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性教案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社交能力,具备互动性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下面是报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球的美术教案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球的美术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的过程中,尝试绘画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2.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感受美术活动的快乐。
3.体验亲情的美好。
活动准备:有荷叶荷花的大背景图、画笔、视频、青蛙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好,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有一种小动物开始出来活动了,今天呀它们也来到了我们班,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啊?长的是什么样子的?”(请小朋友们认真看,看完老师有问题要问大家)
2、放视频(小蝌蚪游)
提问:有谁知道这是谁啊?
谁能说一说它长得什么样子啊?(圆圆大大的脑袋,细细长长的尾巴)
他们是什么颜色的啊?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啊。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和我用手一起来画一画小蝌蚪。伸出一个小手指。
教师示范:先画一个圆圈当脑袋,再画一根线条当尾巴。
脑袋涂上漂亮的颜色,变成一只可爱小蝌蚪。
二、激发幼儿作画兴趣
1、出示难过的'青蛙妈妈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啊?(青蛙)对啦,是青蛙妈妈,可是你们看,青蛙妈妈怎么这么伤心啊?老师来告诉你们吧,因为啊,青蛙妈妈的小蝌蚪们都找不到了,所以青蛙妈妈很伤心。那我们来帮一帮青蛙妈妈好不好?(好)那我们要怎么帮助青蛙妈妈呢?有了……老师啊,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用我们的小画笔来画一群漂亮的小蝌蚪送给青蛙妈妈吧。”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老师啊,想先请一位小朋友来送给青蛙妈妈一只小蝌蚪。”到展示台作画。教师和幼儿一起说儿歌。
(2)根据幼儿作画水平,发放不同的作画材料。
三种材料:纸上有小蝌蚪轮廓图,请幼儿涂色。
纸上有圆,请幼儿添画尾巴,并涂色。
请幼儿独立作画。
(教师提作画要求:注意不要把颜色图到轮廓外)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3、大部分幼儿结束时,播放视频(怎样画,播放时念字)
播放前:现在啊大部分的小朋友都画完了,我们来看一看这里也有一个小朋友他是怎么画小蝌蚪的。
播放后:这个小朋友和我们画的一样嘛?那以后我们可以尝试着用他的办法画出不一样的小蝌蚪来送给青蛙妈妈。
三、展示作品
“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把画完的小蝌蚪来送给青蛙妈妈”
教师帮助幼儿把作品粘到大背景图上,启发幼儿说一说小蝌蚪看见青蛙妈妈会说些什么?
四、结束
师幼共同边唱边游来庆祝青蛙妈妈找到了小蝌蚪。
球的美术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正确表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关系和发型、服装的细节特点,巩固画正面人的技能。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加深幼儿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请配班老师配合上课。
2、带花边的纸或一次性纸餐盘若干、彩笔。
活动过程:
1、引出教师节,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我们班上有几位老师?你们怎样称呼她们?明天就是教师节了,今天我们给老师画张像,画好后,送给老师好不好?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特征。
教师:现在我们看看王老师的头发是什么样的?(长发、短发、直发、卷发、辫子等)衣服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式?衣服上有什么特点?
