都支援唐山使唐山得以重建,使唐山人民得到了幸福,决定要回报社会。在南方遭受雪灾时,领头的宋志永说:“此刻南方遭了雪灾,我们也应当来出点力,咱普通农民,除了力气,没啥回报社会!”这13位农民里不仅仅有一对亲兄弟,还有两对“父子兵”。本着想到南方出把力的想法,大年三十,他们备上铁锹,铁镐,租了一台中巴车,于午时4时出发,日夜兼程,一路南下。初二上午,他们赶到了郴州电力抢险指挥部。此时,电网抢修调度正在紧张地进行中。宋志永说:“我们都是农民,电力抢修专业性很强,大家不能直接上手。可是,我们有一颗热心,有两膀子力气。”于是他们主动请缨深入山区,清理通往山顶电塔山路的积雪。

感恩助人为乐的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有一次下雨,我忘了带伞,一个同学和我共打一把伞,而他自我的身上却淋湿了,又有一次,我听天气预报说要下雨,我特地多带了两把伞,我以感恩之心回报同学。

我们无法离开为我们服务的劳苦大众,因为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享受着他们的劳动成果,感恩来源于职责,感恩来源于爱心。我们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我们身边每一位默默为我们奉献的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诗集传读后感推荐8篇

入大学读后感推荐8篇

小学生作文读后感推荐8篇

《暑假》读后感推荐8篇

将相和的读后感300推荐8篇

神笔马良?A读后感推荐8篇

培根随笔读后感300推荐8篇

三顾茅庐的读后感推荐8篇

《西游记》读后感作文推荐8篇

西游记读后感400推荐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0604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