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有助于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教案需要根据不同学科和教育水平的要求进行定制,报喜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3年级语文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3年级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图画与汉字的关系,认识“日”“月”等8个生字。
2、会写“日”“田”等4个字和捺、点2种笔画。
3、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图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但是,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就能保持相对较长时间,如收看电视中的动画故事片,注意力范围狭窄。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图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另外,小学生渴望受到外界的认可,比如家长、老师的表扬,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及时、有效的对学生作出评价,也可采取“小老师”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难点: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禾”“火”等字。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日、月”等四个字,会写“日、火”2个字。
2、体会象形字形义结合的特点。
学时重点
认识“日、月”等四个字,会写“日、火”2个字。
学时难点
1、体会象形字形义结合的特点。
2、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日、火”。
教学活动
导入:故事激趣
1、故事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很早以前还没有汉字的时候。有兄妹俩,哥哥负责打柴,妹妹管洗衣做饭。有一天早晨,哥哥很早起来要到他家后面的`一座山上去砍柴,可是怎样告诉还在熟睡的妹妹呢他想了一个好办法,拿起树枝照着远处山的样子在地上画了一座山旁边放上一根柴。哥哥走后妹妹醒来,看到地上的图知道了哥哥的去向。中午,妹妹要去河边洗衣,她也向哥哥学在地上画图,她照着小河的样子画了几道弯曲的水流,旁边放上一件衣服。哥哥回来看到图后到河边去果然找到了妹妹,兄妹俩可高兴了。从此以后,他们就用山、水图来表示字,慢慢地变成现在的字。汉字多有意思呀!古人多聪明啊!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字。
2、板书课题
教师领读。
活动:看图猜字
1、猜一猜
教师出示象形字(贴图),学生猜一猜它们所指的事物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答案贴出对应图片)
2、说一说
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出这个字。(教师引导学生从字形和图片的关系上来回答)
3、小结
古人根据物体的形状画出来的图叫做象形字。
4、游戏:找朋友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生字卡片,请学生上黑板贴到对应的象形字下面,并领读。
讲授:看图识字
1、学习“日”字。
(1)课件演示动画象形字“日”演变成汉字“日”,引言:这是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个生字宝宝,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日)
(2)象形字“日”和汉字“日”发生了什么变化
(3)教师领读“日”字。交流:你对“日”字了解多少呢
(4)组词。
2、学习“月”字。
(1)课件演示动画象形字“水”演变成汉字“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遮住了月亮的身子变成了“月”的两个横。)
(2)交流:你认识这个字宝宝吗指名读,开火车认读,教师领读。
(3)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4)组词。
(5)拓展
教师领读儿歌《太阳地球和月亮》,帮助学生了解三者关系。
3、学习“水”字。
(1)出示图片,引出“水”字。
(2)课件演示动画象形字“水”演变成汉字“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3)你会读吗指名读,开火车认读,教师领读。
(4)水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5)组词。
4、学习“火”字、
(1)出示图片,引出“火”字。
(2)课件演示动画象形字“火”演变成汉字“火”,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3)你会读吗指名读,开火车认读,教师领读。
(4)火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5)组词。
(6)拓展
引言:水火虽然给我们带来很大帮助,但是如果我们使用不当,掉以轻心,就会受到伤害。
学生讨论交流:如何安全用火以及防溺水注意事项。
5、学习方法小结:我们通过看图,观察字的演变,学会了汉字,这些就是学习象形字的主要方法。
练习:我会写
1、强调书写习惯。
2、动画展示“日”“火”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
3、师生交流:在刚才书空的过程中,哪些笔画不认识哪些笔画写起来有难度
4、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相机介绍笔画“捺”和“点”,注意“日”的第二笔是横折。并针对难写笔画进行范写,重点指导“火”的笔顺。
5、教师完整范写2个生字,一边写一边讲解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7、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小学3年级语文教案篇2
学习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是件(制作混沌世界、巨人沉睡、惊天霹雷、开天辟地的动画片)。
②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能体现盘古开天地情境的音乐带。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①情境:播放多媒体课件。
②过渡,并揭示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③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④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盘古开天地》。
初读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②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③巩固识字。做给生字“找朋友”游戏(用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给其组词)。
④有感情地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
研读感悟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①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b、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②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③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想象感悟
①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②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③学生借助多媒体画面尝试复述。
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布置作业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第二课时
练讲故事
①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②评选方法:小组内互讲、互提意见,并推荐一句同学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③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④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左右结构的三种类型。提醒学生书写时,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创”字左宽右窄。注意写好半包围的字。
②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学生仿写。
③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比较、评议。
课后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
小学3年级语文教案篇3
?一匹出色的马》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
2、初读课文,知道一匹马指的是一根柳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一匹马”
2、强调“匹”的笔顺,这也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大家描红写一遍。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3、数量短语,你能说几个这样的短语吗?