幼儿观察、回答。
教师:我们看看王老师的胳膊在身体的什么部位?腿在身体的什么部位?胳膊和腿是怎么动的.?再看脸上眼睛的位置等。
幼儿回答。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我们可以画一位老师,也可以画两位老师。要把老师的头发和服装的详细的特点画出来,先画头,再画身体,最后画胳膊和腿,大家都很喜欢王老师,要把老师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掌握人体的结构关系和各部分的比例。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画老师的侧面。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教师:我们来找一找,哪几张画画的是王老师?哪几张画画的是耿老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老师非常喜欢,这是我们教师节收到的最好的礼物,谢谢小朋友们。
活动延伸:开展照相馆游戏,为顾客照像(画像)。
小百科:老师又作教师、师长、导师等,是一种职业,古已有之,指传授学生知识的人员,有各种教育类型(如语文、数学等),班主任也为老师之一;也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和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正确知识和指导,有能力的人。
球的美术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应知: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应会:能运用冷色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冷色知识,体验冷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初步掌握冷色基本知识,并能以冷色为主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难点: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三)学习材料
教师:色卡、冷色为主的图片、教学课件《生活中的冷色》、学生优秀作业、绘画用具
学生:冷色为主的图片、绘画用具。
教学活动
课前准备
布置课前准备:收集表现水的图片。
组织教学
欣赏书中图片《水》。
组织研究活动
冷色卡中再分析偏冷和偏暖色。举例说明对比关系。
欣赏冷色表现水的图片,淡一谈冷色给你的感受。
分析、交流活动。
冷色给人的感受:清爽、宁静、安详、庄重、高雅、朴素
讲授新课
演示运用冷色表现水波纹方法:
将冷色滴洒在盆水中,(不要搅匀)趁色彩没有完全散开,将生宣纸覆盖在水面上.浸透轻拿出即可呈现自然水纹。
艺术实践
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准备好水盆、颜料、生宣纸
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展示评价
l组织小组展示作业。
2组织评价作业。
给自己的画起个名字,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球的美术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照哈哈镜,激发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发现。
2、通过照一照,摸一摸,说一说等操作活动使孩子能知道凹、凸镜。
3、培养孩子乐于探索影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生活中各种不锈钢制品(如:碗、杯子、热水瓶、锅子、锅铲等);凹、凸两面哈哈镜;人手一张会发亮的板(制作方法:在每块泥工板上贴上银色闪亮即时贴)。
课时:4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活动,激发孩子在照哈哈镜时寻找发现。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面很有趣的哈哈镜,你们想不想来照一照,看看哈哈镜里的你是什么样的?照完以后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二、进入活动主题,使学生发现影像。
1、初次尝试——发现影像
师: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也有许多东西会让我们照了变的很有趣。比如:我们吃饭的碗、烧菜的锅子、热水瓶等等。不信呀,就请大家试一试。照一照热水瓶里,碗里——————的你是什么样的?
师:你照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碗里的我倒过来了;我发现锅铲柄上的我变长了;我发现茶杯盖子上的我头变大了脖子变小了——————
师:为什么热水瓶里,碗里,锅子里的你会变的这么有趣呢?
第二课时
1、再次尝试——探索影像
师:请小朋友再去照一照,并且用手模一摸,想想你为什么会变。
学生:我摸到碗的外面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我摸到锅铲有的地方光滑有的地方不光滑——————
小结: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凹凸不平的,所以照出来才这么有趣呢!
2、探索活动
师:请小朋友从椅子底下取出一块板,这快板也能让我们的脸照的很有趣。请小朋友动动手、动动脑,怎样照才能让我们的脸变的很有趣?
请学生上前边演示边讲解自己的.发现。
总结:原来呀当板凹进去的时候会把我们的脸照的胖胖的,这就是凹透镜;当板凸出来的时候会把我们的脸照的瘦瘦的,这就是凸透镜。我们去把这个发现告诉其他小朋友吧!
第三课时
一、引导学生照哈哈镜
师:哈哈镜里的你,是什么样的?
生:“变成大胖子了”“变得又瘦又高”“上面瘦瘦的,下面很肥”
师:为什么哈哈镜里照出来的人,会变得这么有趣呢?
(请你看一看,摸一摸哈哈镜面和我们平时照的镜子有什么不同?)”
小结:哈哈镜的镜面是凹凸不平的,是不是这个原因才使里面照出来的人变得很有趣呢?老师先不告诉你,要请你们来玩一个东西。
二、引导孩子操作锡箔纸板。
1、师:请你用不同的方法来照一照,让照出来的你变得很有趣。并把自己所用的方法及结果记录下来。(学生进行探索)
2、师:你是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
小结:当这块板凹进去或凸出来的时候,照出来的我们会变得很有趣。现在,你知道哈哈镜的秘密了吧。
第四课时
一、引导学生在周围生活中寻找有趣的影像。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能照出你有趣的脸,现在,老师要请你到四周去照一照找一找。学生进行操作探索活动
师: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小朋友发现有许多东西都能照出脸。当镜面凹进去或突出来时,照出来的脸会变得很有趣。
二、游戏——《我照哈哈镜》
请学生边念儿歌边用肢体表现高、矮、胖、瘦等。
?我们来照哈哈镜》
嘻嘻哈哈,我们来照哈哈镜。
不准动不准笑不准开玩笑。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望远镜等,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光的秘密。
球的美术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中国画蜗牛独特的螺旋造型。
2、学习运用中锋画出蜗牛的螺旋形。
3、体验国画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了解蜗牛的结构和生活习性。
2、课件:蜗牛图片多幅。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一、通过欣赏,体验画面中的情趣。
师:画上有什么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你感觉它们的心情怎样?
