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喜范文网 >方案大全

猫精品教案精选7篇

教案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案可以包括课程的跨学科连接,以促进综合性的学习,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猫精品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

猫精品教案精选7篇

猫精品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和运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提出除法应用题的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练习:我们来开一列特别快列车来计算出他们得数吧﹗

93 84 86 255 306

183 59 44 62 78

2、根据乘法写出两个除法算式。47=28

68=48

79=63

3、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要。

二七( ) 六九( )

( )八五十六 六八( )

( )八三十二 九九( )

( )九四十五 ( )七二十??

二、合作探究

1、谈话引入:你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是啊,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

请你仔细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从图上你可以了解哪些数学信息?

2、小组探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解决问题:

a、他们做了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学生列式:568=

用什么方法求商?你是怎样想的?

要是挂成7行呢?

b、做了49颗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多少?

c、带来了27个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独立完成,学生汇报。

学生归纳概括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74= 82= 96=

284= 162= 546=

287= 168= 549=

2、数学书练习题吹泡泡:

(1)小八戒吹出了这么多的泡泡太美丽了,你会用口诀把这些泡泡上的题目算出来吗?

(2)开火车计算。

3、小兔子过河:把同学分三大组,看哪个组的小兔子先到达对岸?先到达的奖励一颗星。

4、小鸟回家:

(1)学生独立计算

(2)连线

(3)汇报每一题计算时所使用到的口诀。

5、拓展题:

( )( )=7

( )( )=8

( )( )=9

四、课堂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熟练了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猫精品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会读餐、丢等13个生字,会写问、间等6个字。

2、联系生活,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不同心情。

3、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该真诚地去帮助他。

4、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

【课前准备】

课文朗读录音磁带,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在你的身边,有许多小伙伴,你们常在一起学习玩耍。有位叫玛莎的小朋友,她也有几个小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新课文《小伙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识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仔细听:是不是读准了字音?

3、检查自学生字:

⑴ 出示生字卡,检查读音。(重点读准餐糟粗等平舌音;概念 gài,不念 kǎi)

⑵ 同桌互相抽读生字。

⑶ 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⑷ 分组练习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4、播放朗读录音,听完后说一说:

⑴ 玛莎有几个小伙伴?他们都是谁?(勾画出维加、安娜、安东的名字)

⑵ 玛莎在春游那天遇到了什么麻烦?(引入课文)

三、朗读课文,明白小伙伴之间应当怎样互相帮助

1、玛莎装面包和矿泉水的背包丢了,她的心情会怎么样?读玛莎的话,体会她难过的心情。

2、玛莎的三个小伙伴都来关心她。学生自己读一读第2~8自然段,然后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⑴ 你觉得维加、安娜、安东三个人谁做得最好?为什么?

⑵ 安东这样做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⑶ 如果你是玛莎,你希望得到他们三个人中谁的帮助?为什么?

3、随着学生发表的意见,相机指导朗读和理解:

读其他小伙伴说的话应该怎么读?读安东的做法时应该怎么读?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人物,边读边配上动作。

四、分组活动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演一演。通过想象,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演。如:安东把自己的面包分了一大半给玛莎,玛莎会对安东说些什么?表演时加进自己想象的内容。

猫精品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寻找几组字母之间的共同点,并按照要求进行多次分类。

2)能掌握字母的分类方法。

活动准备:

(一)教具:

大转盘2、自制的大拼音卡片21张、黑板两块。

(二)幼儿教材:

每位幼儿一套拼音卡片(21张),火车头及7节车厢。

活动流程:

导入→给字母找朋友→游戏→亲子活动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巩固列车上都装入了什么?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上节课我们小强开的小火车上都装的是谁啊?(数字宝宝)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小强的列车上又装了谁啊!(想知道)

(二)游戏:“给字母找朋友”

1)教师:(出示老师自制的字母卡片)贴在黑板上。

提问:小朋友仔细看黑板上这是什么卡片?(字母卡片)

说说上面都有几种颜色?都是什么颜色?

