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完善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只有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我们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教案,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大班10以内的单双数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大班10以内的单双数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圈画,数数活动方法,引导幼儿区分单双数。
2、发展幼儿的观察里,思维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
ppt、作业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认识单双数
师: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小星星,它们也要找朋友,请大家帮帮它们吧!
(出示ppt)
1、说出相应的数字。
师:在找朋友前,想请小朋友先分别说出它们没队前相应的数字。
2、圈星星找朋友,认识单双数。
师:非常棒!下面就请你们给它们在队伍里面两个两个的
圈上找好朋友,好吗?第一队只有一个,它有好朋友吗?(没有)
师:对,那第二队谁来帮帮忙?
(总共请两位幼儿起来说说怎么找朋友)
师:咦?你们发现了什么?
(ppt演示)
小结:两个两个数,最后有个找不到朋友的数就叫做单数。
两个两个数,都找到了朋友的数就叫做双数。
师:那10以内有哪几个单数呢?
幼:1、3、5、7、9
师:有哪几个双数呢?
幼:2、4、6、8、10
师:非常棒!你们再告诉我一边好吗?
二、闯关游戏巩固对单双数的认识
1、第一关:找身体上的单双数
师:嗯,你们真厉害!那王老师要考考你们,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认识单双数了,你们敢接受我的挑战吗?
师:好,现在请你们找找我们的身体上有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ppt你们说的对不对呢?
(观看ppt)
2、第二关:双数抱朋友,单数抱自己。
师:哇!你们太厉害,我要换一个难一点的游戏。这一关
叫做单数抱自己,双数抱朋友。
(先找个幼儿上来和老师师范,在将全班幼儿分为三组上来,根据ppt出现的数字玩游戏)
3、第二关:找一找,涂一涂
师:哇,都对了哦!这么难的挑战你们都成功了,你们这么棒,我也送给你们一个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
师:礼物就藏在这张魔术纸,小朋友把所有的双数图上颜色,礼物就会出现了,行动吧!
师:小朋友们都做对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答案吧。
三、活动延伸:
小朋友,单数、双数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出现,你们知道有什么吗?我们来看看。
幼儿大班10以内的单双数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单数与双数的含义。
2、学习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各种玩具、食品等替代品)1—10的代币券,铅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骰子两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谈话引入,说说上超市的经历。
2、观看课件,说说上面的7代表什么意思?理解代币券的用途。
二、在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两个两个圈一圈,猜想你能买几样东西?还有没有剩下?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通过交流和比较,理解单双数
1、提问:你有几元钱?共买了几样东西?是不是跟你预想的一样,还有剩下的钱吗?
2、回收代币券:出示红黄两座房子,引导幼儿将有剩余的排红房子下面,没剩余的排黄房子下面。
3、教师小结:
①两个两个地数,剩下一个的我们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单数,它们是1、3、5、7、9;两个两个地数,都能找得朋友,并没有剩下的我们给他叫双数,它们是2、4、6、8、10。
②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4、出示课件,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单双数用红黄两种颜色出现)
5、通过将数字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引导幼儿发现单数和双数是交替排序的。
四、通过进一步操作,巩固对单双数的`认识
1、通过发现自身器官的数量,进一步巩固对单双数的认识:引导幼儿寻找身体上某些器官的数量,并说出它们各是单数还是双数。
2、分组操作:
幼儿两人一组扔骰子,将所扔的数字写在表格中,看看最后得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3、老师和幼儿共同验证。
活动反思:
?认识10以内单双数》是一个数学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初步理解单数与双数的含义。学习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如何将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数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时幼儿的生命”,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抛开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活动中,我通过设计了“2元超市”购物的情景。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购物活动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启发幼儿寻找身上哪些器官的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在一系列活动中循序渐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单双数概念更深刻的理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10以内的单双数。
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活动中幼儿与老师的交流多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少了,不能很好的进行交流与沟通,这一点在以后教学中会多加注意。
总之,整堂课下来,课堂氛围很好,幼儿也很投入,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幼儿大班10以内的单双数教案篇3
活动名称:
数学《10以内的单双数》
活动目标:
1,理解10以内单双数的含义,区分物品数量的单双,了解单双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2,感受10以内单双数的排列规律,初步尝试辨别简单两位数的单双数。
3,能愉快、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10以内单双数的含义,了解单双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难点:感受单双数的排列规律,初步尝试辨别简单两位的单双数。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超市代币券操作卡,超市物品图片若干,彩笔(同幼儿数),标有价格的超市物品(同幼儿数),单、双标识卡,货物架。
活动过程:
一、创设2元超市购物游戏,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出示2元超市货架,引起幼儿兴趣,了解2元超市的特点。
2.出示5元代币券,引导幼儿尝试“怎样在2元超市购物”。
二、幼儿在操作中,初步体验、感受10以内的单双数。
1.幼儿操作代币券在2元超市购物,初步了解单双数的不同。
教师与幼儿个别交流后,请幼儿说一说:
哪些代币券有剩余钱币?哪些代币券没有剩余?