二、重点观察蜗牛壳独特的螺旋造型,讨论画法。
1、讨论蜗牛壳的'螺旋形画法。
师:这些画中的蜗牛长什么样子?(背上背着蜗牛壳,蜗牛壳都是螺旋形,头上有触角)我们怎样才能画出这种螺旋形呢?
2、讨论蜗牛身体的画法。
师:蜗牛的身体怎么画呢?
3、教师小结:用中锋笔尖从里到外绕或者从外到里绕画蜗牛壳;笔尖用淡墨,先按后拖再提画出身体,最后添画触角。
三、幼儿创作,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师:你准备画几只蜗牛?你要画的蜗牛会在哪里?在做什么呢?
四、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师:你最喜欢哪一幅蜗牛图?为什么?
(评价可侧重于画面中色彩的丰富程度、内容和情趣性、用笔的连贯性等。)
【活动评析】
在该活动进行前,可以在科普区展示大量与蜗牛相关的图片,帮助幼儿了解、熟悉蜗牛的基本特征。活动结束后,可在美工区提供笔墨,供幼儿继续进行国画创作。
球的美术教案篇6
设计思路
现在的小朋友们接触自然的机会较少,成人眼中普通的沙石、雨雪,在他们看来都是亲密的玩伴,充溢了生命力。这时,引导他们从自然中去发现美,发明美是很重要的。中班的幼儿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此基础上,我让父母带领幼儿采集朴素、不起眼的小石块,让幼儿根据石块的形状大胆想象,用色彩鲜艳的油画棒装饰,既让幼儿体验到接触自然,独立发明的快乐,又增强了他们在不同材质上进行美术活动的能力。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尝试在小石块上添画小鱼的活动。
2.学会综合应用线条和色块进行装饰。
3.体验在石块上作画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形状各异的洗净晾干的小石块。
2.油画棒人手一份。
3.几块画好小鱼的石块。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客人小鱼,理解范画
1.“小朋友们,今天班里会来一位小客人,你们仔细看,他是谁?”教师当场画出小鱼。
2.“原来是一条小鱼,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条鱼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些部分组成?”
说一说鱼的组成部分,具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3.它今天是来找它的石头好朋友的,你觉得他会找什么形状的石头做好朋友呢?(什么形状找什么形状的石头)
4.那我们找找看,找到了一个,这个有点像的,那我们把这条小鱼画在这块石头上面,并给它涂上漂亮颜色吧!
5.石头也来找好朋友了,这是一块椭圆形的石头,那他会找怎样的鱼儿呢?
6.椭圆形的石头会找椭圆形的鱼儿,那椭圆形的鱼儿要怎么画呢?我们一起试一试吧!(幼儿徒手画,教师简单画一下)
二、幼儿作画
1.讲清楚活动要求a.第一次进行石头绘画,所以一定要注意石头的安全性;b.请小朋友感受一下,在石头上作画和在纸上作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幼儿作画,教师个别辅导。
三、海底世界小参观,互评作品。
把画好的石头画放在海底世界中,让小朋友参观,互相评价学习。
球的美术教案篇7
活动名称:
救生圈。
活动目标:
尝试用绘画或粘贴的方法装饰救生圈。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各种粘贴材料、蜡笔、各色颜料。像救生圈形状的作画纸。
活动室布置:
收集各种款式的救生圈。
活动过程:
一、欣赏
夏天里,天气很热,有什么办法使自己凉快?(幼儿泛讲)
欣赏活动室四周的救生圈,引导幼儿观察这些救生圈上的各种图案花纹。
向幼儿介绍:夏天去游泳能使自己凉快,但不能一个人去游泳,必须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并要套好救生圈,游泳时也要文明游泳。
二、制作
1、出示做的救生圈,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2、讨论制作方法:
1)用蜡笔在救生圈上画上自己喜欢的花纹与图案。
2)找自己喜欢的手工纸,剪出各种形状进行粘贴。
3)用颜料粉刷救生圈的颜色。
三、请幼儿说说自己救生圈的价格
让幼儿根据救生圈上的花纹或者图案,进行封闭式数数,数出的总数就是救生圈的`价格。找找价格最贵的是哪一只救生圈。
四、延伸
“动手角”里有许多的材料,明天我们还可以继续做出各种款式的救生圈来。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小百科: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练习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胶制成,内充空气,也叫作橡皮圈。另外,此词也用作形容人胖,肚子周围突出的一圈肥肉。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