看看这些字母卡片谁和谁长得像?可以做好朋友?

教师:小朋友可以从卡片的颜色上分、相同的字母、字母排列的顺序和数量上分。

2)请小朋友到前面来找卡片。教师:谁想到前面来帮字母宝宝找他的好朋友啊?说说为什么他们是好朋友?

幼儿找完以后,请幼儿自取卡片。教师:现在小朋友的书包里也有一张好看的卡片,请你们拿出来并拆下来,放在桌子上摆成三排。看谁的动作最快,老师这有小奖励。(注意摆时小卡片上的小箭头一定要在左边,谁来说说为什么?)

找朋友。(用转盘2)

老师转动转盘,让幼儿根据转盘的箭头指示圆点的颜色和数量来找

卡片。如:箭头指向两个绿点,就表示找卡片中有两个绿色的所有卡片。谁来告诉爸爸妈妈这个颜色和圆点是什么意思?(表示圆点的颜色和数量)请幼儿找出后摆在旁边,并数数有多少个。(老师巡回检查,表扬选对的幼儿)

(三)小强的小列车又要去旅行了,但他有个小要求,就是小朋

友要把好朋友放在车厢里,都摆对了,才能带着字母宝宝去旅行,你们愿意帮忙吗?(愿意)

(四)亲子活动:

教师:那快把你的卡片列车请出来吧!放在桌子上,然后我们来比赛,看谁摆得快又好!

准备好了,开始!(这是可请爸爸妈妈或观摩老师一起来参与活动)

谁摆好了,请举手!老师给予粘贴奖励幼儿!

自评:

这个活动是思维游戏活动第三单元《卡片列车》活动4的内容,这是一节开放课,经过与指导老师仔细研讨后制定了以下内容:

在幼儿进行活动时,着重让幼儿加深寻找数字或字母之间的共同点,并能进行分类。我觉得让幼儿自己归纳分类,对他们来说是个难点,我就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让幼儿进行分组找,并把相同关系的卡片贴到墙上,让幼儿反复找,反复说,比一比,看谁还有不同的分法。因为是大班幼儿他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老师不要向他们灌输答案,要多给机会、给时间让幼儿自己去发现相同点。孩子找了很多,最后老师给总结一下,因为孩子掌握得很好,所以在给字母找朋友时,孩子就能独立发现字母之间的共同点,个别幼儿有错误,其他幼儿也会很快帮他改正过来,活动时幼儿兴趣很高,观察仔细,特别是在比赛时,家长都急着要帮忙,但孩子不让,要自己摆卡片列车,摆对的幼儿很有自豪感,自信心增强了,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了如何找相同,找规律,并把有相同关系的卡片放在一起,从而培养了幼儿做事认真有序的好习惯,活动效果很好。

猫精品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大胆地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

2、初步懂得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寓意。

活动准备:

兔子、乌龟纸偶;《龟兔赛跑》课件

活动重点:

大胆地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

懂得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寓意

活动过程:

一、 龟兔赛跑音乐引出,激发幼儿兴趣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龟兔赛跑音乐)

2、这首音乐说了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呢?

3、原来是兔子(出示纸偶)和乌龟(出示纸偶)它们两个要来一次赛跑比赛,比比谁先跑到终点。你们认为谁会赢?为什么?(教师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有的人觉得跑的快兔子可以赢,有的小朋友觉得跑的慢的乌龟能用好办法赢。那到底谁能赢呢?我们来看一看。

二、分段欣赏,表达自己的想法

1、在听故事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在听的时候,请你们注意听兔子、乌龟的对话,然后注意看他们的表情。

(一)播放故事第一段——比赛开始

1、故事中的兔子说了什么话?(请一位幼儿模仿)

2、你能学一学兔子说这句话时的表情吗?(引导幼儿表现出兔子骄傲的样子)

3、教师用手偶做出表情,将幼儿模仿的话再强调一遍。

4、你们觉得这只兔子对待别人的态度怎么样?(骄傲)

5、小结:这可真是一只骄傲的兔子。

(二)第二段——兔子醒来

1、比赛刚开始,谁跑在前面,谁跑在后面?(兔子在前面,乌龟在后面)

2、跑的很快的兔子跑在了前面,于是他做了一件什么事情?(睡觉)

3、它怎么会想到要睡觉的呢?