2.出示红、蓝房子,帮数字找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幼儿操作:将单、双数代币券分别归类到红(单数)、绿(双数)的房子里。
(幼儿操作白板课件)
总结规律:2个2个数,都有好朋友,就是双数。2个2个数,剩下1个孤孤单单的就是单数。
3.通过寻找自己身体上的单、双数,巩固对单、双数的认识。
三、了解单、双数的排列规律。
出示1-10数字,初步发现单、双数的间隔排列规律。
小结:一个单数,一个双数,单双单双,永远都是好朋友,交替排列。
四、“超市理货员”游戏,加深巩固幼儿对单双数的理解、区分。初步掌握简单两位数单双数的区分。
1.就“超市理货员”游戏进行评析:“是否按照价格是单数还是双数摆放的物品”?
2.引导幼儿观察1和11,2和12,寻找其规律。
小结:10以上的`数字,不论大小,只要看这个数字的尾数,就能判断是单数还是双数。尾数是单数,这个数就是单数;尾数是双数,这个数就是双数。
3.请幼儿对“13、14”进行单双数的区分
引导幼儿用“尾数是什么数这个数就是什么数”的规律来区分、验证单双数。
五、拓展幼儿经验,感受生活中的单双数。
引导说一说生活中用到的单双数,进一步拓展幼儿对生活中单双数运用的认识。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继续找一找生活中的单双数,了解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能够初步建立单双数概念,学习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单双数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只靠说教给幼儿很难区分。我以《逛超市》的游戏情境贯穿于整个活动始终,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游戏中轻松掌握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1.生活化、游戏化情境,有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通过幼儿已有的“购物”生活经验引入主题,再进一步尝试“2元购物”这一特有形式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2.紧扣活动目标,有效设置活动环节。
从学习“如何使用5元代币券到2元超市购物”到“我们也到2元超市”;从“你的代币券剩下了吗?”到“相同的是买到了一样多的东西,不同的是3元代币券剩下1个,4元代币券没有剩下”这些有效环节的设置,使幼儿对单双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更具象、容易。
3.准确把握教学语言,形成了有效的师生互动。
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注重引导幼儿与教师、同伴以及材料之间的互动,促进幼儿主动建构知识。通过操作、比较、寻找规律、发现规律的过程理解掌握单双数的概念。
4.定位准确的拔高拓展。
在幼儿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对简单的两位数(11-14)进行单双数的区分。此过程既对幼儿掌握概念后的应用进行了验证,又避免过度拔高,小学化倾向的出现。
幼儿大班10以内的单双数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及游戏能较熟练地分辩10以内的单数、双数。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3.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动物、背景图、幼儿操作纸、笔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一年一度的动物狂欢节开始了,森林里的动物都来参加了,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了?它们各自有几个?
