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过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编写教案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下面是报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夜莺的歌声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夜莺的歌声教案篇1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仅凭教师口述时代背景,很难把学生带入炮火连天,时时有生命危险的历史中。为此,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意图让学生感受战争年代的特殊气氛。在导入课文时,我播放夜莺清脆的鸣叫声,与震耳欲聋的炮火声形成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德国军官和夜莺的对话时,为了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夜莺的机智勇敢,我将德国军官和夜莺的对话作对比,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人物。文章结束教师激情总结,不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首尾呼应,巩固本课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训练要点。教学结束,我给学生推荐卓娅的故事,提供介绍苏联卫国战争和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中像小夜莺一样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孩子事迹的网站,让学生自主阅读,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具准备:
背景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简介背景,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感知内容;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1、介绍时代背景。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苏联从此开始了炮火连天的生活。
2、在这震耳欲聋的炮火声中,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声音,你听
3、播放夜莺鸟的鸣叫声,问:这是谁的歌声?(夜莺)
(设计意图:介绍背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1、关于苏联卫国战争,你们了解些什么?(让学生交流)
2、师:我再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准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字词的借助工具书解决,并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待会老师要检查预习情况哦。(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
3、师:课文比较长,咱们的检查就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吧!在朗读的时候,从课文的自然段之间你会有什么特别发现?
4、领悟方法:课文读完了,文章最后的泡泡中有个问题这个关系是什么呢?自由读读开头的三个自然段和结尾的两个自然段。(首尾呼应)
5、刚才给大家的任务还记得吗?看看谁的眼睛最亮。(意义段空行,表示独立讲了一个意思。)
6、请快速地浏览第一部分,用自己最简洁又最明白的语言表达这部分内容。
7、检查交流,根据回答板书词语(诱敌上勾)。继续检查第二部分的朗读与内容,根据回答继续板书。(密报敌情)(消灭敌人、继续候敌)
夜莺的歌声教案篇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及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能力训练点
1.继续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重点句子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文中首尾照应的写法,并培养学生巧妙安排文章思路的能力。
3.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夜莺”机智、勇敢的美好品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小夜莺美好的形象。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情境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朗读法。(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表达。)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二)难点
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之间互相照应的关系。
(三)疑点
小夜莺对一群德国强盗的提问为什么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四)解决办法
l.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利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法弄清首尾照应的写法和作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介绍时代背景。
2.根据学生的质疑,提出主旨问题,组织学生精读课文,讨论、交流、理解内容。
3.引导学生体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课文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2.围绕大家共同提出的主旨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以真正理解课文内容。
3.读中理解,理解中感情朗读,读思交融。
4.学习首尾照应写法。
五、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介绍时代背景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你们愿意听吗?大家仔细听一听,谁在唱歌?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宛转悠扬。如小溪流水,似鼓乐丁冬,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夜莺宛转的啼鸣,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通过预习,谁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题目?(一个化名夜莺的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主要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检查预习
1.指读全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个叫夜莺的男孩把一群德寇引向游击队的埋伏圈,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帮助游击队报送有关敌人情报的?你从中体会出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抓住重点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夜莺是个勇敢、机智、热爱祖国、仇恨敌人。沉着冷静的`孩子。
(1)夜莺会用白桦皮做成口哨,会学夜莺和杜鹃叫。
“他坐在离德国兵很近很近的地方”说明他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
当孩子把口哨递给德国兵时,“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说明孩子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
(2)当德国军官问他“村子里就剩你一个了吗?”“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这是夜莺在人不易察觉的时候戏弄敌人。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机智、沉着。)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一就都跑了。”
(这里的野兽其实指的是德国强盗。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军官的盘问,德国军官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德国军官轻蔑地认为它是蠢东西,其实德国军官自己才是真正的蠢东西。因为夜莺骂他们的话他都没有听出来。)
(4)夜莺在带路时,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后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这句话讲他好像沉浸在大自然当中,天真自然,这样做实际是在迷惑敌人,使他们觉得他只不过是个顽皮、贪玩的孩子,以取得的敌人的信任。他学夜莺和杜鹃叫,是在麻痹敌人,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5)“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敌人问树林里有没有游击队,孩子用话岔开,用蘑菇来回答,答非所问,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再一次体现了他的机智。)
(6)夜莺用夜莺和杜鹃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递情报。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
(从这里可以想见用这种办法已经不是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7)“孩子突然站住,转了个身,钻到树林里不见了。”
(夜莺刚刚听到信号动作极快,钻进树林里。也说明夜莺对这里的环境极为熟悉。也正是由于夜莺准确的传递情报,才使游击队员充分地做好了战斗准备,最后彻底地消灭了敌人。)
(8)大家想一想,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3.此时,你最想对小夜莺说些什么?
