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喜范文网 >方案大全

昆虫幼儿园教案7篇

教案的编写过程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教案的设计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昆虫幼儿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昆虫幼儿园教案7篇

昆虫幼儿园教案篇1

昆虫总动员

活动目标

1.在与同伴的分享交流中,巩固对常见昆虫名称和主要特征的认识。

2.培养观察辨别细节的能力,感受昆虫世界的奥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利用各种工具在校园里捕捉过昆虫,和爸爸妈妈参观过昆虫馆。

2.材料准备:多媒体制作——昆虫小博士、昆虫小侦探图片数张或昆虫录像。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唤起回忆。

最近你们和爸爸妈妈参观了昆虫馆,请给大家介绍看到的昆虫名称。

二、学当昆虫小博士,

1.挑战一:看阴影猜猜我是谁?

2.挑战二:躲起来猜猜我是谁?(出示昆虫局部明显特征)

(交流:天牛的触角是它们年龄的表示,螳螂的前腿就像带刺的刀。瓢虫家族的害益之分,

如:七星瓢虫是益虫,二十八星瓢虫是害虫等)。

3.挑战三: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

亮眼睛一:快速看图片,合上图片回忆有哪些昆虫?

亮眼睛二:哪些昆虫躲在里面?

亮眼睛三:再次打开图片,看一看又多了哪种昆虫?

4.挑战四:从以下图片中猜一猜什么昆虫会和它们在一起?

(出示花、雷鸣记号、灯泡,猜出蜜蜂、蝴蝶、萤火虫等昆虫。)

为自己当上昆虫小博士而高兴。

三、建造昆虫馆

1.昆虫是个大家族,虽然它们有不同的名称,可是家族成员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找一找,

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从以上昆虫中归纳发现昆虫家族共同的特征,并一一贴在展示板上。

3.今天昆虫馆里来了许多虫子,有一些不是昆虫也混在里面,请小博士把它们找出来。

(教师将蜘蛛、青蛙、天牛、蜜蜂、蛇、螃蟹、独角仙、蜗牛等都放进原来出示的昆虫中,请幼儿

分别把不是昆虫的虫子找出来。)

4.共同对照检查对错,说出理由,并向不是昆虫的朋友告别:“对不起,你不能住在昆虫馆。”

(例如:蜘蛛八条腿、蜗牛没有腿都不是昆虫,蜜蜂符合昆虫的特征要求,是昆虫。)

5.昆虫馆开馆。播放录像,感受

昆虫幼儿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发表对昆虫的认识。

2、积极参与抢答竞赛游戏,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3、用绘画方式记录昆虫的变化。

4、帮助幼儿自制观察小书。

活动准备:

有关昆虫的题目答卡若干、录像《毛毛虫变蝴蝶》、16开的白纸数张装订成小书、画笔

活动过程:

1、欣赏录像《毛毛虫变蝴蝶》,介绍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2、与幼儿分享蝴蝶的有趣信息,以增加幼儿探索的兴趣。

3、将幼儿分组进行竞赛游戏,以必答与抢答的形式,回答与昆虫有关的问题。

4、统计得分结果,公布优胜组。

5、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所熟悉的一种昆虫。如:昆虫的颜色、活动情形、食物、居住的地方、幼儿野外观察所见、饲养昆虫时观察到的等,都可以记录在纸上,并装订成小书。

6、幼儿互换小书,交流自己对昆虫的认识,分享其成果。

活动反思:

有爱心的小安妮因为喜欢昆虫,而去收集死去的昆虫和蜕下的皮,给昆虫自由的生活空间,甚至在梦中,自己都变成昆虫,感受当昆虫的乐趣,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出对昆虫的喜爱。为了让孩子了解昆虫,课前让孩子们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中来。

1、注意学法的指导。紧扣“爱”字,突出重点。在课堂上,以“爱”字贯穿全篇课文,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突出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在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渗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课文的2——5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围绕重点句展开叙述的,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写作特点来学习。在第二课时教学3——5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围绕课后问题“安妮很喜欢昆虫,她是怎样做的?”展开学习。首先,我让学生勾画出3——5自然段中能概括写安妮怎样做的句子;然后,具体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她是怎样喜欢收集昆虫的;最后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习后面的内容。

2、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指导写作,我抓住第二自然段先概括在具体的写法,让孩子们在自读自悟的基础能够进行仿写,通过检查可以证实大部分孩子学会这一写法。课文的2——5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围绕重点句展开叙述的,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写作特点来学习。整篇文章都是围绕我喜欢昆虫来写,但每个自然段写一个方面。

昆虫幼儿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参观昆虫馆,了解昆虫的身体结构等。能由探讨活动获得发现和新的知识,培养出研究昆虫问题的信心和乐趣。

2、使学生知道昆虫与人类的利益关系。保护昆虫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从小的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昆虫的生活习性及特征。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昆虫歌曲,音乐,各种有关资料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星球上,居住着许多生物,昆虫就是这个家族的一员。同学们利用两周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认识并了解了我们身边这些可爱的小精灵。这节课终于到了我们汇报的时刻。通过猜谜语认识"蝴蝶"。