(2)幼儿分别说出每个动物的数量。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进入绿色们的要求:狂欢节的管理员说,这次动物这么多,需要分批进入,首先绿色通道的是一种动物里能两个两个结对的可以优先入场。教师先示范小动物两两结对找出单双的方法:依次了解2个兔子、10只猴子、8只猪、4只公鸡、6条蛇
(2)还有一些一种动物里剩下一个的要从红色通道进入,他们分别是:7只鸟、1只老虎、三只小老鼠、9只蝴蝶、5只松鼠
(3)还有很多小动物想参加,管理员说忙不过来,请小朋友来帮忙。
(4)幼儿操作,根据能力操作材料的分配,圈完贴上墙。
(5)教师总结:两个两个找朋友,到最后剩下一个,孤孤单单没有朋友,这样的`数叫单数;两个两个找朋友,最后都有朋友,没有剩下,这样的数叫双数。教师进行校对
3.游戏固新知:
(1)小动物们都区分了单双数,邀请幼儿一起前往,进入单双数的舞池,幼儿站立到单双数的舞池中(再次确定幼儿是否掌握)
(2)游戏“抱双,躲单”。
老师报10以内的数,幼儿做相应的躲和抱的动作。如:报的是单数,幼儿蹲下,双手合并放在身子的两边,表示孤单的样子,报的是双数,幼儿找到一个朋友抱抱。
4.参加好舞会回家乘车去,按单双号乘车, 结束活动。
幼儿大班10以内的单双数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对排图讲述活动有兴趣,通过活动懂得害人终害己的道理。
2、能根据图片的内容思考故事情节发生的顺序并正确排列图片。
3、根据自己排列的图片,有序、连贯的讲述故事内容。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让幼儿了解什么是酒米。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导入:有一只狐狸醉了,你们猜猜它是怎么醉的?醉了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教师打乱图片顺序,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
(1)、出示图一,提问:这只狐狸手里拿的是什么?你们猜猜它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这么做?
幼儿观察后请2——3个幼儿讲述,教师进行简单的评价。
(2)、出示图四。提问:发生了什么事?狐狸是怎样被猎人逮住的?让幼儿充分想象,并与同伴说一说。
(3)、出示图二和图三:幼儿观察后请1——2个幼儿讲述狐狸到底是怎样被抓住的?是否与自己刚才的想法一致。教师引导幼儿从情节的编构、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3、幼儿分组自由排列图片,完整讲述。
(1)、幼儿自由分组。
(2)、教师交代自由分组活动任务。
(3)、幼儿分组讨论讲述,教师参与其中,了解幼儿的讲述情况,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4)、每组派代表讲述故事,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自评和互评。
4、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自己编排的故事,为幼儿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5、幼儿再次排列图片,自由讲述故事。
教学反思
在教学“10以内的单双数”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与教师、同伴以及材料之间的互动,让他们充分感受和体验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并引导幼儿整理、归纳单双数的学习经验,促进其逻辑思维的提高,这样才会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案例做到了以下五点:
1、紧扣活动目标,有效设置了活动环节。
2、创设生活化、游戏化情境,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3、准确把握教学语言,形成了有效的师生互动。
4、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促进了幼儿主动建构知识。
5、面向全体幼儿,实现了集体教学活动效益的最大化。
幼儿大班10以内的单双数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感知10以内单数和双数排列规律。
2、激发幼儿参与数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一定数量的卡通玩具。1—10的数字卡片若干。
2、自制小奖品和金钥匙若干。
活动过程
1、介绍“中奖游戏”。
(1)提问:“什么叫中奖?”老师解释,帮助卡通宝宝找朋友。如果帮它们都找到了朋友(指都找到了一对一对卡通玩具),就算中奖,能得到奖品。如果其中有一个卡通宝宝找不到朋友,则不能得到奖品,也就是没有中奖。
(2)讲解游戏规则。
每人请出若干数量卡通宝宝来做游戏。分成弟弟妹妹两队,进行比赛。提示幼儿可用已经玩过的非正式活动中“圈一圈”游戏的方法,来玩中奖游戏。
2、第一轮游戏将幼儿分成两队进行,理解双数和单数的意义。
(1)第一轮比赛结束后,引导幼儿讨论:他们能不能中奖?为什么?加深对游戏意义的理解。即:帮助卡通宝宝找到朋友,就能中奖,反之则不行。
(2)第二轮比赛后,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弟弟队(或妹妹队)总是能中奖?让幼儿知道游戏中“请多少数量的卡通宝宝”是能否中奖的关键。
