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制定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案的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提前准备所需的教学资源和材料,下面是报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10内减法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10内减法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 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
3.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4. 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5. 使幼儿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二、复习5的组成
三、出示直观教具
四、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
五、玩“谁最快”游戏
六、书写算式
七、教师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1、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2、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3、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10内减法教案篇2
教学内容:学习100以内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两数相减时,对准数位,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上借1当10。
3、会正确书写算式。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两数相减时,对准数位,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上借1当10。
教学准备:图片、计算卡片、本、笔。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列出算式:35-17=
2、教师利用竖式方法讲解:
第一步骤:先算个位,5不够减7,上十位上借1当10,也就是15-7=8。
第二步骤:再算十位,3借走1是2,再减1等于1.
3、最后是35-17=18。
4、请幼儿说出退位减法口诀。
5、出示计算卡片口算:
45-28= 57-29= 62-26= 66-39= 31-24= 75-59=
6、游戏:找错
7、拿出本、笔书写算式。
8、教师讲解,幼儿书写。
9、教师巡回检查,并指导。
10、作业展览,教师讲评。
活动延伸:
水平一:幼儿自由活动。
水平二:练习口算。
10内减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0与内、数的认识,利用数的组成,熟练掌握10 以内的加减法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数的组成,理解算理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会独立思考
教学用具: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
2、情境;小朋友在电梯里说出自己家的楼层。你猜一猜,他们分别住几楼?
3、填空:4+( )= 8 6+( )= 10
5+( )=9 8+( )= 10
二、加法表;
(1)观察有什么规律,可以讨论
(2)汇报
(3)开火车
(4)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三、学习减法表:
方法同上
四、小结
板书:
加法表 减法表
略 略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的:
巩固10以内加减法
教学重点:
复习大括线题,区分求整理与部分的题
教学难点:
弄清部分与整理的关系。看图说图意
课前准备:
图形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7-3=4 6+2=8
(二)看图列出两道加法和减法算式 3+4=7 7-3=4
4+3=7 7-4=3
(三)在○里填上+ -号 订正:3-2=1 6+3=9 4-4=0
3+2=5 6-3=3 5+2=7
(四)填空并回答问题
1、看图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西红柿有几个?3个,蘑菇有几个?3个土豆有几个?4个茄子有几个?)
2、哪种菜最多?(土豆)哪两种菜的数量同样多?(西红柿和蘑菇同样多)西红柿、蘑菇、茄子共有几个?(3+3+2=8)
(五)口算练习7题1.自己计算注意方法2.小组订正互查互改1+4+3=8
板书:
3+4=7
4+3=7
7-3=4
7-4=3
7-3=4
6+2=8
10内减法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范例和自己的已有经验,知道加减法应用题讲一件事,说两个数字,问一个问题。
2、能看实物、图片或情景,初步学会仿编9以内的加减法应用题。
3、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9以内的加减法应用题。
活动准备:
1、图卡:红花,黄花,加法算式卡片。
2、教学挂图一张。
3、各种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拍手游戏老师说:"小朋友,告诉我,8可以分成2和几。"生答:"8可以分成2和6。"接着问:2加6等于几,生答。
二、激趣引入:出道题来考考你。
1、谈话交流,让小朋友帮助中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出示例题。
"小明做了5朵红花,4朵黄花,一共有几朵花?"2、理解应用题的`结构。这道题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几个数?还问了什么问题?请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感知应用题的结构:要说一件事,2个数,还要问一个问题。
三、接龙游戏:大家来编题。
1、出示图片,老师讲事情,请幼儿提一个问题。
2、老师出示实物2支短铅笔,3支长铅笔,幼儿看着说一件事,并说出两个数,可由老师提问。
3、幼儿两人一组,一人编实物,一人提问。
三、操作活动:看题卡编应用题(题卡上有算式,还画有实物)1、教师引导,看题卡如:23=?编一道关于铅笔的应用题。
2、同桌的小朋友合作,看手中的题卡,一人说条件,一人问问题,然后交换提问。
3、幼儿反馈信息。
四、我编你算看图上不同的东西编出不同的加法应用题。幼儿两两结伴,一人编应用题,一人在横线上列算式。
10内减法教案篇5
活动设计背景
5以内的加减法是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学生由幼儿园学习的基础,计算除去个别学生有难度,大多数学生掌握较好,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这个内容上面来。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 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
3.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2、复习5的组成
3、出示直观教具
4、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
5、玩“谁最快”游戏
6、书写算式
7、教师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1、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2、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3、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10内减法教案篇6
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教材第47~51页(例1、例2和练习八)
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和用计算器计算:教材第52~55页(例3、例4和练习九)
整理和复习与探索实践:教材第56~5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难点:自主地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
课时安排:7课时
(1)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p.47、48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教学准备:在黑板上的板书。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1、课前在黑板上板书:
钢笔8元
笔记本3元4角
讲义夹4元7角5分
水笔2元6角5分
问:我们平时说价钱习惯说成几元几角几分。现在请你把它们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名说一说:8.00元,3.40元,4.75元,2.65元
这些小数哪些能化简?把它化简成最简小数。(8元,3.4元)
2、看黑板上的四样商品的价钱,请你选择两件商品并算出总价。
交流:(可能有的几种情况)
(1)钢笔和笔记本一共多少钱?
