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所写的教案一定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语言《画》教案反思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语言《画》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能认真倾听故事,理解小老鼠将旧皮鞋做成皮鞋车,帮助小伙伴的故事内容。
2、能根据故事情节,大胆续编故事,提高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故事皮鞋车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活动。
引导幼儿观看课件,由局部到整体逐一出示“旧皮鞋”,破解悬念。
“草地上有一样东西,它要和我们捉迷藏呢!它把身体藏起来,一点一点地露出来,猜猜可能是什么?”(采用幼儿喜欢的藏猫猫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猜想的兴趣)。
(此环节中,教师要用简洁、幽默的语言回应幼儿的猜想,肯定幼儿的动脑,目的是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为下一步的活动开展作好铺垫。)
二、提出问题,激发思维。
教师:“这是一只怎样的鞋子?”
“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只旧皮鞋?”
“奇怪,这支旧皮鞋怎么会在这儿?”
(这一环节的几个问题非常关键,能调动起孩子的各种感官,仔细去观察,去猜想,去倾听,去表达。教师要及时肯定、鼓励孩子的回答)。
三、演示课件,边讲边问,分段理解故事内容并进行续编。
1、讲述故事第一部分,引导幼儿大胆猜想。
草地上有一只旧皮鞋,小兔经过这儿,用脚踢了踢说:“多破的鞋子!”说完,蹦蹦跳跳的走了。小松鼠经过这儿,看见了这只鞋子说:“多臭的鞋子!”说完,捂着鼻子走开了。小老鼠经过这儿,发现了这只鞋子。
(教师此时的角色是回应幼儿,针对幼儿不同的回答进行总结并点睛提升,引导幼儿充分猜想、充分表达)。
2、讲述故事第二部分,理解小老鼠将旧皮鞋做成皮鞋车的过程。
教师讲故事:小老鼠找来了一块抹布,把旧皮鞋擦得干干净净,又找来了一瓶胶水,把裂缝粘得结结实实的,还采来了一束鲜花,把皮鞋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最后又按上了轮子和方向盘,一辆干净漂亮的皮鞋车就做好了。
“小老鼠用这只旧皮鞋到底做成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我们一起来学小老鼠做皮鞋车吧!”
(首先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制作皮鞋车的过程,然后重点引导幼儿模仿小老鼠做皮鞋车的动作:擦、粘、贴、安,从而理解做皮鞋车的过程。)
3、引导幼儿续编故事。
“小老鼠有了这辆干净漂亮的皮鞋车,会开着皮鞋车去做什么?请小朋友接着往下编故事。”
幼儿创编并讲述。
(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创编和表述,同时针对幼儿的语言表述、用词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并启发幼儿讲的与同伴不一样。)
4、讲述故事第三部分。
“小朋友讲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听一听故事中的小老鼠开着皮鞋车干什么去了?
“嘀嘀!嘀嘀!,老鼠开着车送小兔子去上学,小兔子说:“谢谢你,小老鼠,你的车真漂亮!”嘀嘀!嘀嘀!小老鼠开着车帮小松鼠运松籽儿,小松鼠说:“谢谢你,小老鼠,你的车真好看,可惜我没有!”
小结:原来,小老鼠去帮助小兔子和小松鼠了。
四、播放配音课件,引导幼儿完整倾听故事,提升经验。
“小老鼠有一辆干净、漂亮的皮鞋车,小兔、小松鼠为什么没有呢?”
“你喜欢小老鼠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小老鼠的形象特点:聪明、能干、乐于助人、节约、废物利用)
“小老鼠又聪明、又能干、又爱帮助人,所以他有一辆干净漂亮的皮鞋车,开着它,小老鼠多威风啊!我们也来开汽车吧!”