二、认识身边的昆虫过渡:瞧这些小昆虫已经迫不及待了。

1、展示课件(草坪上飞来蝴蝶、蝗虫、蜜蜂、蜻蜓、瓢虫)教师解说:

蝴蝶:大家好,我是蝴蝶,在昆虫这个大家族里属我最漂亮,我们蝴蝶种类很多,数量也特别巨大,遍布于世界各地,在鲜花盛开的日子里,总能看到我们煽动的翅膀在花丛中飞舞,寻找自己喜欢的花,吸食花蜜传播花粉。

蝗虫:嗨!大家好!,我是蝗虫,专吃庄稼和牧草,跟人类和牲畜抢食,我们蝗虫种类繁多,仅我国就有700多种蝗虫。

蜜蜂:大家好,我是蜜蜂,我们蜜蜂的勤劳可是众所周知的,从春季到秋季,在开花季节,我么们天天忙碌不停,只有冬季是我们段在休息的时期。

蜻蜓:大家好,我是蜻蜓,是食肉性昆虫,分布在世界各地,喜欢在开阔地带飞翔,黄昏时在空中捕食,帮助人类消灭许多苍蝇蚊子,等害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昆虫捕食的命中率是百分之百,是名符其实的"空中杀手"。

瓢虫:大家好,我是瓢虫,全世界有菌食、草食等不同种类的我超过5,000种以上,我还被别称为胖小、红娘、花大姐、金龟、金龟子(但金龟子实际上是指另一种甲虫)。

看课件分辨不同颜色的同一种昆虫

2、师:同学们听了他们的介绍,你们知道昆虫有什么特点吗?

小结:昆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通常有两对翅,六条腿。判断昆虫最简单的办法是看它有几条腿。

3、考一考:蜘蛛是昆虫吗?蜈蚣是昆虫吗?蚯蚓是昆虫吗?为什么?

4、了解了昆虫的特点,你还知道那些昆虫?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在活动中也有个别环节由于知识性强而导致部分幼儿难于理解。如何把幼儿掌握知识的环节游戏化,更好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是下一个主题中应探索的课题。

昆虫幼儿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蟋蟀、蝗虫等昆虫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它们都是昆虫。

2、了解昆虫和人们的关系。

3、能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活动准备 ppt课件:秋天有哪些昆虫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话题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昆虫吗?

你知道那些昆虫吗?谁想说一说。

2、小朋友已经知道秋天有哪些昆虫吗?

你们想知道这些昆虫的秘密吗?

二、观看昆虫图片,了解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ppt课件:秋天有哪些昆虫

1、蟋蟀

(1)图上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2)它长的什么样?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蟋蟀?

(3)蟋蟀喜欢在什么地方生活?

(4)蟋蟀都会叫吗?为什么?

2、蜻蜓

(1)蜻蜓长的什么样子?

(2)数一数有几对翅膀?几对脚?

(3)蜻蜓的头上有什么?

重点让幼儿了解蜻蜓的眼睛。

(4)什么时候能看到很多的蜻蜓而且飞的很低?

(下雨前)

3、螳螂

(1)请幼儿观察螳螂的外形特征

让幼儿根据图片,互相讲一讲。

(2)螳螂有几对翅膀,几对足?最前面的一对大足长的像什么?

(3)螳螂喜欢捉什么吃?

喜欢捕捉活虫,特别是以运动中的小虫为食 。

4、蝗虫

(1)认识蝗虫的外形特征

(2)蝗虫在什么地方生活?

(3)蝗虫吃什么?(农作物)

小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昆虫

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队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有气孔,是呼吸用的。

三、初步分辨益虫、害虫

1、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2、昆虫里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四、讨论怎样对待昆虫

我们该怎样对待昆虫里的益虫和害虫?

我们应该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捉和杀死益虫。

要注意环境卫生,给益虫创造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昆虫幼儿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害虫和益虫。

2、认识常见昆虫的食物,模仿昆虫的三种基本运动形态:飞、爬、跳。

活动准备

1、昆虫头饰、昆虫拼图四张,画架四个。

2、昆虫图卡若干,食物图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昆虫

1、教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玩拼图游戏,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动物?

2、请小朋友把拼图背面的双面胶撕下,并把撕下的胶带纸放在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将拼好的拼图放在画架上展示,每组请一位幼儿回答。

4、提问:蝴蝶属于什么?蚂蚁呢?为什么说它们是昆虫?幼儿回答昆虫的基本特征。

5、教师:除了蝴蝶、蚂蚁、萤火虫和七星瓢虫外,还有什么也是昆虫?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卡。

二、游戏《昆虫找食》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每人找一个昆虫头饰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虫,想一想它是怎么运动的,它爱吃什么。幼儿寻找并戴上头饰。

2、教师:请小昆虫们用自己的动作随音乐来寻找食物。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到森林场景中寻找食物图卡。

3、教师小结:小昆虫做得真好,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什么昆虫,你是怎样行动的,你找到了什么食物?请幼儿回答。

