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喜范文网 >方案大全

语言中班教案6篇

通过教案的评估和反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和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报喜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语言中班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语言中班教案6篇

语言中班教案篇1

活动背景

目前,绝大多数的幼儿是独生子女,在家中被称为“小皇帝”“小公主”,觉得家长们的宠爱。因此幼儿做什么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根本就不会关心帮助别人,更不会谦让。而这是一篇教育孩子们礼貌待人、相互谦让的童话故事。但它没有一句说教,而且通过刻划人物性格,寓教于故事之中,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教益。大狮子这个形象丰满,给人以智慧、和蔼、亲切的感觉,是值得依赖的。而小熊的转变自然可信,最后的结局圆满,符合孩子们的心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续编故事结尾。

2、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理的想象能力。

3 、培养幼儿谦让、友好的品质。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为了更好的发展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我制定了以上几个目标。

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并能改编故事结尾。

活动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故事录音磁带、故事课件、

动物头饰、糖果若干。

运用多媒体课件,可直观地让幼儿感受到故事中的情境,使幼儿更好的发展。

活动过程

(一)拍手听音乐进教室。

(二)教师组织幼儿做好,通过谈话引出课题。

1、你有好朋友吗?

2、你的好朋友都是谁?

3、教师小结谈话内容。

小朋友们的好朋友真多,可是,有只小熊却没有朋友。

4、出示小熊的图片,请幼儿观察。观察后提问:

(1)看小熊长的什么样子?------胖胖的挺可爱。

(2)小熊为什么会没有朋友呢?引导幼儿进行合理想象。

(3)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说出小熊很霸道。

评析:通过谈话活动“好朋友”来引出课题,使幼儿能从自己的切身经验出发,从侧面引出“小熊”没有朋友,从而激发了幼儿想迫切知道“小熊”为什么没有朋友,激发了幼儿乐于倾听后面的故事情节。

(三)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分段欣赏故事。

1、请幼儿进行合理想象,猜一猜,谁会从小熊站的这条路上走?小熊会怎样做?

2、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

(1)小兔在哪里?他为什么不从路上走?

(2)小熊是怎样做的?他会说些什么?

(3)谁来了?小山羊从路上过去了吗?为什么?

(4)小熊会怎样说?小山羊是怎样过去的?请幼儿模仿小山羊趟水的样子。

(5)请幼儿观察,小猴子在哪里?为什么小猴子在树上?

(6)小猴子是怎样到树上去的?请幼儿模仿猴子爬树。

(7)你认为小熊这样做好吗?--------但是小熊却很得意。

3、教师总结,小兔、小山羊、小猴都想走这条路,可是小熊不让他们走,请你快给小动物们想个办法。

4、看谁来了?如果你是大狮子,你会怎样做?

评析: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环环相扣,一步一步引导幼儿了解到小熊的性格:自高自大,对弱小的伙伴不友好,从而使幼儿自己总结出小熊的这种行为很不好。通过“如果你是大狮子,你会怎样做?”使幼儿充分展开想像,并从而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完整欣赏故事。欣赏后提问,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

1、故事里面都有谁?

2、小动物们请谁来帮忙?

3、大狮子害怕小熊吗?它是怎样做的?你觉得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4、小熊听了大狮子的话是怎样做的?

5、给故事取名字。

评析:完整欣赏是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所表达的情意,从而充分的掌握每种小动物的心态。

(五)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故事。

教师当大狮子,三名幼儿分别当小兔、小山羊、小猴,其他幼儿当小熊。

(六)活动延伸: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1、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2、学了这个故事后,你应怎样对待你的朋友?

3、你应怎样对待比自己小的小朋友?

教师总结;我们要做一个团结友爱、懂得谦让的好孩子。

(七)分糖果游戏,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谦让、友爱的美好品质。

这是别人送给马老师的许多糖果,我想让给小朋友吃,你想把你的糖果让给谁吃?请你把糖果送给他们好吗?