(四)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
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想想,这几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两个自然段是互相照应的的关系。
你从哪看出来的?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十分完整,同时也强调了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我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运用这种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1.把《夜莺的歌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写一篇读后感。
夜莺的歌声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耷、潘、岔”等3个生字,会写“莺、掏”等7个生字。能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凝神、寂静、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的层次,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4、进行概括课文内容的训练,提高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认识夜莺。
师: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一节语文课,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师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
生:顺师的手势齐读课题,夜莺的歌声。
师:大家知道夜莺吗?
生:知道!
师:谁来介绍一下?
生1:夜莺是一种羽毛呈灰褐色的鸟,它的叫声极为动听。
生2:夜莺的音域很宽,连人类的歌唱家都羡慕不已。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你们都预习了,看图片,这就是夜莺,我们来听一听的它的 声音,谁能一个词性形容它的的歌声,(婉转)我们课题中所说的夜莺指的是这种鸟吗?
生:不是。
师:那指的是谁呢?
生:一个苏联的小男孩,会学夜莺的叫声,是一个小英雄。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苏联的小英雄——夜莺,
二、检查预习,解决字词。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说说你是怎样预习的,都预习了什么?
进入高年级以后,我给我们班同学归纳了预习的方法,你们看看如果认为好,以后也可这样预习: (师出示幻灯片)
生:读一读 了解主要内容。
拼一拼不认识的字。
查一查不懂的词,作者及背景资料。
写一写不会写的字。
再读读想每节写什么试着理清层次。
试一试回答课后问题。
画一画画出好词佳句。
问一问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师:共八步
师:这节课是我们学习新课文的第一节课,我们要完成哪些目标呢?
生:了解文章大意,扫除字词障碍,理清文章层次。
师:也就是这八个步骤中的前六步,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一部分同学老师还要要求你把课文读得有感情。现在老师要检查你们的预习情况。
师:老师要抽查本课的一部分生字词,拿出练习本,找一名同学到黑板前来写。
第一个词语:模范,注意圆唇音,开火车读一读,说一说它的另外一个音,
生:模样;
师:第二个词语:分岔,什么意思?说不清楚的还可以用其它的方式来解释,比如说你可以用图画来表示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道路等出现分支的地方。
师:第三个词语:老师说这个词的意思,同学们写出这是哪一个词,毁坏,消灭(毁灭)。这个词比较
简单,意思中已经包含了词语中的两个字了。第四个词与上一个要求一样,低着头,情绪低落的样子(垂头丧气)。你是怎么理解垂头丧气的?
生:垂头是指低着头,丧气是指沮丧的样子。垂头丧气就是低着头,神情沮丧的样子。
师:把一个词语分解成若干个词素来理解是一种很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同学们看看黑板有没有写错的字?刚才老师注意看了这位同学写字的过程,其中有一个老师很担心的字的笔顺他都写对了,很值得表扬,师指导写“毁”的笔顺。其他的同学同桌交换过来看看有没有写错的。有错的怎么办?
生:下课后监督改正。
师:字写得不错,词语理解得也很好,通过抽查能看出大家课前做了比较充分的预习,咱们学习课文还需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你们查了吗?谁来汇报一下?
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侵略苏联,苏联人民反抗敌人的侵略,保卫自己的祖国。
师补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发起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带领下,全民皆兵,抵抗侵略,就像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一样,小夜莺就是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来的一个英雄人物。
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师:资料查得很详细,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很好,老师有个问题,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回答的,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谁?
生:故事发生在一场战斗结束后的一个小村庄旁边的树林里,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夜莺、游击队员和德国兵。
师:从大家争先恐后的小手中老师就知道大家一定读了好多遍课文,是吗?说说你读了几遍?你呢?最多的读了几遍?真好,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读课文的情况,你知道我要检查什么吗?
生:老师要检查我们把课文是否读得正确,流利,是不是理解了课文中的`词语。
师:好,老师再给大家一遍读课文的时间,然后检查。
生自由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比较长,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标好序号了吗?我们先来读1~19自然段,这部分老师找三个同学来读(板书1~19)。指第一名同学读1~3自然段。在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耷拉”,这个“耷”字是本课要求我们会认的生字,大家读一遍,你知道“耷拉”是什么意思吗?
生:耷拉是下垂的意思。
师:第二名同学读4~11自然段。教师相机指导读感情强烈的或学生读得不到位的句子。第三名同学读15~19自然段。每4~19自然段的对话比较多,老师想跟大家配合着分角色来读一下,好吗? 师生配合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合作愉快!现在同学们回过头来想一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德国兵发现了夜莺,并让他带路。
师:“发现”是指夜莺想隐藏自己的身份,不想让敌人看到,但是被看到了,夜莺是想隐藏自己的身份吗?