4、老师加上红笔“出色的”,齐读课题,这是什么样的马?再齐读课题。
5、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质疑:为什么说是“一匹出色的马”?
6、导入:让我们看看是这匹马是指什么?怎么“出色”了?
二、初读课文
(一)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
2、思考:一匹出色的马到底指什么?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交流反馈:
(1)郊外泛起波纹葱葱绿绿柔软地毯异常恋恋不舍请求一株拾起骑马跨越
a、试读
b、小老师领读
(2)葱葱绿绿,你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恋恋不舍”什么意思?(找出文中句子,联系上下文文理解),近义词是“依依不舍”用“恋恋不舍”说一句话。
(3)词宝宝很调皮,离开字宝宝自己玩耍了,你还认识吗?抢答。
(4)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呢?
(5)堵住拼音一起认读。
(三)再读课文,出色马指的什么?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们(一家人)一起去散步,大家都被(沿途的风景)吸引,走了不少路。在返回的时候,(妹妹)不想走,让爸爸妈妈抱,(爸爸)巧妙的让妹妹高兴地跑回家。
三、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恋、像、求”的写法。
2、“恋”是上下结构,“心”的卧钩要写得平而稳。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一匹出色的马其实就是一根柳枝,那为什么出色呢?下节课我们来学习。
小学3年级语文教案篇4
一、课题:
能干的钟点工
二、教法与学情分析:
阅读法、自主学习法、阅读感悟、合作探究法。本课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介绍了家政服务机器人的劳动本领及外形特点。文章趣味性强,生活化对话较多,很适合儿童阅读,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理,又能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三、课型:
阅读课
四、教学目标:
1、认识“钟、铃、汤、禁”等18个生字,会写“块、扫、吸”等8个字及“两块,打扫”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机器人外形和能干的特点。
3、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和科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五、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读通、读顺、理解课文,并从中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六、教学准备:
收集机器人的图片和资料、生字卡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朗读课文,了解机器人外形和能干的特点。
2、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和科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一、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词语。
2、抽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分角色朗读,感悟1—6自然段。
(1)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内容,想想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
(2)分角色朗读,要互相评价,订正中体会词句的意思。(从中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第5自然段内容,体会机器人外形特点)
2、读说结合,感悟7—9自然段。
(1)重点讨论:机器人的能干表现在哪里?指导比较机器人与人洗窗户的不同,以及机器人怎样打扫房间、疏通下水首、修剪草坪的。找出相关词句想一想,读一读。
(2)让自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机器人是怎么能干。
3、自主理解、感悟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自主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学帮助解决。
三、指导朗读。
1、小组读。
2、个别朗读课文。
3、师生合作读课文。
四、读后拓展,课外延伸
(1)读一读“词语花篮”里的词语,照样了摘抄几个四个字的词语定在空花朵上。
(2)你知道有哪些机器人,它们能干些什么?说给同学听。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机器人的资料。
板书设计
能干的钟点工样子;
怪模怪样、能说话能干:
檫窗户收拾房间打扫地毯
疏通下水道收拾草坪
小学3年级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3、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教学重难点
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教学媒体准备使用
准备“爬山虎”图片,提前布置学生观察感兴趣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标出本组所学生字。
⑵小组读认,读中正音。
⑶全班交流读,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听写词语,注意书写正确规范。(自我表现)
4、选择两个词语造句。(小组交流)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意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疑说话:
⑴提出不懂的词语,共同交流解题。
⑵自由选择一组词,说一段话。
三、我的发现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细腻之处。
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这么细致、具体?