五、在欢快的“皮鞋车”音乐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悬念入手,层层深入。
故事《皮鞋车》简短易懂,蕴含了丰富的教育内涵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本次活动将故事分为四个层次,配以生动形象的课件,从悬念开始,层层设计问题,由局部到完整逐步推进,将作品内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机联结,互为一体,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充分表达,乐于助人等社会性教育同时也得以渗透。
2、教育价值,充分挖掘。
通过教学活动,我们可以感觉到,孩子们发展的不仅仅是语言能力,最重要的是在过程中他们思维、想象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和创造。与故事本身的价值和想象思维的价值相比较,孩子们得到的远比故事本身的价值要多得多。这个故事给孩子们提供的空间十分广阔,活动中通过孩子思维的扩张促进他们语言的发展,比如他们的想象和表达、他们的思维与语言的有机结合,他们的句式与词汇的发展,整个过程中孩子不停地想,不停地说,最总又落脚到了语言的表达上,这个落脚是高层次的、深层次的,这也正是我们语言教育的最终目标。
大班语言《画》教案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诗歌并感受诗歌里对水的热爱。
2.理解诗歌语言,并初步尝试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编诗歌的能力。
4.能简单复述诗歌《有趣的水》。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ppt课件清水一杯不同颜色的卡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声音,这个声音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看看谁的耳朵最灵。
2.播放水滴的声音,引导幼儿说出,是水的声音
3.刚才,我们听了水的声音,下面,我们来看看水。(出示水,引导幼儿说出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二.学习儿歌
1.水是很调皮的,他可喜欢跑来跑去了。他到了不同的地方,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2.出示图一(孩子流泪图片)
提问幼儿水变成了什么?泪水。泪水是小小的,那老师要来问你们了.小小的水是什么水?引导幼儿完整回答,小小的水是泪水。接着提问。泪水除了小小的,那他的味道是怎么样的?(咸咸的)对了,所以,咸咸的水是什么水?引导幼儿完整回答咸咸的水是泪水。
3.出示图二(西瓜水图片)
提问幼儿,西瓜水的味道。甜的。以问答式的方式提问幼儿,甜甜的水是什么水。
引导幼儿完整回答,甜甜的水是西瓜水。
让幼儿自己说出西瓜水的特征,以问答式的方式提问幼儿
4.图三(农民伯伯流汗图片)
提问幼儿,图上是谁,在干什么。这时水变成了什么。(汗水)。以问答式的方式提问幼儿,劳动的水是什么水。引导幼儿完整回答,劳动的水是汗水。
5.图四(海水图片)
提问幼儿,海水的颜色特征。(蓝蓝的)。以问答式的方式提问幼儿,蓝蓝的水是什么水。引导幼儿完整回答,蓝蓝的水是汗水。
6.学习完整的儿歌
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好听的句子。老师把它们写下来,变成了一首诗歌。
出示有趣的水,教师范读。
让幼儿跟老师一起念诗歌做动作。
7.引导出问答式诗歌的含义,让幼儿理解
小朋友们看一看,这首诗歌和我们以前学习的诗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中间有问号,后面有句号)对了,这种形式的诗歌就叫做问答式,就是前面问,后面答。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游戏。老师问,小朋友答。读完后换女孩问,男孩答。
三、仿编诗歌。
1.出示图片,让幼儿看图片进行仿编
(柠檬水,冰水,可乐水,喷泉)让幼儿根据各种水的特点自己来提问。
四.节约用水
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让幼儿谈谈水的用处及如何珍惜水资源。
五.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用有趣的水来了解了问答歌的形式,小朋友都变成了小诗人。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能用问答歌的形式来仿编儿歌。接下来,我们就到外面去找一找看一看,还有哪些东西能编成诗好吗?