生1:不是。
生2:这部分主要写了夜莺故意暴露身份,引起德国兵注意,并为他们带路。
师:接下来我们读第20~34自然段,这回老师改变策略了,在同学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随时叫停,所以你要凝神地听,看看哪位同学的注意力最集中。
随机解释“凝神”的意思。读后再想想你能象刚才那样概括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吗?
陆续有同学举手后,老师鼓励发言,已经有两名同学举手了,五名了,十多名了,好,先跟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
生1:夜莺把敌人带进了包围圈,并向游击队员传递了情报。
师:怎么传递的?
生2:用歌声传递的。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好不好?好在哪?
生3:很巧妙。
生4:夜莺把敌人带进了包围圈,并向游击队员巧妙地传递情报。
师:35自然段,男同学读文我们一起思考段意。
生:游击队员消灭了敌人。
师:36~37自然段齐读,想这部分又写了什么?
生:夜莺又投入了新的战斗。
四、指导概括,总结方法。
师:课文读完了,老师不但检查了你读文是否正确流利,而且进一步检查了对词语的理解,知道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看板书)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把文章分为了四个大部分(板书:一、二、三、四)理清了文章的层次(指板书),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写事的文章都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起因、经过、结果。像这样篇幅比较长的也可以叫做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故事情节最曲折,矛盾最突出的部分)、结尾。
像这样写事的文章我们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连起来,再加上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你能试着按照老师教你的方法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先跟同桌说一说,再指名概括。 生: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次战斗刚刚结束后,在一个村庄旁边的小树林里,小夜莺故意暴露身份给敌人,并为他们带路,把敌人带进了游击队员的包围圈,然后用歌声巧妙地为游击队员传递了情报,游击队员消灭了敌人,夜莺又重新投入到了新的战斗。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好,以后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这样概括出来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既完整又简练。
五、提升认识,总结小标题。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本节课的目标完成了没有?
生:完成了。
师: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扫清了字词障碍,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并且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看大家的表现这么棒,老师想在这节课的最后提一个更高的要求,你们想挑战吗?
生:想!
师:这一单元的课文比较长,你能把这篇课文的四个部分也概括出小标题吗?
生:能。
师: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
生:诱敌上钩。
师:概括小标题时要抓信这部分中最重要的内容,选择最恰到好处的词语来概括,这样的小标题才更有具有准确性。第二部分呢?
生:巧传情报。
师:第三部分怎么概括?
生:痛歼敌人。
师:夜莺又投入到了新的战斗,又该怎么用词呢?
生:重新战斗。
师:缺少一点夜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盼望参加新的战斗,盼望消灭新的敌人,做好了准备,可以用哪个字来形容呢?
生:重迎战斗。
师:太棒了!
六、质疑问难,总结全课。
师:有了充分的预习我们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有许多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意,扫除了字词障碍,理清了文章的层次,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还为每个部分分别加了小标题,同学们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吗?(生质疑)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走近夜莺这个小英雄来学习他的勇敢和机智。
夜莺的歌声教案篇4
一、课程标题:
?夜莺的歌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呻吟、宛转”等词语,巩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训练要点。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读懂课文,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了解课文1-3自然段和最后2个自然段的相互照应。
难点:懂得“夜莺的歌声”真正含义,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四、学生准备:
1.收看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
2.搜集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有关材料。
3.了解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硝烟,那里的人们生活情况是怎样的。
五.教学方法:
启发法,讲授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一)倾听录音,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夜莺吗?你们听过它们的歌声吗?(板书:夜莺。)
2.播放夜莺歌唱的录音。
3.过渡语:夜莺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
4.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补充)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检测预学情况,这个故事发生在苏联的卫国战争时期,关于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2.自由读课文,出示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课文围绕“夜莺的歌声”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3)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与以往课文不同的地方吗?全完共有几部分?四个部分分别讲什么?能不能分别用几个词语概括下作为小标题?