4、分角色读“小林”“小东”的话。
5、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课后从其他阅读材料中摘录类似的语句,积累在摘抄本上。
四、成语故事
1、认识事物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学生通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4、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明白“观察”与成绩的必然联系。)
5、交流成语含义。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日积月累
1、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作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
2、学生小组内读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老师巡回倾听,给予帮助。
3、抽读正音。
4、细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
5、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6、拓展:课后有兴趣的话,用一种花名,依照短文的句式说两句话。
小学3年级语文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学会“春、走、冬、百、瓜、果、谷、北”8个字;会认“季、歌、唱、种、行、园、粮、食”10个字。认识偏旁春字头、折文。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一年四季中大自然及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从心底里去感受自然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美好。
学习重难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入新课。
一年中有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对四季的了解和喜爱。(画、唱、读诗、说话)
3出示课文,春夏秋冬四位小精灵一块写了一首歌,送给大家,请你猜一猜歌名。(出示课题。)
二自主合作,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座互读,读准字音。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由小组长抽读生字卡片。
4学生通过玩“开火车”等游戏识记生字(去掉音节)。
5学生再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并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创设情境,指导朗读第一节。
1 学生朗读第一节。
2 结合生活体验,说说春天是怎样“悄悄”来到我们身边的。
3 出示课件,学生朗读第一句。
4 溪水一路唱些什么呢?学生自由想象,再有感情读第一句。
5 学生接着读第二句。
6 看课件,说说你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7 学生自由交流,理解“百花齐放”“春耕春种”等词语。
8 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句。
9 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节,读后交流,在春天里,还听见谁唱歌?
10配乐朗读第一节,感受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体会人们心中高兴的心情。
四写字教学。
1出示“冬”,读准后鼻音,学习偏旁:折文
2出示“春、走、百”谁有好办法记住这几个字?注意“走”的笔顺
3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漂亮?
4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认读生字。
2指名朗读第一节。
二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1学习第二节。
(1)学生朗读第二节。
(2)出示课件,朗读第一句。
(3)知了在唱些什么?再读第一句。
(4)看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理解“绿树成行”“瓜果香”
(5)有感情朗读第二句。
(6)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节。交流在夏天,还听见谁在唱歌?
(7)配乐朗读第二节。
2学习第三、四节。
(1)出示三四节课文的多媒体,让学生欣赏。
(2)学生自由朗读三、四节。
(3)指名朗读,说说红叶、北风唱些什么?在秋天、冬天你还听见谁在唱歌?
3朗读课文。
4比一比,谁背得快。
三写字教学。
1出示“瓜、果、谷、北”认读。
2谁有好办法记住生字朋友?
3注意:“果”先写日,再写木。
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1 四季的歌
冬
夏
春
秋
小学3年级语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德育目标: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实录
(一)媒体辅助,导入新课
以动漫flash——愚公移山导入。
学生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循声跟读。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示例:
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多媒体展示内容如下: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汝之不惠亡以应
一厝朔东无陇断焉
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惩山北之塞a、处罚b、警戒c、苦于
出入之迂也a、绕远b、迂腐c、困难
指通豫南a、指向b、手指c、一直
杂然相许a、允许b、赞成c、答应
且焉置土石a、哪里b、乃、才c、语气助词
一词多义
方:方七百里方其远出海门
曾: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吾义固不杀人
亡: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其:其如土石何惧其不已也帝感其诚其妻献疑
焉: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之:甚矣。汝之不惠告之于帝
翻译下列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③投渚渤海之尾。
④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学生自由回答,其余学生评价或补充。答案略写。]
(5)教师播放教学图片,每显示一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朗读课文相关片断。
第一幅:二山雄立图第二幅:在家庭会议上
第三幅:毕力平险图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
第五幅:神灵移山图
(三)研读课文,理解寓意
(1)学生分两组,展开课堂辩论。
辩题:愚公、智叟到底谁愚?
正方:愚公实愚
反方:智叟不智
辩词选摘:正方:愚公实愚
两座山雄伟高大。实难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况且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帮忙;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远运山外;路途遥远。运土石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反方:智叟不智
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确知移山之利,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有子孙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顺利开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有发展变化的观点;感动天帝,将山搬走,显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难而止,无所作为,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
教师总结:经过一番激烈的辩驳,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2)提问: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学生讨论交流。
示例: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大小、多少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成功、失败亦如此。
(四)品读课文,把握本文的艺术特征
(1)提问:有人认为本文以神话结尾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也有人认为它反映了作者阶级的局限性。你是如何理解本文的神话结尾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
教师点拨: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这个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2)关于对比、衬托手法
学生讨论
明确: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五)研读课文,总结升华
教师提问: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学生争相发言。
教师总结
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干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
(六)课堂小结
教师朗诵《愚公移山》歌词: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淡,望望头土: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多媒体显示)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学生齐读。结束全文学习。
(七)布置作业
(1)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仅有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战场点。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