教师跟幼儿一起念诗歌《有趣的水》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诗歌《有趣的水》是幼小衔接领域的内容。这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用清新精炼的.语言,描绘了四种不同形态的水,抓住水这一关键点,以问答的结构形式,情景交融,分别把小小的水,甜甜的水,跳舞的水,健康的水,编入了诗歌,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妙。大班幼儿在以具体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因此具备了学习这首诗歌所要求的类比、迁移能力。本次活动借助于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提问、看图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朗诵,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诗歌的形式,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创编,充分体现了让幼儿在轻松快乐中学习。
根据《纲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能力实际、知识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从活动目标反思: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引导幼儿感受、理解诗歌里对水的喜爱。2、知识目标.:理解诗歌语言,并初步尝试有感情的朗诵诗歌。3、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编诗歌的能力。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教学的难点: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
活动过程中的反思:《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引入活动中,我设计让幼儿壁上眼睛,倾听水的声音,让幼儿有了想说的情感基础,再通过图片的形式,让幼儿有了学习的兴趣。我先采用了分句跟诵法,因为形象的的图片很容易在幼儿的头脑中引起对诗歌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4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了诗歌的完整性。所以,选用分句跟诵法,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然后才是让幼儿完整朗诵,让幼儿对学习内容有了完整性的记忆,完成了教学的重点。在访编活动中,《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根据大班幼儿的语言能力来考虑,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时,考虑诗歌的结构不是很简单,幼儿又第一次尝试访编,所以,我提供了具体的水的图片。让幼儿根据图片,图谱思考,访编,经过教师的引导示范和帮助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的尝试访编,突破教学的难点
活动不足
(一)在活动过程中,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幼儿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不足,对事物间的依存关系不了解。这在访编过程中就会遇到阻碍,在活动前我应该让幼儿先熟悉各种各样的水。比如水的各种形态,水的颜色等等。
(二)由于幼儿的知识能力与语言倾听表达能力有个别差异,在一次活动有限的时间内,即要学习诗歌,又要访编诗歌,就可能导致个别幼儿无法真正学习体会诗歌内容,无法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也就无法进行访编,所以我认为可以对部分幼儿进行二次学习体验诗歌内容后,才能访编诗歌
(三).在最后仿编的环节中,
在仿编诗歌部分,使用的图片等给幼儿提示,幼儿在成功仿编后,产生了自豪感和进一步探索和仿编的欲望,但是教师没有及时大胆放手让幼儿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主仿编,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的想象,如果能用实物,例如柠檬水,汽水,冰水,热水,让幼儿亲自体验一下,可能会更有利于幼儿想象,这是我本次活动的不足。
大班语言《画》教案反思篇3
活动目标:
⒈仔细观察画面,解读猎狗当选最佳守卫的过程。
⒉能围绕故事发展情节,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
⒊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⒋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有关绘本的ppt、书中小动物的图片、“选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⒈出示ppt,树上贴着:招聘守卫一名。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树上写着什么?聘请是什么意思?(招工,请一个人来做这个工作)守卫是什么意思?(站岗、保护)
⒉引导幼儿猜测。
师:猜猜看,这张招聘广告是谁贴的?(幼儿猜后,师出示山羊图片)为什么要贴这个广告?(幼儿畅所欲言后,师出示大灰狼图片)
⒊教师小结:现在知道为什么了吧,原来是为了守卫小羊们。
二通过观看ppt,理解故事内容
⒈出示ppt2:
⑴师:来了许多招聘者,来了几位?(教师带幼儿一起数,按顺序,共14位)谁能一下子尽可能多的说出他们的名字?(幼儿回答)
⑵师:可是山羊公公只需要一名守卫,到底该选谁呢?(幼儿畅所欲言)有没有什么办法来选出来呢?
⑶师:山羊公公决定用过关的方法来选。什么是过关?(一关关选)
⒉出示ppt3:第一关比身高。
⑴师:第一关比的是什么?你怎么看出来的?(比身高,师出示横线)
⑵师:确实是比身高,这条线是什么意思呢?(合格线:身高超过表示胜出,没超过就淘汰)
⑶师:在这一关中谁胜出了?谁又被淘汰了呢?(引导幼儿观察,过矮的被淘汰)
⑷师:这一关有几个小动物胜出了?