三、益虫和害虫

1、教师:蜜蜂采花蜜传播花粉,对人类有帮助,我们叫它益虫;苍蝇呢会传播细菌,给人类带来疾病,对人类有害,我们叫它害虫。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呢还是害虫。

2、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天快黑了,小昆虫们要回家了,我们来找家,益虫的家在这边,害虫的家在那边。幼儿找家。

3、教师小结,帮助找不到家或找错家的幼儿正确认识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还是害虫。

昆虫幼儿园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捕捉、观察各种昆虫,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与活动方式,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2、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捕捉昆虫幼儿到草地上捕捉昆虫。将捕到的昆虫按会爬的、会跳的、会飞的……分类放在容器中。

二、昆虫运动会将幼儿捕捉的各种昆虫放在一起,准备举办昆虫运动会。

1、将会跳的虫子放在大纸盒子内,比一比谁跳得高。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昆虫的前腿与后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昆虫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将会爬的虫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谁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车,套在昆虫的身上,比比谁拉得动,谁的力气大。!让幼儿观察这些昆虫的身体和腿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会跳?

3、将会飞的虫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谁飞得远。注意观察它们的身体与翅膀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飞。

4、将昆虫放到水中,看看谁会游泳,谁害怕水?

5、将昆虫肚皮朝上放置,让幼儿观察它们怎样翻身。

三、饲养昆虫将几种常见昆虫,放在容器中饲养。让幼儿观察它们如何活动,如何进食。

教学建议:

此活动适合在夏、秋季进行。捕捉的昆虫最好是当地常见的种类。

活动反思:

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面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幼儿科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活动我以昆虫运动会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又在环节中设计了小游戏。活动中认真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科学地设计与组织科学活动,是完成与落实以上目标的有效手段。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的协调健康发展。

昆虫幼儿园教案篇7

教学理论依据:

草地上的蚂蚱、花丛中的蝴蝶,神秘的昆虫世界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他们能蹲在地上看一上午的蚂蚁搬家,喜欢追着蜻蜓飞舞,更想捉一只瓢虫数数到底有几颗星星……

他们玩着、说着、画着、问着,乐此不疲。但是,螳螂有几种颜色?竹节虫长什么样?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离大自然却越来越远了。

因此选择《捉迷藏的昆虫》这个教学内容正是遵循了《纲要》中关于教学内容选择的三个原则: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幼儿所感兴趣的,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正确的教育能够加速儿童的发展。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要尊重儿童学习的愿望,不能强加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教师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是介绍问题和对策,让儿童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学习。”

在《捉迷藏的昆虫》活动中,教师始终坚持幼儿想、说、做在前,教师指导、小结在后的原则。皮亚杰还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

因此,本次活动将探索过程与游戏结合起来,既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能维持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从而达到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

实施策略:

整个活动的组织以游戏贯穿始终。

1、师幼游戏,打好铺垫。通过游戏“捉迷藏”,理解“隐藏”与“发现”之间的关系,为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做铺垫。

2、趣味寻找,探索发现。寻找花草丛中、图片中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的小昆虫,探寻昆虫保护自己的奥秘,体验发现、探究的乐趣。

3、角色扮演,知识拓展。通过扮演角色,复习巩固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经验。

教学目标:

1、了解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藏有螳螂、蝴蝶、蚂蚱等昆虫的花草丛。

2、《昆虫躲猫猫》图片。

3、《春天》的音乐,昆虫头饰若干,小鸟头饰一个。

活动重点:

了解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活动难点:

对昆虫“保护色”的理解。

活动过程:

1、游戏“捉迷藏”,理解“隐藏”与“发现”之间的关系。

教师带领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让幼儿亲身感受:如果想不容易被别人发现,必须要隐藏好。

2、探究、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1)找找、说说

①教师带领幼儿寻找藏在花草丛中的昆虫。

②请幼儿说说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讨论为什么这些昆虫藏在和身体颜色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昆虫以及与所处的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2)看看、听听

教师播放课件,让幼儿了解枯叶蝶、竹节虫、兰花螳螂等昆虫是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

(3)找找、认认

①教师出示《昆虫躲猫猫》大图片,请幼儿寻找图中已经认识的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

②请幼儿找出图片中的其他昆虫,拓展幼儿关于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经验。

3、游戏《小鸟和小虫》,复习巩固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经验。

教师带领幼儿玩“小虫和小鸟”的游戏,鼓励幼儿将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到游戏中。

延伸活动:

激发幼儿继续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1、鼓励幼儿和家长收集关于动物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图片、图书、影像等资料。

2、鼓励幼儿通过向家长、教师请教或观看图书、影像等途径了解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动物保护色原理”的应用。

3、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昆虫。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案节约用水教案7篇

民族课教案幼儿园教案7篇

科学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最新7篇

幼儿园教案消防安全教案通用7篇

科学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7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五官教案7篇

幼儿园教案认识五官教案7篇

社会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优秀7篇

语言领域教案幼儿园的教案7篇

社会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优质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497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