口答算式和结果,板书:8+3.4=11.4(元)
问:这个“11”哪里来?为什么8加的是3而不是4?
补充竖式说算理(略)强调:8是整数,3是整数部分的,要和它对齐。
补充一个整数加法的竖式,说说整数加法在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特点:右边对齐。
仔细观察小数加法:右边不对齐。
追问:那该对齐什么?(小数点)
补充:把8改写成8.0,体会小数点对齐。
那你做这样的题时,会不会把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的0补出来?
指出:没必要补,但要注意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对齐。
继续算一算:钢笔和讲义夹的总价,钢笔和水笔的总价。
(2)讲义夹和水笔的总价:
指名列式,板书竖式。观察竖式,体会“小数点对齐,就等于相同数位对齐”。
算出结果:7.40
指出:竖式上算出的结果是两位小数,写在横式上的时候要化简成7.4
(3)笔记本和讲义夹的总价:
列竖式计算,再次体会小数点对齐。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小数加法和以前学的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
(都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10进1。)
要注意那些地方?
(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竖式上正常计算,横式上要化简。)
3、看黑板上的信息,问:笔记本比讲义夹便宜多少钱?
指名列式,板书竖式(略)
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完成后交流得数。
注意最后题,竖式上的计算结果是3.00,如果有横式,只要写成3
2、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再订正。
第1题,小数点没对齐。第2题,得数的小数点没点上。第3题,只写了小数部分,整数部分要写0。
3、口算第50页的第1题。
指名读得数,注意能化简的要化简。
4、完成第50页的第3题。
看线段图,说说图意。看线段图分别提出加法、减法算的问题。再算一算。
三、检查预习作业。
10内减法教案篇7
五年级数学教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教师提问:前几节我们学习了什么?(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方法是什么?(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出示一组数:
(1)自己任选两个数组成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2)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
(3)引导学生把上面算式分成两类:
一类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类为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教师引入:
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我们已会做,那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又怎样计算呢?这节
课同学们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一)异分母分数加法.(学生任选一个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
1.教师提示:你学过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又学过了通分,请你用学过的知识把
分母不同的分数加法计算出来,能行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汇报结果:你怎么做的?把思路说出来.
引导学生明确:以为例,与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用通分的方法使他们分母相同,找分母2和3的最小公倍数,用最小公倍数6做公分母,就是,就是,加就等于加.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计算.
板书:
4.你认为最关键的地方是干什么?
运用通分方法把不同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
5.反馈练习:
(二)异分母分数减法(学生任选一个分母不同的减法算式)
1.教师提示:请你依照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问题.
2.汇报结果.
3.填空,并说明理由.
4.反馈练习:
(三)整理法则.
1.启发学生讨论:根据上面做题的过程,怎样把异分母加法法则和异分母减法法则合并成一个法则.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3.反馈练习: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说说应用什么法则及计算过程.
③验算.
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的验算方法相同,都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用差加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联系?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然后按照()法则进行计算.
(2)分数的分母不同,就是()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化成()分数再加减.
(3)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列式计算.
(1)与的和是多少?
(2)减去的差是多少?
3.填空.
4.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以前,火车乘轮渡过长江,需用小时,现在从大桥通过只用小时.现在火车过江比乘轮渡节省多少小时?
五、布置作业.
计算
六、板书设计.
导分母分数加、减法
计算(也可能是别的)
10内减法教案篇8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6页内容及练习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三、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四、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口算。
9+6+
5+5=
6+8=
8+6+1=
8+2+1=
6+5+1=
2、师: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3、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二)探索新知。
1、介绍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书15页内容)
2、教学例1。
(1)中国特有动物的种数。
鸟类98、爬行类25。
(2)列出算式。
①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②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学生独立书写竖式。
③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④讲评:个位相加满十时向十位进一,小1写在十位的右下角。十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小1。
⑤同桌相互检查。(口述算法)
(2)试一试。
5+5+1=
8+5=
6+7=
9+9=
6+4+4=
提问学生说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在书上计算第16页的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引导完成练习四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