⑸师:还需要淘汰几个小动物?
⒊出示ppt4、5、6:第二关举重。
⑴师:猜猜它们在比赛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幼儿畅所欲言)
⑵师:现在他们举的都是100公斤的木头,这次你觉得谁胜出了,谁淘汰了,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⑶师:现在进行了几关比赛?(2关)
⑷师:你觉得前两关中谁最出色?说说你的理由。(幼儿畅所欲言)
⒋出示ppt7、8:第三关
⑴师先出示比赛结果:老虎、猩猩和猎狗赢了。
师:这次谁赢了?猜猜这关可能比的是什么?(幼儿畅所欲言)
⑵出示接飞盘图。
师:原来比的是接飞盘。为什么要比这个?(灵敏度:狗熊太笨重,所以淘汰了)
⒌出示ppt9:临时守卫
⑴师:到现在一共进行了几关?你觉得谁最有机会获胜?(先请幼儿讲述)
⑵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三个动物的图片,让幼儿按顺序到黑板上投票,将“选票”贴在自己支持的动物下方,提醒幼儿按顺序文明投票。
师:我把三位动物请来了,现在要让你们做评委,亲自给他们投票。
⒍出示ppt10:工作状态图。
师:山羊公公一时不知道选谁好,就让他们轮流当一天守卫试一试。(出示三个动物工作状态图,让幼儿说说分别发生了什么事)
师:看了他们工作的样子,有没有人要改变自己的选择?
教师采访重选的小朋友:你现在想选谁?(幼儿回答)
师:你们都想选猎狗吗?为什么?(请一幼儿回答)
师:他说的你们同意吗?(出示猎狗获胜的图片,给幼儿们鼓掌)
师:谁是森林的最佳守卫?(幼儿:猎狗)
三出示故事结局的ppt
⒈师:请小朋友回忆一下猎狗获胜的过程,它通过了哪几关比赛?(幼儿一起回答)
⒉结合ppt完整欣赏故事。
⒊师:今天我们看的这本书名字叫做《超级擂台赛》,回去可以和你的爸爸妈妈分享一下,好吗?
主题反思:
动物是孩子们的朋友,他们之间有着天然之缘,孩子们喜欢与动物为伍、与昆虫对话。动物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动物世界有趣而又神秘,然而,对于大班的孩子们来讲,仅仅了解动物的名字,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了,因此,在主题中,我们以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情感为切入点,引导幼儿了解动物神奇的本领,探索发现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生存状态,从而感受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更是动物的伙伴探索活动“动物大世界”已经告一段落,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反复的实践与研究,学到了许多与自己生活经验很接近,且书本中学不到经验与知识。
大班语言《画》教案反思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都爱听故事,好奇心强、喜欢讨论新问题的年龄特点。我根据这个时期儿童特有的特质,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而设计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和小实验,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培养幼儿勇于尝试的精神,教育幼儿遇事要多动脑筋。
3、学习词组:又圆又亮、蹦蹦跳跳、东瞧瞧、西看看。丰富词汇:倒挂、倒影、捞。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会根据故事的情节讲述故事内容。
2、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讲述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电化教学课件
2、投影机及投影片
3、拼图及底板1套(9张)
4、手电筒四个、4盆清水
5、录音机及磁带
活动过程
1、用“找猴子”的情节,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说:“小朋友,你们听听今天谁来到我们的电教室了”?“咦,只听到猴子的叫声,那猴子哪里去了?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原来,猴子就在电视机里面。猴子说,今天要讲一个故事给小朋友听,这个故事叫《猴子捞月亮》。”让幼儿读两次故事名称。
2、 操作电脑讲故事
(1)教师讲故事,讲到“小猴子把手伸到水里捞月亮”时让幼儿学习“捞”的动作。提问:可以用什么来捞?月亮有没有捞上来呢?(让幼儿自由议论,尝试回答)。
(2)让幼儿分散尝试做小实验——捞月亮。(手电筒的倒影当月亮倒影,小勺做打捞工具。)
提问:月亮可以捞上来吗?为什么?学习词:倒影
(3)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
提问: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故事里有谁?
