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认真对待写教学反思,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实用的教学反思是督促我们不断成长进步的,下面是报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1
小数的意义是认识小数的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本课时从橡皮、信封和练习薄等物品的价钱出发,引导学生感知两位小数的含义。
在教学时,我出示了三种商品图及标价,让学生用“角”和“分”作单位说说这三种商品的价钱,并追问4角8分是多少分。这部分内容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没什么大问题,包括怎么读小数也没大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小数意义的教学方面。我从1元=100分出发,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分,那么1分就是1元的,就是元,还可以写成0.01元。可能在教学时太抽象了,话也有点长,也没有使用什么直观的教具,教学效果不好。学生都知道1元=100分,但是我说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说出每份是1分,这令我很意外。我心想1元里有100分,那么平均分成100份后,每份就是1分了,这是很容易想到的,但是学生就是反应不过来。在这部分教学时我不仅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且还搞的学生稀里糊涂的,我觉得主要太抽象了。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实在反应不过来,我就急中生智,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正方形,把它平均分成100份,那么如果我把这个正方形看成“1“元,那么每一份就是1分,画了图之后学生掌握情况有所改观,但是课后我想想,其实这个例子不是很好,因为这会给学生另外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一个正方形可以看成1元。可能我太不了解学生了,太高估他们了。
在这节课后学生对小学的意义有所了解,但并不是掌握很好,如果教师适当提醒,学生还是能说出是怎么分的,怎么来的。从这节课看来,我觉得小学五年级的教学应该以直观思维为主,特别是小数的意义这部分。可以说这部分老师也头疼,更别说学生了。在这一章复习时,我发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小数的意义了,但单位换算问题很大。可能是我教学新课的时候太急了,也有可能是板书不够或是对他们要求太高了吧。呵呵,我还需要好好总结的。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2
这节课是小数乗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乗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乗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三、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3
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商不变的性质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把已学的整数知识迁移到小数学习中,注意让学生区分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不同的地方,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易于掌握小数除法知识,同时,还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在教学中,我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如:“买奶粉”、“买扫把”等事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学生计算、观察、比较、回忆、讨论、交流得出整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的归纳过程,总结出小数除法的意义,又根据整数除法计算的方法去类推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找出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异同,加深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在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教师虽然注意与整数除法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了异同点:异的就是:小数除法中被除数和商带有小数点,而整数除法没有小数点。同的就是:都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余数要比除数小。但共同的还有一点没有让学生总结出来,就是:当余数不够除时,要把较小的一个单位上的数落下,与前一个较大单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再除。
在对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教学处理中做得比较好。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对齐的特点,并引导理解其中道理:当整数部分还有余数时,要与十分位的数结合起来再除,这时结合起来的数表示的是几个十分之一,除得的商就是几个十分之一,这样,商的小数点就点在十分位前,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正好对齐。
在这节课中,教师教学节奏不够紧凑,学生练习时间比较少,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没有得到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得到及时强化和巩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刻苦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加快上课节奏,同时,注意使用激励性语言,及时表扬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4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以及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所创设的情境是《买书》,教材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的初步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计算错误。我觉得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粗心,不认真,而是因为他们没有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所以我觉得应该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如《买书》就是一个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其实它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算”,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购物情境来理解:3.2元+11.5元=14.7元有很多方法,(1)3元+11元=14元,2角+5角=7角,14元+7角也就是14.7元。(2)3.2元是32角,11.5元是115角,32+115=147角,也就是14.7元。(3)用竖式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5
1、教师主导性太强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2、新授前相关复习不够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夯实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4、忽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根本区别。小数加减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
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经过此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6
今天上午我在辅导班带的一对四,用了二十分钟简单的给他们讲了这一课,教学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昨天晚上备课,从网上找到五年级上册的教参,单元末尾正好有这一课时的教案,遂抄了一遍,又看了几遍,揣摩了一下。今天在讲课中发现还有一些可学之处。
1.复习引入,出示几道除法算式,其中包含一道224÷4,这与教材例一会出现的算式22.4÷4相似,一起对比,前面是整数除法,后面是小数除以整数,引出课题。后面教学时,用这两道除法竖式对比,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让学生讨论后回答:除的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做22.4÷4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把两道竖式放在一起比较,增加了学生思考的环节,让学生自己把结论说了出来。
2.教学环节非常仔细,一环扣一环,师生互动比较多,这一点也是值得学习的。
3.小数除法竖式中讲解每一步讲解都非常仔细,首先盖住小数点后面的4,用22÷4余2,问学生余的2是什么意思(表示2个一),然后把4露出来,把小数点后面的4写在余的2后面,再问这个24表示什么(表示24个十分之一),用24个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应该是多少呢(每份应该是6个十分之一)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呢(在6的前面点上小数点)
上这节课的反思:
1.周末学生比较放松纪律需要加强
2.在讲到24个十分之一时,学生不容易理解,但能懂得小数点后面的4代表4个十分之一,我讲解的时候是这样的,24:2写在4前面表示20,既然4代表4个十分之一,组合在一起就是20+4,就是24个十分之一。
关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3.再讲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自己发现规律,记忆非常深刻。在后面的.做一做中,也几乎没出现忘点小数点和点错小数点的问题。
这节课,让我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还有就是现在不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少了,在课堂上的发挥感觉没有以前熟练了,这是要改进的。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7
小数乘小数是整数乘法的发展,是小数乘法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和整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内容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即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在转化的过程中,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是学习的重点。我以为这一节知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本节课的课后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出现以下错误现象:
1、竖式中的错误:部分学生列竖式时,按照加减法的计算方式对齐小数点的位置列式,显然是对算理没有理解。
2、积的小数位数数不对,体现在两方面:有的孩子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也算在小数位数里了,导致积的小数位数总是多两位。
3、还有部分学生在积的末尾有零时,先划去0再根据因数的小数位数点小数点,从而使积的小数位数总是少一位或几位。
4、由于因数中间有0的.整数乘法没过关,在小数乘法笔算时也犯同样的错误。
对于学生所出现的这些错误,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确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说算理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改错题的机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学习的时间,因为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是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应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在讲算理的同时,重视计算技能的培养,细化类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做到既重视教学过程又重视教学结果;既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这样才能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