4、兔子心里是怎么想的,有没有小朋友来学一下?(乌龟敢跟我比赛跑,真是天大的笑话,我现在就睡上一觉吧!)

5、兔子睡觉了,那慢吞吞的乌龟呢?他又在做什么事情呢?(他在继续往前爬)

6、你觉得乌龟爬得累吗?

7、那它为什么不休息呢?

8、跑的很快的兔子睡觉了,慢吞吞的乌龟呢在继续爬,那最后到底是谁先爬到大树下呢?我们继续听下去。

(三)第三段——结束

1、最后谁赢了比赛呀?

2、你们有没有想到慢吞吞的乌龟竟然会赢跑的很快的兔子呢?

三、理解故事内容,表达自己想法,初步懂得故事寓意

1、乌龟最后赢得了比赛,为什么慢吞吞的乌龟能赢跑的很快的兔子,请你们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2、你比较喜欢故事中的哪个小动物呀?为什么?

3、小朋友们,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想法吗?(引导幼儿大胆说说自己的想法)

4、总结:我们小朋友都很喜欢故事中的乌龟,因为它做事情骄傲,能够坚持到底,于是取得了胜利。

5、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句好听的话: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5、在你们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只要坚持,就能取得成功的事情呢?

四、延伸

1、那如果还有第二次比赛,你们觉得谁会赢?老师在图书角里准备了龟兔赛跑的图书,请你们一起去看一看,想一想。

猫精品教案篇5

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速度的计算

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行,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羡慕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

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讲授新课

1、速度

组织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讨论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

得出:“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学生讨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

提问:怎样比较小明和小马谁运动得快呢?

启发学生回答: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

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v=s/t

单位:m/s或者是km/h

例题:书本23页

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

练习:20m/s= 54km/h=

例题:书本24页

指导学生学会熟练掌握公式的变形。

2、匀速直线运动

指导学生观察图11.2—2。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汽车开动时,汽车刹车时,足球在草地滚动时等等)

平均速度:v=s/t 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三)课堂小结

1、怎样表示运动的快慢?

2、速度是怎样计算的?

3、速度的单位怎样进行换算?

4、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变速运动呢?

(四)作业

1、书本26页第一、四题

2、完成相应的同步测试

(五)教学后记

猫精品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流,学会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在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感受诗

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独立的思考,以及与同学的交流,透过诗句感受诗中的情感、解读诗人的情怀。我们以往的逐字逐句的理解,只能将古诗的韵味淡化和肢解。我们力求透过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对情景的想象,让学生在课堂中跟随着教者,回到历史,咀嚼诗文,走进诗人的心灵,将与文字的对话提升为与诗人的对话。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诗人陆游及当时历史背景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认识一位诗人,他就是宋朝的诗人——陆游。对于这位诗人,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汇报资料)

师小结:1127年,陆游3岁时,家乡中原被金兵所占,他从小就饱受战事之苦,但他天生聪慧,自幼好学不倦,12岁就能作诗文。青年时他便才华横溢。乱世中,他曾经驰骋疆场,保家卫国。他也曾在为父母官时,不畏强权,救百姓于水火。但由于朝廷的昏庸,陆游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1192年,68岁的陆游罢官隐居阴山老家已经四年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没有让老人的心平静下来,诗人感慨良多,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师板书课题)

二、解题

指生读题目,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这个深秋的夜晚,心头的煎熬使诗人久久不能入睡,将晓时分,诗人步出篱门,凉风袭来,更增添了诗人心中的惆怅,诗人仰天长啸,向沦陷区的父老发出了慨然一叹,写下了这首千古佳句。(课件出示)

三、读诗

1、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请同学们认真读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读准诗的节奏。(学生自由读)