故事讲了什么?
它们有没有捞到月亮,为什么捞不到?
3、看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并丰富词汇、词组。重点理解猴子是怎样捞月亮的,捞不到月亮的原因。
4、教育幼儿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你们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猴子?为什么?
5、 幼儿尝试操作学具,讲故事。(为小朋友准备电脑、投影片和故事拼图)
低水平:操作电脑,学讲角色的对话。
中高水平:
(1)按顺序排放投影片、讲故事。
(2)拼图后,按顺序排放图片、讲故事。
6、小结幼儿的活动情况。
7、通过“猴子学样”的游戏,表演故事内容。师说:“猴子很喜欢模仿别人,我们也来学猴子,看哪个小朋友学最像猴子。”幼儿听音乐,跳《猴子捞月亮》的舞蹈出场。
教学反思
对于教学活动《猴子捞月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为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很好地完成语言活动的目标,我合理运用了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猴子捞月亮的动画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及重点、难点。通过小实验,让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中学习,探讨,理解倒影的特点。活动后段时间,我根据幼儿语言及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活动,以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的完成不是很全面,大部分的幼儿都理解到了猴子们捞不到月亮的原因,但是在感受故事寓意时完成的不是很好。所以今后还需要幼儿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发现,我们教师还要及时的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为孩子们以后的活动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与资源。
大班语言《画》教案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 感受散文优美的意境,积极用语言及身体动作表达自己对散文的理解。
2. 学习按散文中的句式进行仿编。
3. 乐意参与散文欣赏,能与同伴合作表演。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 与散文内容匹配的课件。
2. 录制散文录音。
3. 表演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 欣赏牵牛花画面,讲述对画面的感受。
教师:我们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画。
1. 说说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她们好象在干什么。
2. 那是什么样的花呢?叶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3. 这种像喇叭花一样的是牵牛花,牵牛花好象在干什么?
4. 牵牛花可高兴了,又跳舞又吹喇叭,那么,谁听到了牵牛花的喇叭声呢?
(二) 欣赏散文
1. 听散文录音一遍。
提问:说说谁听到了喇叭声。
2. 再次欣赏散文散文提问:花和草听到了喇叭声在干什么呢?
3. 分段欣赏柑橘幼儿讲述的情况,有选择的点击麦苗,豌豆花等画面,欣赏散文,并适时知道幼儿用语言或者动作表达自己对散文的理解。
1. 谁听到了喇叭声呢?听到后它做了什么?(麦苗)看得清麦苗吗?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
白白的,看不清,白白的是雾,小朋友看见过雾么?你见过的雾是什么样子的?(词汇:白茫茫)
2. 还有谁听到了喇叭声?(蘑菇)蘑菇是什么样子的呢?(圆圆的像~~~)
3. 有紫色的蔷薇花,它说我也听到了喇叭声。看看蔷薇在干什么?
蔷薇是怎么开的呀?请你用动作来表现蔷薇张开一片一片的花瓣。
4. 趴在哪里呀?是怎么趴的呢?请两个小朋友来合作表演豌豆花趴在竹篱笆上。
豌豆花趴在竹篱笆真快乐,小朋友想不想来表演呀?请赶快找一个小伙伴商量谁演豌豆花,谁演竹篱笆,合作的'时候要互相配合,表现出快乐的神情。
5. 还有谁听到了牵牛花的喇叭声,它又在干什么?(睡莲)这些睡莲的花瓣是什么颜色的呀?许多颜色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五彩缤纷,五颜六色)。我也有一个好听的词—— 五彩的花瓣。
(三) 连续播放课件。完整欣赏散文。
教师:这些画面真美丽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吧。
为什么世界变得如此芬芳,如此美丽,因为有了牵牛花。
结合课件边欣赏散文,边表演。
(四) 听录音分角色表演
(五) 仿编散文除了这些花,草听到了牵牛化的喇叭声,还有谁也听到了?他们四什么样子的?在做什么?