小结归纳:遇到2、4、6、8、10的数量的卡通宝宝都能找到朋友,也就都中奖。遇到1、3、5、7、9的数量的卡通宝宝都会剩下一个找不到朋友,所以不能中奖。
(3)认识2、4、6、8、10是双数;1、3、5、7、9是单数。
3、第二次玩中奖游戏,练习正确较迅速的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1)介绍第二次中奖游戏规则:老师抽取10以内任意一张数字卡片,如抽取的数字卡片是双数,幼儿找一个朋友相抱;如抽出的数字卡片是单数,则幼儿作双臂交叉抱状。对者得奖,错者不得奖。
(2)游戏速度要求由慢到快。
(3)游戏评价。
4、第三次中奖游戏,感知10以内单数和双数的排列规律。
(1)介绍游戏规则:有1—10的数字卡片,幼儿根据老师要求翻卡片,如翻对则中奖。
(2)出示从小到大排列的1—10的数字卡片(反面),告诉幼儿这些数字卡片是从小到大,从1开始排队的,让幼儿了解其排列顺序。游戏开始,教师发口令。
1:翻出这些卡片中全部的双数。
2:翻出这些卡片中全部的单数。
(3)讨论:某某小朋友怎么会较快的把全部双数卡片翻出来呢?
xx小朋友怎么会翻得较慢,漏了一个单数?有没有让他翻得又
快又对的好办法?(感知和积累1—10中单双数见
(4)讲解小结
后续延伸
本次活动结束以后,可组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区别单双数的活动。如:利用点名机会,让幼儿从学号中辨别单双数;外出时,从大街小巷门牌号码上认识单双数或双数的排列等等。从而让幼儿进一步区别单数和双数。
家长参与
家长可与孩子一起进行区别单数和双数的活动,如:家庭生活中让幼儿分发筷子,知道一把筷子在一双双的分发后,看最后剩下的是一根还是一双,来判断先前拿的一把筷子是单数还是双数。然后给幼儿一定数量(10以内)的纽扣或纸牌(超过10以内的数量),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来区别单双数。
说明
本次活动前,我们已通过非正式活动“圈一圈”投放了有关区别单双数的活动材料,如对实物数一数,圈一圈的活动。部分幼儿已有将两个数量的实物圈成一个集合的'感性经验,初步感知了数量中单双数的意义,但这仅是一些初步的,点滴的,零碎的经验,尚需帮助幼儿进行整理,使幼儿从具体的,形象的事物现象中抽象,提炼出单数和双数的概念。因此我们设计安排了本次活动。通过多个游戏活动环节,让幼儿区别单双数,并感知单数和双数的排列规律,激发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
幼儿大班10以内的单双数教案篇7
一、设计意图:
数字对幼儿来说是空洞枯燥,但幼儿对生活中的物品充满了乐趣,于是我将一个个的数字融入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来感受单、双数的概念、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本次活动设计的主导是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依据:《指南》提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等。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尝试操作,能熟练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依据:《指南》指出5-6岁幼儿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序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三、活动准备:
1、课件、音乐《小树叶》、玩具小火车。
2、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树叶、小猫小狗图片、纽扣、瓶盖)依据:《指南》指出5-6岁幼儿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序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同时,教师应充分运用废旧品,让幼儿在有效的探索中充分发展。
四、活动重难点:
正确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知道两相配的是双数,余下的.一个不能两两相配的是单数。
依据:《指南》指出5-6岁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五、活动过程:
(一)以歌曲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习新知,让幼儿找出10以内的单数、双数
?1、出示挂图,让幼儿感知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
2、幼儿分组操作(小猫小狗图片、纽扣、瓶盖废旧品),尝试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三)开火车体验学数学快乐,结束教学。
依据:《指南》指出要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幼儿每天接触的各种事物都会和数、量、形有关,教师应充分运用废旧品,让幼儿在有效的探索中充分发展。
六、活动反思:
首先我以歌曲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自然导入新知,其次我运用课件让幼儿学习新知,最后我引导幼儿进入操作区巩固新知。
依据:《指南》让我认识到了应该怎样更好的去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