2、 指生读。、

3、 师范读。(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

4、 指导学生再读。

5、 小结:每一首古诗中,都有一个故事、都有一段情、都有一幅画,这

首诗向我们展示的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品读、感受、体会。

四、体会诗的意境

请同学们结合书下的注释和课前收集到的资料,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和小组同学们合作着学,动笔写一写,与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诗中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学古诗后汇报:

(一) 体会“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 你从哪句诗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汇报(前两句)。

2、 你从这句诗中的哪里体会到了华山之高?(摩,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摩”是我们本课的生字,千万记住下面是手字。你从这个字悟出什么呢?(师板书这个字。)

3、 学生汇报,用自己的语言把心中的画面再说一说。师:黄河真的有

三万里那么长,华山真的有五千仞那么高吗?这样写诗人是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呢?(生回答)

4、 师:这是古诗中常见的写法,是一种夸张的方法,也是一种虚指,

所谓的虚指的方法就是在数字的运用上不确切,但目的在于突出事物的特点,虚指会比使用实际数字更有感染力。(你知道哪些诗句中也运用了这样的虚指的手法呢?)

5、 这首诗当中,这种虚指方法的运用,让黄河与华山的豪迈气势展现

在我们的眼前。你们看:(放图片),师:这就是浩浩荡荡的母亲河-黄河,这是奇峰峭壁、高耸入云的华山,在我们的中华大地上还有浩淼的长江,一览众山小的泰山,壮美如画的庐山瀑布,高峰林立的武当山,美如仙境的清明上河园,风光旖旎的西湖,这众多的名山大川织就了中华的锦绣河山。同学们,看到这些你想发自内心地说点什么呢?

6、 谁能不慨叹这河山的壮美呢!(板书:壮美河山)让我们再读一读这

两句,读出心中的赞美,读出黄河和华山的气势。(课件出示前两句)

7、 指导读:请在脑中想象着画面去读,可以大声读、小声读、闭上眼

睛读、带着动作读,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2名同学读。

(3)齐读。试想在这样的风景如画的家园中生活,该是一件多么幸福和快乐的事,但是诗中向我们展示的南宋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二)“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继续汇报:透过诗句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接着汇报。(简单说出后两句诗的意思。)(“遗民”指的谁?“王师”又是谁?)

2、怎样的苦难生活让家园被占的遗民们把眼泪都要流干呢?孩子们,请你们想象一下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你们的想象都是历史的再现,老师收集到了相关的影像资料,让我们跟随相关的资料,共同目睹那段惨痛的历史。(放课件)你怎样的感受呢?(学生自由说)

3、本应幸福的生活却被金人的铁蹄践踏,中原的河山依旧,却已不再有往日的风采。(板书:已不再)有的只是黄河在悲泣,华山在哭诉,人民在苦苦挣扎,那一声声惨烈的哭声,让我们看到老百姓们的心里在流血,眼里在流泪。这是怎样的泪呢?(痛苦……的泪)

4、此时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看这句诗“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个又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苦盼王师)从1127年到1192年,这六十五年中的每一天,诗人和中原地区的人们都在艰难的企盼中度日如年。但是一年过去了,人们的土地被霸占,牲畜被掠走,壮年人惨死在金人的铁蹄下,丝毫没有王师要来的消息,真可谓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十年过去了,孩子饿死在母亲的怀里,无数的人骨肉分离、流离失所,仍不见王师的踪迹,生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整整六十五年过去了,陆游已经由一个3岁的孩童,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真是望眼欲穿啊!王师却始终没有到来。真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他们一直苦盼的王师到底在做什么?南宋诗人林升写了一首诗就是对南宋统治者们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首诗就是《题临安邸》。(课件出示诗,指生读。)同学们,你们看到他们在干什么?(生自由说)

