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喜范文网 >方案大全

小三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教师可以在教案中安排时间来回顾前一次课堂的内容,以温故知新,教师应该不断反思和改进教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报喜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三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三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小三语文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

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学生开口说)

教学难点:

习作(学生动笔写)

教法学法:

读、说、写相结合

教学用具: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实物投影仪。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画或挂图(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生画的)。

师: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大家带来很多的来的快乐,是吗?板书:秋天的快乐

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a、请学生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先说说。

b、具体说说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准备。要求:

(1)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2)说出自己的快乐。

(3)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3.讲评结合,促进交流。

a、指名学生上台口述,师生结合要求评点。

b、以示范为例,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述,并推荐出让自己感受最快乐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师生评选最佳学生。

4.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5.拓展活动

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

教学后记:这节课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让学生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小三语文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初步掌握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具:课件、表格、头饰

课前准备:

1、让学生了解有关花生的常识和生长特点。

2、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

3、思考预习中的三个问题。

4、学生训练准备表演。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

1、指名三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说说名字的含义。

2、有位作家许地山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板书:落华生)你们猜猜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

3、板书课题,了解花生之所以叫落花生的原因。

二、自由读文,了解内容。

1、轻声读文,了解内容。

2、把各部分内容所在段落找出来后,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抓住重点,自学课文,

过渡: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文章的主要部分。也就是3-15自然段。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

1、学生读文,自学课文。

2、指名汇报,了解结果。

四、师生交流,学习重点内容,

1、学习第十段。

(1)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2)看表演,你喜欢谁,为什么?

桃子:我是桃子,你们看我皮肤多好,白里透红,百里挑一,你要是尝一口呀,准会甜到心里头,老人小孩都喜欢我。

石榴:这次选美,你们可要选我当冠军,因为我长得极新鲜,红通通地,人们见了我都喜欢我,都想接近我,而且我有助于人体健康。

苹果:在说比美,应该是我第一,先别说我有营养价值有多高,光是我那一身鲜艳的红衣裳,不管往哪儿一站,都是焦点。

落花生:其实这次选美我要本不想来,因为我只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只想对别人有好处,可不想跟别人比美。

(3)学生发表意见。

(4)学生齐读第10段。

2、学习第12段。

过渡:让我们看看父亲是怎么说的?

(1)指名读

3、学习第13段

过渡:也就是说,人要做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用一句话回答。

(1)指名读

(2)理解“体面”的意思。

(3)生活中有没有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生活中有没有不讲体面而对别人很有好处和人?

(5)生活上有没有既讲体面又对别人很有好处有人?

(6)你喜欢哪一种人,你准备怎么做?

4、理解“落花生”的含义(板书)

5、小结课文。

五、指导朗读

1、小组串读

2、小组分角色读

3、全班分角色读。

六、拓展练习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小三语文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弄清楚爸爸为什么让哥哥把信箱钥匙交给娃丽。

2.会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6课《信箱》。看看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纲:

1.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2.爸爸为什么让哥哥把信箱钥匙交给娃丽?

3.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什么?

三、反馈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逐一交流以上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相机进行朗读的训练与指导。尤其是对第三题的处理要让学生说心里话,各抒己见,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四、总结

1.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些什么?

2.再读你最喜欢的部分,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表达。

五、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探究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自排课本剧表演。

2.以小组为单位,举行辩论会,针对哥哥与妹妹的不同表现,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

小三语文上册教案篇4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拼音与书写,会写22个生字,会写37个词语。

2.弄清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本单元每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5.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中的内容。

复习过程:

一、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自然景观”。

二、谈谈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哪篇课文,为什么?

三、复习《草原》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美丽的草原以及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2.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草原的美?课文从草原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远迎款待汉族同胞的人情美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美。

3.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天空、草原、小丘、羊群、骏马、大牛。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草原一碧千里,小丘线条柔美,羊群多而自由,骏马、大牛有时静立不动,像陶醉在这美景中一样。

4.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理解: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体会: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5.积累描写草原的词语。

6.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复习《丁香结》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主要写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

2.自读课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赋予了丁香怎样的情感?作者从丁香的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颜色、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等方面描写,赋予丁香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情感。

3.默读1至3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哪里的丁香花?作者写了城里、城外、斗室外以及雨中的丁香。

4.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5.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丁香结”的本义是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象征意义是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6.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绿草如茵、黑白分明

五、复习《古诗词三首》

1.背诵《古诗词三首》。

2.《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突出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六、复习《花之歌》