(八)活动结束,听音乐回教室。

五、活动评价:

通过活动,孩子们知道了小熊的缺点,也知道了自己平时也不能欺负小朋友,和小朋友要友好相处,平时要互相谦让,在具体活动中,让幼儿表演时孩子们很难投入,对小熊的语气也模仿的不像,但兴趣较高,整个活动还算较顺利。

语言中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能根据画面信息进行描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尝试提出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具有初步的推测能力。

3、理解故事情节,体验动物之间相互友爱的情感。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r、黑板、标记纸若干(两张问题空白标记纸,表情语言标记图,1、2、3、4序号纸标记,四种动物标记图)。

活动重难点

重点:观察图片。根据画面信息进行描述。

难点:能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尝试提出问题。

活动过程

导入。师:今天我要和你们一起来讲故事,不过今天我们讲的方法要和以前有点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我要请你们一边看图一边做小老师,讲给大家听。你们敢试试吗?

一、观察画面,幼儿提问,幼儿回答

(一)观察画面一,幼儿提问,幼儿回答。

1师:可能发生着一件什么事情?把你看出来的事告诉大家。

2师:这张图片,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教师重复并归纳幼儿的问题,并在纸上图示记录:“怎样过河?”)

3师:这个问题,谁能来回答?

(二)观察画面二,幼儿提问,幼儿回答。

1师:这张图片告诉我们,小动物们想到的是用什么办法来过河的?

师小结:小蛇把自己长长的身子搭在小河的两岸,做成了一座独木桥,好让伙伴们从它身上过河。(幼儿学着一起说)

2师:这张图片。你们有问题要问吗?

(师在纸上记录幼儿的问题:“谁先过河?”)

二、幼儿讨论确定小动物过河的顺序

师:谁能来说说,你觉得哪个小动物第一个过河?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幼儿意见会有不同,教师引导幼儿“少数服从多数”,统一意见,并以此方法确定第二、第三、第四个过河的动物。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数字顺序和相应动物图片。)

三、幼儿观看ppt并进行描述

师:一起看看××动物是怎样过河的?把你们看到的告诉大家。请你们看仔细了。

师:你们看到小蛇的表情了吗?(出示小蛇表情图)小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它是怎样想的?你能猜出来吗?

师小结:小小的、轻轻的蚂蚁从小蛇身上过去,小蛇几乎感觉不到重量,小蛇眯起眼睛,感觉很轻松。(幼儿练习描述)

按照此法,依次放映ppt,引导幼儿观察小蛇表情,猜测小蛇的心理,并描述。教师分别小结后,再让幼儿练习。

蚯蚓过河,小蛇感觉到了有那么一点重量。小蛇竖起眉毛,睁大了眼睛,感觉有一点点累。

老鼠过河,老鼠比蚯蚓重多了。小蛇为了不让老鼠把自己压垮,用力把身子拱起来。小蛇感觉累多了,头上都流汗了,

小鸡走到小蛇身上时,小蛇已经力不从心了,它硬挺着。好不容易支撑着,头上流下了很多汗,勉强让小鸡顺利地从自己身上过了河。

四、幼儿重新讨论,再次确定小动物过河的顺序

师:刚才你们商量的小动物过河的顺序,现在要调整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联系小蛇表情,讨论确定:小动物过河的顺序是从体重最轻的动物开始,依次体重逐步增加。)

五、播放动画。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师:在小蛇的帮助下,四只小动物都顺利地过河了,它们真的应该要谢谢这条小蛇了。你们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蛇呢?

幼:好心的小蛇,爱帮助别人的小蛇,可爱的小蛇

师: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这个故事,来学习这条……的小蛇。好吗?

六、延伸活动:引出后续故事

(出示图片:小狗来了……)师:你觉得小狗能在小蛇帮助下过河吗?为什么?

师:这个问题,请你们回去想,想好以后编进这个故事里,让小蛇的故事更加精彩,再给故事取个名字,好吗?