6、师:这就是当时的地图,老师现在所指的这一部分原来都是宋朝的疆域,当时定都汴州(也就是现在的开封),1127年,金兵南下,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汴州被占,北宋从此灭亡。康王赵构躲过这场劫难,逃到了杭州,建立小朝廷,称为南宋。赵构一方面因为软弱无能,另一方面不愿也不肯收复中原,怕自己的皇位不保,所以在杭州他们不顾中原百姓的苦难生活,仍然日日饮酒,朝朝作乐,怎不让人心寒!齐读这首诗。

7、当中原地区沦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他们在寻欢作乐;当人们苦苦期盼王师救他们于水火的时候,他们却还在昏昏度日。一年又一年,百姓们望眼欲穿,可苦盼的王师却始终没有到来。(板书:终不来)此时遗民们留下的泪还仅仅是痛苦的泪吗?对,是愤怒、是绝望、是无

奈……让我们再读这两句诗,表达我们心中的复杂情感。指生读。(2—3名学生)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把心中的感受尽情地表达出来。齐读! 四、诵读全诗,

同学们,这位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远望“壮美河山已不再”,想想“苦盼王师终不来”。自己欲报国却无门,满心哀怨、满心无奈,都化作了这慨然长叹:(指题目)再看题目中的这个“凉”字,书_解释为:乘凉。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学生自由回答)是家园被占、百姓流离失所的凄凉,曾经的诗人壮志满怀,却不能继续征战沙场,满心的报国之志却受到万般阻挠,即将终老,愿望还始终不得实现,这又是何等的悲凉……看来你们读懂了这首诗,也读懂了诗人。那用我们的朗读表达心中的感受。学生练读全诗,指生读,(两名)试着背诵一遍。 五、体会爱国之情:

这首诗写于1192年,而在此之前和在此之后,他把他对国家的赤诚的爱化作了不朽的诗句,让我们来倾听一下:(出示三首诗《关山月》《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关山月》五十三岁时,当时的朝廷上下都过着苟且偷生的生活。陆游因不和那些屈膝辱国的人同流合污,而被罢官,即便如此,他仍然不忘国事,以无比愤怒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师读)

?书愤》陆游62岁时,仍见朝中上下一片沉迷,而自己壮志未酬,心中的郁闷、失意、化做了滔滔江水狂泻而出,写下了这首诗。(指生读)

这时68岁的陆游眼看国局动荡,山河破碎,虽然病痛缠身,但爱国激情始终在胸膛内涌荡,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指生读)

尤其是这首大家熟悉的《示儿》,陆游在86岁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金兵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还在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从中感受到什么?是啊,这“几处今宵垂泪痕!”的伤感,“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无奈,“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期盼。还有这“但悲不见九州同”的终身遗憾。让我们看到了这位老人浓浓的爱国情。让我们带着这种挚诚的情感齐读陆游的绝笔。

六、结束全课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不能细细品读这几首诗的意味,课后大家收集资料,进一步走进诗人,解读诗人的情怀。那就让我们师生此时共同做一次陆游。用我们的吟诵表达内心的万千感慨。孩子们,全体起立。师创设情景:秋天的黎明,你推开篱门,顿时凉风袭来,想想同胞们苦难的生活,想想自己满腔的报国之志不能实现,顿时老泪纵横。不禁吟诵到:学生背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清凉 凄凉 悲凉

壮美河山已不再 摩

苦盼王师终不来

猫精品教案篇7

一、教学第一部分。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学生分角色读题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

(3)拓展:小结已经学过的作文修改方法。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

(2)让学生思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意思。(强调修改的意义)

(3)学生学习、领会作家老舍和叶胜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要看念的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

(5)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谈话导入。

(由本单元所学课文导入)

2.诵读《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

(1)学生自由读散文。

(2)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学生反复练习诵读

(4)指名读,齐读

3.感悟

(1)指名读问题: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实?(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读后感想。

(3)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4)师生小结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一只猫作文500字7篇

有趣的猫教案优质8篇

有趣的猫教案6篇

笑猫日记之读后感最新5篇

写小花猫的作文300字5篇

介绍猫的作文100字8篇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猫作文最新8篇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猫作文6篇

小花猫作文300字5篇

猫市场调研工作总结报告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355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