互相交流,个别讲述。
散文《牵牛化》
在绿油油的草地上,住着一群牵牛花。
他们每人都有一个浅兰色的喇叭。
他们每人都有一件嫩绿色的衣服。
他们迎着早晨第一道阳光,吹起了喇叭。
全世界的花和草,听见了喇叭声,都快快起床了。
你看,绿油油的麦苗,拨开了白茫茫的舞。
圆圆的蘑菇撑开了美丽的小红伞。
紫色的蔷薇张开了一片片花瓣。
快乐的豌豆花爬上了比值的竹篱笆。
娇艳的睡莲张开了多彩的花冠。
于是,世界变得如此美丽,如此芬芳。
活动反思:
首先,我以猜谜引出牵牛花,孩子们很熟悉牵牛花一猜就对。接着我简单介绍牵牛花的特征,这样孩子们对牵牛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把牵牛花有几个花瓣漏了,还应多熟悉教案。其次,我改变了以往边教边折的方法,而是引导幼儿观察牵牛花步骤图,请个别幼儿一个一个步骤探索、交流折牵牛花。给了孩子强烈探索的机会,增添了孩子学习的欲望。
接着,幼儿制作牵牛花。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折、剪等基本方法掌握的比较好,特别是在翻出花朵时,开始时有几个孩子还在担心请我帮忙,经过我的鼓励大多数幼儿都能正确的制作出来。而且也越来越精细。
最后,展示作品,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因此多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就算一开始折得不算漂亮也没关系,只要是自己的成果就行。
大班语言《画》教案反思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体验妈妈对自己的爱,并知道长大后该怎么回报妈妈。
3.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创编。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录音(妈妈讲述照顾孩子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听录音妈妈讲故事。
一位妈妈讲述从怀孕到出生,以及孩子生病时如何照顾孩子的故事。
提问: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
2.学习诗歌《妈妈的爱》
师:有一位诗人根据天下所有妈妈和孩子的故事创作了一首诗歌,名字叫《妈妈的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师配乐有感情的朗诵一遍诗歌,提问诗歌内容:
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诗歌主要说了些什么?
从哪儿看出妈妈的爱来的?
为什么说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
3.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1)理解并记住诗歌内容,结合图示进行朗诵。
(2)配乐朗诵,感受诗句与音乐之间优美抒情的旋律。
4.启发幼儿讨论平时妈妈还为你做了什么?怎样照顾你的?