1.积累描写花的四字词语:花枝招展、火树银花、姹紫嫣红万紫千红、鸟语花香、花团锦簇

2.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七、复习《语文园地一》

1.背诵日积月累《过故人庄》。

2.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三语文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初步接触简单的提纲,并根据提纲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4、了解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神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神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3、学会以列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班班通、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有奔腾的江河,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说起西藏,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你们想不想目睹它们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藏吧,一睹它们的风采。(教师随机播放西藏风景的图片,并简单解说。最后一幅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

2、由上面的图片解说,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采吧!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很特别、景观奇特、气势宏伟、使人惊叹等)

2、你觉得文中那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请同学们再快速读文,找出这个词。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神奇壮丽)

三、指导列提纲

师: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壮丽神奇的呢?

1、出示课后的“金钥匙”,为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写写提纲。(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写提纲)

①可以只针对课文主要部分的内容写提纲。例如本文可以只写第2——5自然段的提纲。

②提纲应简洁、明确,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2、请同学们再默读2——5自然段,勾画内容,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⑴顶端景象⑵传说⑶特点(长度、宽度和相对高度)⑷自然博物馆

四、精读细品,感悟其“奇”

师:作者又是怎样从这几方面向我们具体介绍的呢?让我们去真切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所在!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想象雅鲁藏布大峡谷顶端的壮丽景色。

2、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汇报有关句子。谁能美美地读一下你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其他学生评价。

4、齐读,读出喜爱之情。

(二)、学习第3自然段

师:雅鲁藏布江自西而来,然后转向,绕着南迦巴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相机出示大拐弯的图片)这真令人惊叹不已。

1、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谁能绘声绘色地讲述?

2、学生讲述。其他人评价。

3、教师小结:讲得真好。这真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那么,雅鲁藏布大峡谷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生答)那么,如果文章中去掉这个传说,直接说它的形成,行不行,为什么?(引用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引起读者的兴趣,也更能体现出人们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第4自然段

师: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江水冲刷形成的。那它有什么特点呢?

1、指名读。

2、有什么特点呢?(长、深、窄)

3、你从哪句话体会到的?出示这句话和去掉数字的句子,让学生比较着读。体会数字更真实准确,更有说服力。同时说明:这种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叫列数字。

4、除了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这段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通过举例,你发现了什么?全班齐读最后一句话。理解“秘境”。

(四)、学习第5自然段

师:这块秘境的神奇还表现在哪里呢?

1、学生默读。

2、你觉得神奇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有关的句子与大家分享。

3、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4、看了以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太美了、真壮丽等)

5、请同学们带着喜悦之情把你喜欢的句子美美的读一读。

(五)、品读最后一段

师:作者又是怎样抒发自己喜悦之情的呢?

1、生齐读。

2、出示句子:

⊙在这里,我见到了最纯净的天空,最飘逸的云彩,最雄伟的雪峰,最漂亮的大拐弯,最丰富的宝库。这里真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这段有几个“最”?从这几个“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把它换成“非常”行不行?(“最”即极限,没有可超越的。说明程度深。换成“非常”不合适,虽也表示程度深,但不是极限,课文通过连用7个:“最”,反复强调极限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景观的神奇之处。从而体会到作者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无比喜爱和骄傲、自豪之情)

3、指导朗读。“最”字读得重一些。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其实,作者在文章中好几处都流露出惊叹与赞美之情,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词语。

2、学生汇报,教师课件出示。(惊叹不已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无与伦比令人向往)

3、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用“我读到……感到——”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假如你是导游,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写一段解说词。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神奇美丽传说最美丽

壮观特点(长、深、窄)最令人向??

自然博物馆

【教学总结】

这是一篇充满科学性、知识性、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而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课文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探索、了解的兴趣。因此,我就从激趣入手,利用学生们求知的好奇心,采用探索、寻奇的方式,逐步揭开雅鲁藏布大峡谷神秘的面纱。