活动反思

1、素材的分析。我认为在选择某一素材作为语言活动内容时。必须具体分析素材本身的价值点。并以此作为活动开展的生长点。故事《好心的小蛇》选自《互动分享绘本》(配有ppt),我对其作了以下分析:

(1)故事是以“过河”情节为主线贯穿始终,在语言表述上更多体现出思维的逻辑性,而不是语言的重复性。

(2)故事中四个小动物过河的顺序是和动物体重相关的,故事编写者意在让幼儿获得相关经验。

(3)故事尾声“小狗的出现”可谓峰回路转。

根据以上分析,我对素材进行了以下处理:

(1)将素材提供的静态的ppt修改为动态的,目的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到“小蛇在帮助四个体重不同的小动物过河时的表情与神态”,更好体会“小动物体重的增加对小蛇的压力”。

(2)对ppt中既定的四个小动物过河的顺序进行了单张链接处理,可以根据幼儿排序次序出现,以配合活动中“让幼儿讨论确定过河顺序”这一环节。

(3)故事结尾“小狗出现”处理为活动延伸部分,这样能让故事“好心的小蛇”主题更清晰,同时也给幼儿留下续编的空间。

2、目标的定位。在确定本次活动目标的过程中,我关注了以下几方面:

(1)思维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目标中要求幼儿“能根据画面信息进行描述”。

(2)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从经验中获得,并非经由成人的刻意教导而来。因此,目标中提出“理解故事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主动理解是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因此,目标中要求幼儿能“尝试提出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充分突出了幼儿在语言学习和运用中的主体地位。

(4)语言活动过程中,幼儿获得的应该不仅仅是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的提高,还应包括情感、沟通、态度等方面的体验和提升,目标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意图。

3、环节的设计。我始终把“幼儿学习方式的自主”“活动环节的创新”“学习内容的挑战”作为设计活动环节的出发点。重点就以下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和尝试:

(1)变“教师提问幼儿回答”为“幼儿提问幼儿回答”,为幼儿创设更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

(2)变“完全以本为本”为“以本为线适当调整”。一般语言活动中,教师都是以故事内容为蓝本,整个活动的主线也是完全依赖于作品本身的。在此次活动中,我通过“幼儿讨论确定小动物过河的顺序”和“幼儿重新讨论再次确定小动物过河的顺序”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对既定的故事内容进行了相对开放的处理,先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做出选择,接着通过对画面内容的观察理解,再次讨论重新调整。如此设计,既遵循了故事本身的情节线索,同时增加了悬念,提高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幼儿的语言学习和经验、思维紧密结合。

附故事:好心的小蛇

一群小动物来到小河边,它们是小蛇、小老鼠、小鸡、蚯蚓和蚂蚁。

它们要过河,但是它们中间只有小蛇会游泳,其他的动物都不会游泳。怎么办呢?

好心的小蛇想了个办法,它把自己长长的身子搭在小河的两岸,做成了一座独木桥,好让伙伴们从它身上过河。

首先是身躯微小的蚂蚁从它身上过河。小蛇简直感觉不到小蚂蚁的重量。

接着是蚯蚓过河。这一次,小蛇感觉到了有那么一点重量。

再接着是老鼠过河,老鼠比蚯蚓重多了。小蛇为了不让老鼠把自己压垮,用力把身子拱起来。

当小鸡走上小蛇身上时,小蛇已经力不从心了,它硬挺着,好不容易支撑着,让小鸡顺利地从自己身上过了河。

这时,忽然走过来一只小狗,这只小狗也想从小蛇身上过河。那可不行,小蛇迅速地缩回了身子。小狗那么重,小蛇哪能承载得起呀!

语言中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说儿歌,丰富动词“剪”“绑”“烫”。

2.通过创编动作理解儿歌。

3.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重难点:

学说儿歌

理解儿歌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1.出示ppt看画面进行讨论。

问:今天小马准备去理发店,我们看看做了什么?

(幼儿:小马去理发店剪头发)

二.看图丰富动词的内容。

1.幼儿画面,请幼儿说一说,引导幼儿说完整话。

看图1小马在干什么?

(幼儿回答:小马剪头发)

看图2小马在干什么?

(幼儿回答:小马绑头发)

看图3小马在干什么?

(幼儿回答:小马烫头发)

2.请幼儿再次观察小马剪了后的发型变化和特征。

看图1理发师剪了什么样的发现?像什么?