幼儿结合自己的事例创编诗歌,体会有妈妈的关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5.让幼儿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如:亲口对妈妈说一声 "谢谢,我爱你妈妈",为妈妈做一件小事等。
附:诗歌《妈妈的爱》
1.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 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2.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3. 有一回我病了, 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妈妈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4. 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 对妈妈又说了谎, 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 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 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5. 一次老师叫用"最"字造句, 我说:"我最爱妈妈。" 妈妈告诉我:"最该爱的是祖国, 祖国是我们所有人的妈妈。"
活动反思:
在本课中,我尽量避免了上学期出现的识字与文本相脱离的问题。采用了篇中识字、段中识字、句中识字、词中识字、单独识字的方法。最后,通过换个语言环境检验学生的识字效果。这种识字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字词在文中的意思,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这篇儿童诗篇幅较小,琅琅上口。课上,我采用了范读、学生自读、同桌检查读、指名读等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而且,每次在朗读前都有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带着要求有目的的读书,并做到及时点评。这样,经过多次读书,达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读书读得遍数多了,自然就能够熟读成诵,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
本课生字中的一个难点就是两点水旁字的构字特点。先让学生列举出的带两点水旁的字有哪些?再让学生探究规律。学生会发现两点水旁的字跟冰凉、寒冷有关,然后经过对比三点水旁与两点水旁字的构字特点,学生就很容易区分这两个偏旁;再如:“扇”字,我采用了象形字的方法;“遮雨”的“遮”字是通过动作演示达到识字的目的。总之,识字要根据字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巧妙地设计,切忌生搬硬套。
在进行第二课时教学时,我采用“以读悟情”的方法,让学生反复低声、缓慢地读,细心地领会文中表达的情感。学生在充分读以后,我就让学生互相交流读书所得,并相机出示了一个写话练习:除了诗里所讲的,你觉得妈妈的爱还是什么?请写一写。
问题刚提出来,有些同学好象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样去写,写些什么。看到这种情况,我及时结合生活启发学生:“平时,妈妈是怎样爱我们的?妈妈在家里辛苦吗?都为我们做些什么?你爱妈妈吗?你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并注意引导学生从日常小事中去发现、寻找妈妈的爱。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再回想起妈妈为自己所做的一切纷纷发言。这个说:“我妈妈在家做饭、洗衣,太辛苦了”那个说:“我妈妈每天送我上学太累了”等等。我就赶紧说:“你们说的就是妈妈对是你们的爱。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我们应该怎样把这种爱表达出来呢?
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认真地写起来,尽管有不少字他们不会写,但他们的热情很高。
大班语言《画》教案反思篇7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围绕重点讲述出大象搭桥救小兔的过程,丰富词汇“尖尖的”、“锋利的”、“高高兴兴”、“慌慌张张”等。
2、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从“大象喊小兔”到“大象搭救小兔”这几个重点环节中进行倾听。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大象救兔子”。
2、兔子“慌张”、“高兴”及老虎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理解图片并讲述。
(1)出示表现兔子“慌张”、“高兴”及老虎图片,排列如下:
图一 小兔慌张的样子。图二 老虎扑过来的样子。图三 小兔高兴的样子。
① 出示图一,提问:这只兔子怎么了?
② 出示图三,提问:这只兔子又怎么了?为什么兔子先是慌慌张张的,后来又是高高兴兴的,猜猜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③ 翻开图二,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小兔子到底遇到了谁? 它是什么样子的?嘴巴怎样,牙齿怎样,爪子怎样?
2、分别出示挂图
(1) 引导幼儿围绕“谁救兔子,怎样救?”进行感知理解。
提问:一天傍晚,小兔到哪里去玩?玩得怎样?突然,从树林里窜出一只什么样的老虎?谁会救它们?
(2) 幼儿自由结伴讲述大象如何救兔子。
(3)大象看见老虎在追兔子,会对小兔子说些什么呢?
(4) 大象是怎样救小兔子的?
3、请个别幼儿讲述挂图中的内容 。
4、请幼儿与教师一同讲述挂图中的内容。
5、请幼儿给故事起个名字。
活动反思体会:
一.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是前提。根据活动材料的特点,要允许幼儿有不同创编故事的思路,调动和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如,在合理排图上,热情采纳幼儿的不同思路;在内容创编上,鼓励幼儿的大胆想象;在故事讲述上,努力捕捉和肯定幼儿语言的闪光点。
二.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是关键。要实现排图讲述的教学目标,教师积极而有分寸的引导极为重要。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看懂每一幅图的内容。其次,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幼儿理解图和图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图片排序这一难点作好准备。然后,教师要帮助幼儿凝炼故事主题,确定故事发展线索,编排故事情节。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根本。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贯串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因此,在排图讲述活动中,我们以排图为主要目标,紧紧围绕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设计活动环节和展开活动内容,启迪和鼓励幼儿寻求故事的不同发展线索与情节。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既引导幼儿有条理地讲述故事,又启发幼儿用新鲜的词语生动地表现情节。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