我首先由学生最熟悉的西藏事物来导入课题,然后让学生从整体感受全文内容,很多学生用上“壮观”、“绚丽”“奇异”这样的词语来概括自己对课文的印象。研读课文时,我紧紧抓住“神奇”这条主线教学,借助“读”去感受语言的精彩,去感知作者用语言描绘的壮美景致,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由于本篇文章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整体印象比较明确,为此,我又教给学生学习用列提纲的方法来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学生根据提纲迅速选择自己感受深的内容来品读,并且在我的引导下,从文中找到重点词语来概括自己的感受。在细品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美丽时,我让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在读文中感受,在感受中读文,就像在品一杯香茶,反复的体会、回味,从中真正感受到雅鲁藏布大峡谷一地四季的神奇与壮丽,使学生内心中达到真正的`惊叹。接着,学生通过具体的数字,形象的比较,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之最。学生读的真,感受的切,激动之余,我又进行了三次激情的引读,把课堂气氛引向了高潮。学生的情感不言而遇,震撼人心的宣誓,致使师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激情充沛,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最后我给足学生想象的空间,站在山颠,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能于大自然融为一体,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这是让我最感动的。

这节课教完了,我觉得有遗憾的地方,如:本节课在联系上下文推想文中重点词语的内涵上体现的较弱,如果能进一步加强词语的理解,对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主旨有更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在补充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上比较有限,课堂上对文章内容的相应扩展和延伸,会更好的帮助学生体会其神奇与壮丽,并且使得课文的知识量也有一定的扩充,更能激发学生课下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进一步探索和学习,将课堂进行无限的延伸。

今后教学中我会从这些不足之处进一步摸索求进,找到与孩子们共创造的愉快课堂。

小三语文上册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通过学习,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大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五、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六、小结

1.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在写什么?

2.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

七、布置作业

a类:抄写本课生字词,预习并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b类:抄写本课生字词,并从中挑选4个词语进行造句。

c类:抄写本课生字词,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并整理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作者是怎样说的?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

二、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四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

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五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1)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2)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3)“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3、交流讨论。

三、总结全文

1、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2、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布置作业

a类:完成练习题,并完成小练笔:学校旁的小溪。

b类:完成练习题,并把文中的比喻句抄入“采集本”。

c类:完成练习题,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声形

潮来前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观潮潮来时越来越响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白色城墙

潮过后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水涨船高

盛赞钱塘潮

小三语文上册教案篇7

单元小结(第4课时)

作文 我身边高尚的人

作文内容:

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一个人

作文要求:

通过一两件事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人,把事情写清楚,内容要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明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起草作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的作文课,我们练习写一个人。咱们一起来看看习作要求。

二、审题

1.默读习作要求,想一想:

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学生要明确:a、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人;

b、要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他高尚的原因;

c、把内容写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2.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高尚精神?(不是只有伟人、名人才有高尚精神,普通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为社会、为国家、为他人做出贡献,也体现了具有高尚精神)

3、你打算写谁,为什么要写他?在小组里说一说,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交流。

三、指导写作

1.你打算分哪几部来写?重点写什么?

交待“我”身边高尚的人是谁。

通过一两件事,体现他的'高尚精神。

“我”要向他学习些什么。

2.如果现在要你动笔写,你有哪些困难?(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四、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五、写完作文后,自己修改,在小组里互相修改。

小三语文上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懂得生活中要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做什么事不盲从,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2、通过读故事,观察图画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及探究精神。

3、学习本课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会写7个生字。学习多音字“尽”和一个部首“皿”。

4、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

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关键:

认字、识字和写字

课时:

2课时

教具:

生字卡片、课件

学具:

教材等相关资料

相关知识点:

对有关小动物知识的了解和积累

教学突破点:

从读文的乐趣中体会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介绍第11板块的学习主题——与众不同。

2、如果做事与大家都一样又会有怎样的.命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生词。

2、出示生字

(1)指名读一读

(2)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你是怎样记住的,把你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3)组词

3、指导书写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题读一读。

2、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五、总结:今天通过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字词,还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回去之后我们要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毛毛虫的故事

验忘缘厘针疲尽稍或避亡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毛毛虫的故事》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因为毛毛虫盲目地跟随而换来了死亡的命运。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学这篇课文,说不定还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二、朗读课文理解感悟。

1、在文中找到“盲目”一词,也可借助字典说一说词义。盲目:眼睛看不同见东西,比喻缺明确目标,情况不明或对事情认识不清楚。

2、小声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毛毛虫是怎样盲目跟随的?

3、出示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4、齐读最后一段。启发学生思考:从毛毛虫的命运你想到些什么?

三、课堂练习。

1、形近字组词。

2、成语填空。

四、小结。

板书设计:毛毛虫的故事

法布尔;

一个跟着一个一圈又一圈;

一天不停七天七夜;

终于筋疲力尽死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8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工作总结8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工作计划8篇

2023年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结模板8篇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模板8篇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工作计划8篇

小三年级数学工作计划参考8篇

初二上册语文作文7篇

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上册教案通用8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041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