(幼儿回答:像牙刷)

看图2理发师剪了什么样的发现?像什么?

(幼儿回答:麻花)

看图3理发师剪了什么样的`发现?像什么?

(幼儿回答:花)

三.教师完整念儿歌,请幼儿说一说听到了什么?

1.教师完整的复述儿歌,请幼儿说一说听到了什么?

(幼儿回答:小马剪发等)

2.教师问:小马发型像什么?

(幼儿回答:像牙刷等)

3.请幼儿与师一起学习念儿歌。

四.幼儿根据儿歌创编动作。

1.请幼儿自己先一句一句的创编一个简单的动作,师引导并提醒。

(创编后,幼儿一同边念边做相应动作)

语言中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听故事并能讲述故事,认读汉字“上、中、下”,发准“上(shang)、中(zhong)”的读音。

2.理解方位词,学习短句:飞到xx上面了、飞到xx中间了、飞到xx下面了。

3.对学习汉字产生兴趣。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汉字卡片“上、中、下”

2.图片“大象”

3.布置场景“公园里”、绒布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红点点》

红点点是什么?故事里有些谁?

2.再次讲述故事

大象在干什么?遇到了谁?小动物们对大象说了些什么?

出示磁性教具,大象图片和红点点。

出示三个字宝宝,“上、中、下”,让幼儿认读。

3.进行“上、中、下”的扩词

“上、中、下”这三个字宝宝又可以和哪些字组合在一起?如:上车、中心、下楼。

4.出示字宝宝“上、中、下”用肢体语言表示。

出示“上”幼儿做出“上”的动作

出示“下”幼儿做出“下”的动作

出示“中”幼儿做出“中”的'动作

5.师生共同游戏:小动物在哪里。

教师事先将小动物布置在一定的场景里。让幼儿自己去寻找。先请个别幼儿找,再让全体幼儿一起找,找到后要说出来在哪里找到的。如:我在假山上找到了小狗。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室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交往。在本课内容中,通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语言讲述内容和故事情节,鼓励幼儿当众表达,在讲述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

语言中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所表现的下雪天的美景,以及人们在下雪天的欢乐情绪。

2.通过小图片对比和讨论的方式,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重难点:

通过小图片对比和讨论的方式,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

活动准备:

1.下雪天的背景图一幅。

2.覆盖着雪的`小车、房屋、树、面包、蛋糕、薯条、男孩、女孩、小狗、小猫的小图片。

3.配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依次出示(小车、房屋、树)小图片.引起幼儿对下雪天经验的回忆。

教师依次呈现小车、房屋、树的图片: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变化?是谁让它们发生这种变化的?

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拓展话题:你们喜欢下雪天吗?为什么?

教师:有一首好听的诗歌讲的就是下雪天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听,看里面说了些什么?

2.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教师配乐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教师:诗歌里说到了哪些东西?它们都有什么变化?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出示大背景图和小车、房屋、树、男孩、女孩、小狗、小猫小图片。

3.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所运用的比喻手法。

教师利用大图带领幼儿轻声地朗诵诗歌一遍。

教师:诗歌中说下雪天的小车、房屋、树像什么?为什么像?

教师:这么说好听吗?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依次出示小车和面包、房屋和蛋糕、树和薯条的小图片,并将它们排列整齐。

通过比较实物和喻体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是雪使这些东西变得像另外一样东西。

4.引导幼儿讨论.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师(出示男孩、女孩、小狗、小猫的图片):诗歌中还说到了谁?它们是怎么出来的?

教师:诗歌中说下雪天像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5.朗诵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美。

利用大背景图和小图片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和幼儿共同朗诵诗歌。

语言中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在听听、看看、说说中感受春雷,引起对春天自然现象的关注。

2、喜欢春天,体验春雷唤醒冬眠动物的快乐气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听到、看到过春雷、春雨;知道一些冬眠的动物;开始探索、发现春天的秘密,有一些经验。

2、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响亮的大鼓》;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回忆“春天的秘密”

1、师:最近呀,我们小朋友都在寻找春天的小秘密,说说你们的发现?