3.交流归纳。
(1)战争期间,“小夜莺”巧妙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传送情报,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2)这篇课文每个部分以空行隔开。
全文共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唱歌巧周旋。
第二部分:歌声传情报。
第三部分:森林灭敌人。
第四部分:唱歌站岗哨。
(三)合作探究、交流感悟
1.这个故事很精彩,请大家分小组学习,组内同学一起合作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画下来。
2.各组就课文的四部分,分别进行自学,画精彩句子。
3.交流精彩句子,读句子,各小组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
重点句子: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2)有时候学夜莺,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3)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
(四)课堂反馈: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并且请学生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
教师请学生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
(六)作业设计,强化积累
1.摘录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红红的雨花石》。
七、板书附录:
夜莺的歌声(宛转)
巧周旋
传情报机智
灭敌人勇敢
站岗哨热爱祖国
夜莺的歌声教案篇5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搜集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苏德战争的资料。
3、小英雄图片。
【教学目标】
1、运用以前学过的欣赏文章的方法从各种角度欣赏课文。
2、在欣赏文章的过程中了解小夜莺面对敌人的机智、勇敢,感受小夜莺的爱国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独立欣赏文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汇报预习情况
课前同学们做了充分的预习,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了解到了什么。
二、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这篇文章。(板书:欣赏)
在以前的课堂中,同学们学过很多欣赏文章的方法,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学生回答。 )
今天,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欣赏《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看看文章究竟是怎样树立了小夜莺这样一个英雄形象的?这篇课文,我们主要欣赏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听读欣赏
(请几名同学读课文。)我们边听边欣赏,看看文章中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
四、初步感受,合作交流
同学们,故事听完了,你觉得这篇文章好不好?精彩不精彩?那现在请你想一项,你打算从哪个角度欣赏这篇文章?你最欣赏这里其中的那一处?先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
五、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1、学生自由汇报,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小夜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来欣赏。)
(通过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内涵。
2、小结:
文章就是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使得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六、师生互动
同学们,文章中有许多精彩之处,有些欣赏文章的方法是我们以前没有学过的。幸运的是,今天到场的老师们都有丰厚的文学底蕴,而且其中有很多语文方面的专家。你们想不想抓住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呢?那好,现在你就可以去向台下的老师请教,看文章中还有哪些值得欣赏的地方。
汇报:
1、文章的线索:歌声。
师生共同梳理文章线索,同时板书:诱敌──惑敌──歼敌──诱敌
2、首位照应的写法:
幻灯出示:文章开头、结尾
请两名名同学读一读:
⑴ 请学生指出文章中前后照应的地方。
⑵ 教师指出前后照应的好处是使文章的结构更完整。
(其他略)
七、总结
通过你们的欣赏,老师感到小夜莺的确是一个聪明、机灵、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孩子。多可爱的小男孩、多了不起的小英雄呀!现在,我更喜欢小夜莺了。
八、课外延伸
像小夜莺这样的小英雄还有很多,你们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学生回想、回答。)
师出示小英雄人物的图片,请学生大声喊出他们的名字。
你们喜欢他们吗?他们之所以都表现的那么机智勇敢,那么惹人喜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生回答)那就是他们和小夜莺一样都热爱自己的祖国。
九、布置自主作业
那么你最喜欢哪位小英雄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小英雄,看看有关他的英勇事迹的书籍、文章或者电影,按照今天学到的欣赏方法写一篇随笔。可以把它发到老师的邮箱里。如果你觉得完成这个作业有困难,可以任选以下的任何一种作业:
1、选择文章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改编为剧本。
2、写赏析本文的读后感。
3、摘抄你最欣赏的好词好句。
4、选背精彩片断。
十、课外延伸
老师这里有一个好的网站,里面有很多精彩的文章。你们可以看一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你们的想法与感受发到老师的邮箱里,我们共同探讨!
夜莺的歌声教案篇6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呼应饿写法。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二教时。
五、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敌发现
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
取得信任
经过:诱敌进伏击圈
机智勇敢的
巧妙报告敌情
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六、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文。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的每个段落概括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要求:
1、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2、怎样理解课文中的几句话:
(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
3、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
4、小结。
五、作业。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课文,学习小夜莺的品质及爱国的精神
2、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学课文,思考:
(1)一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了麻痹德国兵,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是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为了麻痹德国兵,让他们觉得夜莺还是个孩子,顽皮又贪玩)
(3)夜莺回答德国军官的突然问话,表现了他的什么?(机智,灵活)
2、交流,朗读。
3、小结。
二、学习第三段。
1、学习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中能了解到夜莺的什么?(主要讲了游击队是怎样从夜莺那里了解到德国军情况的。从中了解到夜莺与游击队配合的默契,游击队与夜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2、读一读表现夜莺机智的句子和游击队的对话,加深理解。
3、小结。
三、习第四段
1、“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游击队发给夜莺的暗号,让他迅速隐蔽)
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会全歼敌人。
3、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边?他在望什么?
4、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当孩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接到游击队发出的暗号时便于迅速隐蔽。)
5、小结。
四、总结全文。
1、课文紧扣题目,请把出现“夜莺”的地方划出来。
2、“夜莺的歌声”的含义:
一是小孩叫夜莺,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游击队消灭敌人,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
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敌人的情况,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
三是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机智勇敢的小孩,夜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
3、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通过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侵略者经过的记叙,反映了苏联少年的机智勇敢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4、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互相呼应)
五、作业。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马的剪纸教案6篇
★ 马的拼音教案6篇
★ 翠鸟的教案6篇
★ 坐的礼仪教案6篇
★ 我的情绪教案6篇
★ 记忆的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