(幼:我发现小草变绿了;我发现迎春花开了;我发现蝴蝶飞来了;我发现柳树姐姐长出新头发了……)

2、师结:你们的小眼睛真亮,发现了那么多春天的秘密:小草变绿,种子发芽,花儿开放了。春天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小朋友再去找找哦。

二、听听、看看、说说《响亮的大鼓》

分段欣赏故事,引起幼儿对自然现象——春雷的关注,并初步发现春雷与冬眠动物的关系。

(一)春雷与青蛙

1、师: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了,可是有位动物朋友还在呼呼的睡大觉呢,猜猜会是谁?

2、演示课件。(幼儿发现是小青蛙)

3、师:青蛙肯定还不知道春天已经来了,怎么办呀?(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一起叫醒小青蛙)

4、师:小青蛙肯定是睡的太香了,没有听到,我们一起来听个好听的故事,听听故事里有什么好办法,帮助我们一起叫醒小青蛙。

5、演示课件,并讲述故事第一段。

?青蛙在洞里睡大觉,他已经睡了一个冬天了,突然外面响了了轰隆隆、轰隆隆的声音,把他吵醒了,它伸伸懒腰问:“是谁在敲大鼓呀?”洞外没有声音。】

6、师:小青蛙怎么会醒过来的?你觉得会是谁在敲大鼓呢?

7、我们一起去和青蛙把答案找出来。

(二)春雷与螃蟹

1、演示课件,并继续讲述故事。

?青蛙只好爬出洞,看见了一只螃蟹问道:是你在敲大鼓吗?螃蟹说:“没有呀!”】

2、青蛙遇到了谁?他是怎么问螃蟹的?螃蟹怎么回答的?

小结:哦,不是螃蟹在敲大鼓。到底会是谁呢?青蛙继续去找答案。

(三)春雷与蜗牛

1、师:看,青蛙又遇到了谁?(蜗牛)

2、青蛙会怎么问蜗牛呢?蜗牛会怎么回答呢?

3、也不是蜗牛在敲大鼓,那到底会是谁呢?青蛙来到小河边,这次又遇到了谁?(引导幼儿续编故事:“青蛙看见红鲤鱼有什么问题要问它?”是你在敲大鼓吗?)

?青蛙看见红鲤鱼又问:“是你在敲大鼓吗?”,红鲤鱼笑着说:“不是不是,那是雷公公在敲大鼓,告诉大家,春天来了,天气暖和啦!”青蛙听了,高兴地唱起歌来:春天来了,天气暖和啦,出洞来玩吧!】

4、师:是谁在敲大鼓呀?(幼儿:雷公公)你们听过打雷吗?(可播放打雷声音)打雷声音是怎样的?(幼儿: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的声音像什么?

5、师结:现在呀正是春天,打雷是一种自然现象,春天打雷呢就叫做春雷,它告诉大家:春天来到啦!

三、完整的欣赏故事

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

四、游戏:打春雷

1、师: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了,还有哪些冬眠的小动物也不知道这个好消息呀?(幼儿:乌龟、蚯蚓、刺猬、小松鼠等等)

2、师:你们想不想学学雷公公打鼓,把好消息告诉冬眠的小动物呀?

3、师:你准备敲什么好听的声音来叫醒他们呀?出示大鼓,请幼儿尝试敲一敲。并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节奏唤醒冬眠的小动物。

4、师:出示冬眠动物的挂饰,选一个你喜欢的,听到雷公公敲春雷的声音后,我们一起醒过来,然后找一个好朋友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好吗?(引导幼儿幼儿自由扮演冬眠的动物,在音乐中做睡眠的状态;听到雷公公敲大鼓,幼儿做苏醒的动作表演。)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猴和牛的教案6篇

小兔子开铺子中班语言教案6篇

伞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优秀6篇

幼儿园中班语言《家》教案通用6篇

幼儿园中班语言《家》教案最新6篇

语言领域教案中班教案7篇

语言领域教案中班教案精选7篇

中班语言《大树》教案7篇

语言中班教案最新7篇

幼儿语言中班教案参考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384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